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思想_国际新秩序论文

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思想_国际新秩序论文

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论文,思想论文,学习邓小平论文,国际新秩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思想是其外交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些战略思想,对不断充实和完善我国对外战略,为我国顺利实现长期发展战略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思想的提出

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突出标志是:世界形势从紧张走向缓和、从对抗走向对话。对此,邓小平同志做了深刻的剖析,认为只要和平力量不断增长,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基于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他明确指出,目前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因此应该提出一个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理论。以下几点是邓小平同志立论的主要依据。

其一:美苏争霸局面难以维持下去了。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苏联综合国力受到极大的消耗。80年代初,其经济发展进一步陷入严重停滞状态。美国综合国力与它自己相比虽有发展,但在多极化世界中,其地位已大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美苏双方都需要“喘息”,都需要缓和双边关系。当然,两国相比,苏联先走了一步。这就是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出笼的根本原因之一。

其二:核武器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发展,使得有关国家在“核战争不能打、核战争没有胜利者”等问题上的共识日益强烈。几十年的冷战使得核武器在地球上达到超饱和状态。它可以数十次地摧毁地球上的生物。特别是在核国家之间,“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储备使得它们必须走核裁军的道路。正是在美苏核裁军推动下,全球缓和局面才有了不断发展,“防止核扩散”才能提到世界各国面前。当然,遏制核战争的因素主要还是世界人民反战力量的发展和有关国家的努力。但上述技术因素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三: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和壮大。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多达130多个,几十年来, 在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本国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事务中的发言权正在迅速增加,在建立地区国际新秩序的斗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起着历史性的中坚作用。

上述事实表明,建立国际新秩序在这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多谋善断,推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决策。国际新秩序是相对于国际旧秩序而言的。在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上,存在一个方向问题。对此,邓小平同志做出了许多精辟的论断。其中主要是:

在世界格局转换中建立国际新秩序。邓小平同志指出:“看起来,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还是站得住的。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1〕事实表明, 邓小平同志的上述判断非常正确,而且富有远见。在他讲这番话的第二年(1991年8月), 苏联就出现了全面解体和冷战体制全面瓦解的新局面,“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正在逐步代替两极体制。这就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首要前提是反对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旧秩序。邓小平牢牢抓住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关键——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个主要矛盾。他认为,只有铲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能谈得上建立国际新秩序,才能谈得上大小国家在主权上一律平等。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原则

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各国遵守国际关系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对此,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至关重要性。他说:“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最经得住考验的还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不是别的。”“应该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代替霸权政治。”“积极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2 〕在明确了基本原则以后,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指出:五项原则中最主要的原则是“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不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3〕在东欧剧变以后, 国际形势出现了更多的不利因素。面对日益严峻的压力,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要不畏强暴,要顶住风浪,要有所作为。他说:“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办事,在原则立场上把握住。”〔4〕正是在上述思想指导下, 我们才正确处理了中苏(俄)、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维持住了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顶住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和制裁,顶住了东欧、苏联事变的巨大冲击,站稳了脚跟,开创了越来越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为进一步前进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合作伙伴和广泛推动力

建立国际新秩序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它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对此,邓小平同志做了深刻的分析和论述。

西欧等发达国家是应该联合的力量。邓小平同志指出,西欧联合和强大是和平的因素,我们一贯支持西欧联合强大。这主要是就西欧有遏制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愿望和要求而言的。事实上,西欧也确实起到了牵制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明显作用,为欧洲保持长期和平做出了贡献。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组织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中坚力量。邓小平同志认为,世界和平能否维护,归根到底是第三世界发展的程度如何。事实也确实如此。正是在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之下,在联合国和安理会(以及其他有关国际组织中),形成了占压倒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合作群体,这对打破国际旧秩序来说是一支决定性的力量。例如,东盟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亚太国际新秩序建立等斗争中就起到了突出作用,而在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地区论坛等活动中,东盟则起到了核心作用。

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坚定力量。战后几十年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确实起到了反对霸权主义、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巨大作用,无愧于一支坚定地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巨大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四、在实践中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为我们提供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外战略的根本指导思想。与此同时,他在国际斗争中的实践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处理国际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在战后几十年中,我们在对外政策中始终存在着正确处理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关系问题。在冷战结束前后,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我们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明确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对这一点我们比过去更清楚了。”“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5〕正是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 我们才在短短的时期内,顺利地进行了改革和开放,创造和保持了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打破了1989年夏天以来西方对我们的“制裁”和“孤立政策”,赢得了更广阔的世界生存空间。可以说,这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高潮到来之前所应采取的唯一正确的原则。

处理国际问题要着眼于未来,不纠缠历史积怨。邓小平认为,要推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向前发展,就要消除国际关系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至少是要使其弱化,以便不影响大局利益。据此,我们恰当地处理了在中苏(俄)关系、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和中越关系中出现的一些比较棘手的重大问题,从而调整了大国关系,赢得了巨大的战略利益,使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大大改善。

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战略思想。从50年代中期起,周总理在万隆会议等国际活动中,着重倡导了“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战略主张,这为我国开创外交新局面、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扼杀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发挥和运用了上述战略思想,在处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与大陆统一、中日钓鱼岛争端等有关我国主权、统一等战略问题中,为我们实现长期发展战略奠定了稳定、长期的和平周边环境,同时也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树立了实际的典范,表明了我们的诚意。

五、国际新秩序的基本特征

众所周知,国际旧秩序是以“搞霸权主义、瓜分世界、干涉别国内政”为基本特征的。那么国际新秩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对于上述问题,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了以下一些基本战略思想:“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和平共处”;“平等互利”;“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环顾国际社会生活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上述战略思想就是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描绘的国际新秩序的基本特征。恰恰是在这些最基本的原则上,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对抗。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凭借自己的雄厚的综合实力,到处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根本不把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放在眼里。美国人侵巴拿马,推翻其合法政府,就是例证。在这里,已经看不到巴拿马作为主权国家的影子。当然,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国际新秩序了。事实告诉我们,国际新秩序取代国际旧秩序不是靠任何国家施舍得来的,而是靠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来实现的。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作为国际新秩序的各种基本特征也是逐步具备和体现出来的。令人欣慰的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方面正在做出新的努力。特别是“东盟”、“南盟”、“阿盟”等发展中国家组织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类历史将表明,国际新秩序是一定能建立起来的。

六、推动国际新秩序建立的若干原则

在国际新秩序建立的过程中,需要运用重大策略原则来实现既定的目标。对此,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制定和运用重大策略原则指出了大思路。

坚持同所有国家来往。冷战结束前后,我国与一些大国的关系出现了“既非敌人亦非朋友”的状态。这就要求我国对外战略必须做出某些调整。邓小平同志远见卓识,反复告诫我们:“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这两条要反复讲。具体的做法,还是要坚持同所有国家都来往,对苏联对美国都要加强来往。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6〕事实表明, 我们之所以能顺利克服“6·4”事件的影响、开创周边外交新局面,都得益于邓小平同志的上述战略思想。

充分利用矛盾,不断开辟我国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国际社会中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东西矛盾、南北矛盾、西西矛盾、南南矛盾等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侧面。只有充分利用矛盾,我们才能不断开辟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空间。在东欧发生剧变后,邓小平同志及时指出:“对国际形势还要继续观察,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总之不能看成一片漆黑,不能认为形势恶化到多么严重的地步,不能把我们说成是处在多么不利的地位。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7〕事态发展表明, 中国并没有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发生西方所希望的“动乱”。恰恰相反,我们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应当说,这与我们在内外战略中贯彻邓小平同志上述战略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在国际事务中坚持不结盟、坚持独立自主等外交政策,为我们赢得越来越多的行动自由。在反思多年的国际斗争以后,我们认识到:坚持不结盟、坚持独立自主等外交政策实在是太重要了。“不扛旗”、“不当头”、“少管别人的事”,使我们省却了大量精力,赢得了宝贵的行动自由。邓小平同志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说:在中美关系处于“严峻”状态时,我们“朋友还要交,但心中要有数。不要随便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少管别人的事。”“现在国际形势不可测的因素多得很,矛盾越来越突出。过去两霸争夺世界,现在比那个时候要复杂得多,乱得多。怎样收拾,谁也没有个好主张。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8〕后来,邓小平同志又针对一些实际情况, 进一步明确提出“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这为我们摆脱一些“困扰”和“片面认识”、争取战略主动权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例如在海湾战争、波黑战争、柬埔寨战争等问题上,我们就贯彻了上述战略思想,保持了我们的战略主动权。

在国际风云急剧变化的重大关头,处惊不乱,精于处置,把中国的历史航船不断引向胜利。在苏东面临剧变之时,邓小平同志不仅对事态发展做出了科学预见,而且做出了应付这种事态发展的英明决策。他说:“帝国主义肯定想要社会主义国家变质。现在的问题不是苏联的旗帜倒不倒,苏联肯定要乱,而是中国的旗帜倒不倒。因此,首先中国自己不要乱。”〔9〕后来, 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概括了他应付国际形势剧变的基本策略原则。他说:“总之,对于国际局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10〕近几年的事态发展表明,邓小平同志上述战略思想是非常正确的。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思想体系。它的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深刻领会。当然,更加重要的是在对外斗争中坚持贯彻上述战略思想。我们认为,处理好下列几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1)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主权的关系。“对外开放, 与世界经济接轨”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必须走这条路。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对外开放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所谓“主动”对外开放,是指这种“对外开放”无损于国家主权和国家尊严。事实表明,发达国家总是要利用有关国家对外开放之机来推行经济霸权主义、技术霸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千方百计要干涉和控制这些国家的内外政策,使殖民主义卷土重来。如果有关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能从对外开放中获益。所谓“被动”对外开放,是指在发达国家压力下,被迫打开国门,放弃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这种“被动”对外开放的事例是举不胜举的。例如:因大借外债而丧失经济主权;因引进技术而接受不合理的政治条件;因借鉴国外管理经验而忍受超额剥削;因惧怕经贸利益损失而丧失领土、领海主权。站在全局的高度讲,前者是可取的,后者是不可取的。任何以“主权”换取“暂时利益”的政府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所谓建立国际新秩序也是实现不了的。

(2)“积极防御”与“消极防御”的关系。在世界力量对比中, 发展中国家处于软弱的地位。它们人口多,经济技术落后,生活水平低,防御能力差。但是,这并不等于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在对外政策中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时时事事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恰恰相反,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它们在全局力量对比中处于劣势,并不是说在某些局部力量对比中就不能形成优势。事实表明,几十年来的反殖反霸斗争正是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功绩。只要它们联合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软弱”为“坚强”,在积极防御中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邓小平同志“有所作为”的思想,对我们搞好“积极防御、争取战略主动权”、建立新的国际秩序都具有指导意义。

(3)敢于反霸与善于反霸的关系。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关键是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打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就是说,我们要敢于反霸、敢于反强权政治。不能因顾及经济等利益而放弃主权。事实上,只有敢于反霸,才能争得经济等利益。否则,一切都会化为泡影。当然,在敢于反霸的前提下,更要善于反霸。所谓“善于反霸”,就是要善于利用霸权主义国家在国内外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各种困难,在一些领域我方处于被动状态时,可以跳到“外线”作战,利用其薄弱环节,联合有关力量进行“攻击”,给对方提出难题,迫其减轻对我的压力。在这样做时,我们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4)眼前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科学论断,是针对21世纪中期以前的情况而讲的。也就是说,这种“国际新秩序”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种国际现象,是在“敌强我弱”状况下的一种过渡形式。换言之,是一种“眼前目标”。它不是“我强敌弱”下的真正“新的”国际秩序。但是,它是达到真正“新的国际秩序”的必然阶段。只有渡过了这个阶段,才能实现我们的“长远目标”,才能实现真正的“新的”国际秩序。因此,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个处理国际关系的法宝,毫不动摇地走下去。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思想为我们的对外战略勾画出一幅蓝图。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不断地贯彻执行,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长期发展战略,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3页。

〔2〕《人民日报》1988年12月2日、24日。

〔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9页。

〔4〕同上书,第363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48、330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3页。

〔7〕同上书,第354页。

〔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0、358、363页。

〔9〕同上书,第320页。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1页。

标签:;  ;  ;  ;  ;  

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思想_国际新秩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