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论文_李凤羽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论文_李凤羽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太安乡中心校,云南 丽江 674108)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不仅仅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还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充分的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本文重点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策略,希望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培养;教学策略

1小学语文对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品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以及健康的人格,全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十分重要的成长时期,其无论是人生观还是价值观都尚未完全的确立,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能够确保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发展获得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

2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限制个性化培养的因素

尽管新课程改革以来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教学效果并不算好,其中限制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化培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2.1教学缺乏新意

在当前阶段,大多数的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习惯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很少,因此学生的主观感受几乎被教师完全忽视了,长期以往,很容易导致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2.2教学方式单一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学习词句的读写,为了给学生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快的掌握一些生词以及课文,往往会带领学生反复的阅读以及抄写生词,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快速的熟悉生词,但是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长期以往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长期的阅读以及抄写并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3教学内容僵化

语文课程是一门灵活性较大的课程,尤其是一些主观类的问题,其实严格意义上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在一些日常的题目以及考试的测验中,对于所有的主观性题目都设定了一个大概的标准答案,学生所有的答题都要在教师设定的范围内进行解答,否则就会被判定答题错误。这样一来,学生为了答题的正确,就必须要不断的迎合考试而进行学习,长期以往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以及逻辑能力的培养。

3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培养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3.1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因此其思维都会比较活跃,但是正因为其年龄较小,在过于严肃的范围下往往会感到紧张,这样一来即便学生有一些想法其也不敢在课堂上勇敢的表达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敢想敢说的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而教师在这种教学氛围下,也能够以一种更加轻松愉快的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主动的思考、分析,进而得出与教师不同的观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3.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因此其往往比较好动,在学习的过程中耐心也相对不足,与学习相比,学生必然会对玩具、游戏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课堂过于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到实际的教学质量。对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有效的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转变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使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能够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展开个性化培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自主思考的引导,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不能够人为的给学生设置思维的框架,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方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

3.3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品质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生涯不仅枯燥乏味而且充满了困难,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仅凭着一腔热情以及学习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十分重要的成长阶段,对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学习目标,养成坚毅的学习品质,让学生能够在求学的道路上走的更好更远。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毅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遭遇困难时能够想办法克服困难,逐渐的让学生养成迎难而上的探索精神,不会被一点困难挫折所打到。对于学生个性化品质的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应当通过一些细节来逐渐的实现这一教学目的。例如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词汇、语句,然后让学生先学习如何造句,如何清楚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然后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并且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来不断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以及自制力,排除一些不良的情绪,实现循序渐进的教学,让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得到提升。

3.4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意识

在新课改标准中,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已经被列入到了教学任务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要充分的重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育。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在培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实现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还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维模式的个性化培养。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正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及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想知道学生考试考了多少分,长期在这种家庭环境以及校园环境下,导致了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其更多的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掌握上,在学习的过程中只会机械性的进行读写记忆,很少会主动的进行思考,长期以往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对此教师一定要及时的转变观念,在班级教育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也要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家庭环境以及校园环境的一致性,全面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意识,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方面的发展。

结语:

在当前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以及发展,对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引导学生的自我个性发展,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杰.略谈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方法[J].情感读本,2016,4(11):57-57.

[2]张体勤.探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J].教育,201,7(12):29-29

论文作者:李凤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论文_李凤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