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论文_任红梅

任红梅

哈尔滨市医院血液肿瘤研究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摘要:目标 探究并分析对恶性血液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血液肿瘤研究所接受治疗的6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与分析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34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将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34例患者视为观察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恶性血液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被广泛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优质护理;焦虑;抑郁;影响

对于恶性血液病而言,其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较长的治疗周期,且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在临床治疗中,患者通常采取化疗的方式延长生命,然而化疗药物具有巨大的副作用,会使患者产生神经病毒、骨髓抑制以及肠胃反应等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感染率以及死亡率。患者通常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以焦虑和抑郁最为常见[1]。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就成为护理人员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在本此研究中,主要分析了对恶性血液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产生的影响,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具体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血液肿瘤研究所接受治疗的6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与分析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34例患者视为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为21-72岁之间,其中12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9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为多发性骨髓瘤,其余5例为慢性白血病;将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34例患者视为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为20-75岁之间,其中15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7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为多发性骨髓瘤,其余7例为慢性白血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服务,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操作如下:

1.2.1基础护理

构建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确立护理工作的目标与范围,确保护理工作的全程化、无缝隙以及连续性。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应该给予热情的服务,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护人员的相关信息、医院内部与周边的环境以及管理制度等。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护理级别,耐心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指导,充分掌握患者的需求,并给予其最大的帮助,尽量使患者能够满意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1.2.2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每月以及每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之外,也应该针对不同患者的知识能力以及受教育水平等情况,向其讲解相关的疾病常识、治疗手段以及康复路径等,使健康宣教能够全程化、全面化以及个性化,让患者能够真正受益。除此之外,医院还应该确保各项治疗以及检查的透明化,并将检查结果及时的告知患者。在患者的床头注明用药明细,使其能够得到一定的心理安慰[2]。

1.2.3心理护理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该时刻以患者的视角看待问题,并尽量为患者着想,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患者,对患者的价值观和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针对不同患者之间差异,护理人员应该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为患者疏导心理,使其能够感受到关怀,进而使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得到缓解。与此同时,医院还可以让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帮助加油打气,让患者重试对抗病魔的信心。家属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陪护家属也应该对鼓励患者,使其获得家人的关爱。

1.3观察指标

采取本院自制的焦虑、抑郁测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其中,50分以下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1-70分为中度焦虑/抑郁,高于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如下表1:

3.讨论

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和疾病的发生以及转归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3]。而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而言,其通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许多患者认为患上了恶性血液病就等于患了绝症,再加之该病症具有较长的治疗周期以及反复发作的特征,患者非常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与此同时,化疗的痛苦、高昂的治疗费用等因素,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极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对于恶性血液病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尽量改善去生存困境,加强对患者的关注和关心,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患者,使其感受到温暖和关怀,重拾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的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了对恶性血液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所产生的影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恶性血液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被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余小瑜,黄小梅,陈秀明,易耀森.血液病患者应用伏立康唑致精神症状的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02):55-56+58.

[2]王晓华.浅谈对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缺乏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及意义[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143-144.

[3]白燕妮.恶性血液病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23):86-88.

论文作者:任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服务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论文_任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