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朗读水平
听,说,读,写是人类掌握一门语言的四个基本步骤和使用场景,也是语文学习中四个重要的能力培养方向。朗读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作用进而对文字进行理解的一种活动,也是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习得语言的一个重要工具。朗读能使学生长期受到正面积极的观念情感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1]。《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朗读是小学语文的最重要的基础训练方式,从一年级就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但因诸如功利化的应试教育、缺乏科学的朗读指导等种种原因,课堂上的朗读正逐渐被各种其它形式的教学内容、方法所取代[3]。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正视朗读在中年级学生身心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作为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任务的重点。
1.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过程中,兴趣永远是最好的教师。与其让学生因为对朗读缺乏了解,对朗读避而远之,把朗读当成一种负担,让朗读活动成为一种负外部效应,还不如充分让学生了解认识朗读的过程、目的和方法,从而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把朗读作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就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来提高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比如说开展班级间朗读比赛,让学生自由挑选朗读的文章,对于优秀的朗读者可以给予奖励和专业的培训机会。也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世界上优秀的朗读者,充分利用多媒体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与优秀阅读者接触,感受朗读给人类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还可以让学生推荐文章,让教师组织开展班级的朗读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在提高学生朗读兴趣上的引导作用。
2.加强普通话发音训练
普通话是朗读的基础和载体,一口标准流利甚至是优美动听的普通话是一个优秀朗读者必备的基本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多数学生普通话水平能够达到合格水平,小部分学生能够达到优秀的水平。因此,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用普通话准确流利的交流和朗读。第一,建立良好的普通话交流环境,平时在学习生活中,要求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场景中,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第二,让学生多朗读文章,让学生自己体会普通话在特定场景的用法;第三,针对部分普通话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重点应该放在发声和音调的指导上面,针对部分拼音发音不准,方言口音较重的学生应该单独予以纠正和辅导。
3.培养学生领悟能力和共情能力
领悟能力和共情能力是体会一篇文章作者感情的基础,也是一个成为优秀朗读者,为听众传达作者感情的基础。要培养学生优秀的领悟能力和共情能力,就必须要大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从阅读这个过程入手,来提高学生领悟能力和共情能力。一种可能的途径,就是教师可以经常推荐一些国内外优秀的短篇小说、散文、杂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另一种可能的途径,就是由老师在课堂上设置具体的阅读情境,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开展阅读,以此达到培养学生领悟能力和共情能力的目的。
4加强表达技巧的训练
表达技巧或者叫朗读技巧是判断一名朗读者优秀与否最重要的标志。朗读者为使传递的情感更加生动传神,就需要在特定的地方重音、轻音、连读,同时,语气、语调、语速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表达技巧传授方面,教师就应该发挥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朗读水平,校级、教委会有关部门,要增加这方面针对一线教师的培训机会。其次,针对中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较高年级学生稍弱的特点,教师应该采用更丰富的,更生动传神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在枯燥的技巧训练的过程中维持学生对于朗读的热情和兴趣。
5.结语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一个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首先要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普通话是朗读的基础和载体,在建立浓厚的朗读兴趣以后,从最基础的普通话语音发音练起,为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接着,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共情能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感情,为表达出这种情感做铺垫。最后,加强对学生表达技巧的训练,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准确而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从而让整个朗读水平提高的过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郑婉玉.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以及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郑婉玉.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研究[J].启迪-教育教学版. 2017(03):04-05
[3]阙旭凌.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论文作者:张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7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提高学生论文; 普通话论文; 水平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基础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