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邓演达对中国统一的探索及其启示_邓演达论文

孙中山与邓演达对中国统一的探索及其启示_邓演达论文

孙中山和邓演达对中国统一问题的探索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启示论文,孙中山论文,邓演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 (2006

)03—0105—06

研究孙中山及其革命事业继承者邓演达对中国统一问题的探索,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了解这两位民主革命家的中国统一思想,而且对推进目前的中国和平统一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鸦片战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并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民国后,中国又面临军阀割据和不断混战局面,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在从事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还同时探索着中国统一问题,并逐渐地形成了他的一套中国统一思想。

孙中山的中国统一思想,内涵较为丰富,总的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中国统一的原因

孙中山从当时中国全体国民要求和中华民族传统等角度论述了当时中国必须统一的原因。

其一,实现中国统一是当时全体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和希望。孙中山所处时代,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封建军阀混战,国家四分五裂,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人民群众因而迫切要求和平和统一。孙中山从中国全体国民要求和希望这一角度来论述了中国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921年4 月在广州与苏俄记者谈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对连续不断的纷争和内战早已厌倦,并深恶痛绝。他们坚决要求停止这些纷争,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①。1924年11月24日在日本神户与日本新闻记者谈话中又指出:“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②。孙中山的这些论述无疑是正确的,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对国家和平与民族统一的向往。

其二,中华民族具有统一的历史传统。秦汉时期,中国就已形成民族统一国家。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着民族大融合,中华民族统一性得到进一步加强。明清时期,民族整体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历史上虽曾出现过暂时分裂现象,但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孙中山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这一角度进一步论述了中国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921年4 月在广州与苏俄记者谈话中指出:“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是“历史使命”;“我们正在尽力完成赋予我们的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③。1922年8月17 日在《孙逸仙宣言》中更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④。1924年1月27日在《三民主义》一文中又指出:“中国自秦汉而后,都是一个民族造成一个国家”⑤。孙中山的这些论述自然是符合实际的,表达了近代中国人民敢于发扬中华民族统一传统、争取国家统一的美好愿望。

(二)关于中国统一目标的构想

孙中山认为,中国统一是完全统一,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把中国统一具体归纳为以下五方面的统一:其一,“民族之统一”,“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五族一家”,“成一个中华民族”;其二,“领土之统一”,指“各省为联合”,“行动”一致,集合于中央政府旗帜下,达到“领土完全”。此外,还要“收复已失疆土”;其三,“军政之统一”,亦即各省“有共同之目的,以为共同之行动,整齐画一”;其四,“内治之统一”,指“各省联合,互谋自治,以后行政期于中央政府与各省之关系,调剂得宜,大纲既挈,条目自举”;其五,“财政之统一”,即“国家经费,取给于民,必期合于理财学理,而尤在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⑥。

孙中山还认为,“民族之统一”是中国完全统一的首要条件。中国从古代“很文明的民族、很强盛的国家”,至近代却沦为“次殖民地”,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国家退步”⑦。因此,他大力提倡民族精神,首先追求民族统一。

孙中山关于中国统一目标的这些具体设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自然是难能可贵的,体现了近代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实现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都统一的爱国要求。

(三)关于中国统一途径的方案

关于中国统一途径的方案,孙中山也认真地进行了思考。

其一,“打破”帝国主义及其军阀。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是造成近代中国四分五裂的根本原因。所以,孙中山主张首先要“打破”这两者。1924年11月19日在上海招待新闻记者的演说中指出:“第一点就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⑧。1924年11月24日在日本神户欢迎会的演说中又指出:“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⑨。无疑,孙中山的这些分析十分深刻,切中要害。

其二,把中国统一希望寄托于全体国民。由于全体国民是国家统一的根本力量。所以,孙中山1924年1月27日在三民主义演讲中指出:“大家联合起来, 成一个大国族团体。结成了国族团体,有了四万万人的大力量,共同去奋斗,无论我们民族是处于什么地位,都可以恢复起来”⑩。1924年11月10日在《北上宣言》中更明确指出:“本党若能得国民之援助,则中国之独立、自由、统一诸目的,必能依于奋斗而完全达到”(11)。孙中山依靠国民来实现统一的这一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其三,力主使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使用武力方式统一中国,首先将给人民群众带来灾难。所以,孙中山力主用和平方式来实现统一,万不得已,才使用武力统一。他多次指出:“文窃以为谋国之道,苟非变出非常,万不得已,不宜轻假兵戎,重为民困”(12)。“我主张和平统一的办法”,“提倡和平统一”;“我为救全国同胞,求和平统一”,愿意“冒这种危险”,“真是和平统一,全国人民便可以享共和的幸福”(13)。为此,孙中山一生在南北对立时,两次北上,倡导南北议和,以实现和平统一。孙中山的和平统一中国主张,首先考虑的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免受战争灾难,反映了他热爱同胞的崇高品质。

自然,孙中山的中国统一思想有其不足之处。他虽然一针见血地指出“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但是,却天真地认为,只要“召开国民会议”,提出“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中国就可以脱离外国的束缚”,“可以打破帝国主义”(14)。显然,孙中山的中国统一思想存在幻想成分。因为,近代中国并非民主国家,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残酷统治之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孙中山却希望利用所谓的“国民会议”,提出“废约”,以此来“打破”这两者以实现“和平统一”,真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但是,总的来说,孙中山对中国统一问题毕竟进行了不少可贵的探索。他的中国统一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传统,顺应了近代中国人民要求统一的爱国愿望,代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因而是一份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不仅当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中国人民去追求国家的和平与民族的统一,包括对其革命事业忠实继承者邓演达探索中国统一问题产生了推动作用,而且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孙中山逝世后,其革命事业继承者、中国国民党左派人物邓演达高举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探索着中国统一问题。邓演达鉴于大革命后期尤其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军阀混战连年不断,灾难深重,人民群众迫切向往和平统一,同时又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统一思想尤其是孙中山的中国统一思想影响,所以终于也形成了他的一套中国统一思想。

邓演达的中国统一思想,内涵也较为丰富,大体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中国统一的原因

邓演达在探索中国统一问题时受到中华民族统一传统的影响,多次指出:“中国国家生活底真正的开始时期是由秦统一后起”,“由特殊的内外条件构成了‘统一’的国家”(15)。但是,他并未象孙中山那样明确地从中华民族统一传统的角度来论述近代中国必须统一的原因,而是从当时代要求这一角度来论述这一问题。邓演达所处时代,列强瓜分中国,军阀连年混战,“民众水深火热”,国家统一自然成为时代要求。所以,邓演达1927年6月19日指出:“目前中国的要求, 自然是统一的要求,自然更是要求统一以后,国家的政权不落在背叛下层多数民众利益者的手上”(16)。邓演达的这一论述当然是合情合理的,顺应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关于中国统一目标的主张

邓演达也认为,中国统一是完全统一,但这种完全统一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统一:其一,“民族统一”。亦即汉、满、蒙、回、藏诸族团结起来,“结合为五族共和国”(17);其二,“党的统一”。包括“把党的理论主义”“统一在真实的三民主义下面”,“统一党的领导机关”,“统一党的权力机关”,“本党最高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后,就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反对“一两个人私自任意办理事情”(18);其三,“财政统一”。系指“各省的财政要统一,各省财政的人员一律由财政部委派”(19);其四,“军事统一”。即“军事指挥的统一”或“军事行政的统一”,“军事指挥者”“无条件听从党的决定”,“拿党的要求作标准,去统一军事的指挥,统一军事的行政”(20);其五,“文化统一”。包括:在全国“限制文言,流通白话”;“限期普及注音符号及简字并统一读音”;“限期推行无偿的义务教育制”;“普及政治教育”(21);其六,“外交统一”。也就是“外交部本着党的意志进行,无论何项外交,都要在外交部办理”(22)。

邓演达关于中国统一目标的这些具体设想,总的来说,与孙中山的设想基本上保持一致,都主张“民族统一”、“财政统一”、“军事统一”,等等。但是,邓演达也有一些设想不同于孙中山,如主张“文化统一”和“外交统一”,从而在新的条件下丰富与发展了孙中山的中国统一思想。

(三)关于中国统一途径的设想

关于实现中国统一的途径,邓演达也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其一,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由于中国内战不息,不能和平与统一的基本障碍在于“帝国主义”和“官僚军阀”,所以邓演达主张要推翻这两者。1930年9月15日在《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对时局宣言》中指出:“中国人民痛苦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及本国官僚军阀的联合统治所构成的压迫与剥削,因为这两种势力的互相勾结,使内战不能停息,而国民经济日即于破产。”所以,中国人民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官僚军阀”,才能结束军阀混战,实现国家和平与统一(23)。他还进一步指出当时蒋介石“反动的南京政府”“代表一切内外最反动的旧势力”。为此,主张只有首先“推翻南京统治,肃清官僚政治,铲除军事专政,树立廉洁政府”,才能“实现永久和平与统一”(24)。他的这些分析不仅深刻,而且符合实际。

其二,“统一中国”的力量是“工人、农民和革命工商业者”,是“全国革命民众”。邓演达认为,“纯粹靠新兴产业的组织者去统一中国,造成民主的中国,是不可能的”(25)。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工人、农民和革命工商业者”、“全国革命民众”。1927年6月19日指出:“建设这个新国家的力量,必然的是工人、 农民及其他被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压迫限制的革命工商业者。如果这三种势力不能团结集中,那必不能战胜反革命——封建的帝国主义的力量”(26)。1931年4月3日又指出:“全国革命民众,应该大家一齐起来,一齐去推翻南京统治。推翻了南京统治,才能铲除帝国主义的势力,才能肃清军阀官僚的毒害”,“才能消灭内战得到永久的和平”(27)。这些分析基本上是可取的。

其三,力主使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邓演达继承了孙中山的力主和平统一、“召开国民会议”以“废除中外不平等条约”,从而“打破帝国主义”及其军阀,实现“和平统一”等等主张。1930年9月15日指出:“主张在孙中山先生遗教之下,由民众自动召集国民会议”,“组成国民会议,以推翻军阀官僚的统治,形成人民自己的政权”,“由国民会议解决一切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包括“废约”,从而实现“和平统一”(28)。这同样体现邓演达力求避免战乱,从同胞着想的可贵品德。当然,如同孙中山一样,邓演达也并未放弃武力统一中国。鉴于当时军阀包括“反动的南京政府”对中国平民大众实行残酷压迫与屠杀政策,邓演达也主张采用武力推翻这些军阀统治。多次指出:“革命,是一种剧烈的政治争斗及社会争斗。这种争斗是必然的要以武力抗争的形式展开出来”(29)。“扎硬寨,打死仗,廓清全国的反动势力,建立统一、独立、自由、平等的新国家”(30)。邓演达力主和平统一,但是并不排除武力统一,自然是可取的。

当然,邓演达的中国统一思想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如同孙中山一样,邓演达也天真地认为,只要“召开国民会议”,“直接由国民会议决定,立行取消一切不平等的条约”,就可以推翻帝国主义,“彻底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使中国民族完全解放”(31)。这说明邓演达的中国统一思想同样存在着幻想成分。其次,邓演达认为只有“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独立与统一(32)。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才能够赢得独立与解放。

尽管邓演达在探索中国统一问题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他的中国统一思想毕竟也继承了中华民族统一传统,尤其是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中国统一思想,顺应了时代要求,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疑,邓演达的中国统一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思想,同样是一份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近代中国伟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和邓演达对中国统一问题的探索,对推进目前的中国和平统一进程,颇有启示。

首先,实现中国统一,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意愿。正如孙中山所认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是“历史使命”;“我们正在尽力完成赋予我们的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同时,又正如孙中山所认为,“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邓演达也认为,“统一中国”的主张是“目前中国的要求”。我们由此可见,实现中国统一是合情合理的,既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也反映全体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和大陆人民的共同意愿。正如邓小平所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33)。其次,坚决力争和平统一,同时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如孙中山所认为,使用武力方式统一中国,首先将给人民群众带来灾难,所以要力主和平统一,万不得已,才使用武力;“为救全国同胞,求和平统一”;“真是和平统一,全国人民便可以享共和的幸福。”邓演达继承“孙中山先生遗教”,也力主使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力求避免战乱,从同胞着想,同时并未排除武力统一。我们由此可见,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34)。这完全符合孙中山和邓演达当年的愿望。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们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台湾同胞利益。但是,我们不能承诺放弃武力。如果承诺放弃武力,将使和平统一变得不可能。我们不承诺放弃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独”图谋的。如果台湾分裂势力胆敢发动“台独”事变,我们必将坚决予以粉碎。

第三,实现中国统一,必须坚决反对某些外国反华势力干涉。正如孙中山所认为,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是造成近代中国四分五裂的根本原因,只有“打破军阀”和“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邓演达也认为,近代中国不能和平与统一的基本障碍在于“帝国主义”和“官僚军阀”,“这两种势力互相勾结”,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官僚军阀”,才能实现国家和平与统一。他们的这些认识亦有助于我们分析目前中国不能统一的原因所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和邓演达主张要打倒军阀和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以实现中国统一;而当前中国要实现统一,就必须打破“台独”及其幕后支持者亦即某些外国势力,这些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为“台独”分裂势力撑腰打气。面对这些外国势力阻挠两岸统一进程,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如同当年孙中山和邓演达坚决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斗争一样,我们对这些外国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也必须进行坚决斗争。正如江泽民指出:“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严重地阻碍着和平统一的进程,理所当然地遭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35)。

第四,实现中国统一,寄希望于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孙中山主张全体中国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去奋斗”,“则中国之独立、自由、统一诸目的必能依于奋斗而完全达到”。邓演达也主张,“全国革命民众”“一齐起来”,“一齐去推翻南京统治”,“铲除帝国主义的势力”,“肃清军阀官僚的毒害”,“才能消灭内战得到永久的和平”。他们的这些主张对我们如何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有一定启示。邓小平指出:“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36)。尤其是,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我们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希望台湾人民深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将带给他们利益,而“台独”将带给他们灾难,并希望台湾人民和大陆一起,共同反对“台独”,共同抵制某些外国势力干涉,共同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共同实现中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我们相信,只要一切深明民族大义的同胞联合起来,共同奋斗,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定能够早日实现”(37)。

研究孙中山和邓演达对中国统一问题的探索,我们更加坚定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定能够早日实现”的信心,更加相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是正确和有效的。我们全体中华儿女一定要共同奋斗,为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注释:

①③ 《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527页。

②⑧⑨(11)(13)(14) 《孙中山全集》第11卷,中华书局,1986年,第373、338、379、298、341、379页。

④ 《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529页。

⑤⑦⑩ 《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第185、188、242页。

⑥ 《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第2页。

(12) 《孙中山全集》第7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49页。

(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周天度编:《邓演达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40、111、48、46、47、30、369、47、373、326、110、111、273、375、292、331、348、275页。

(33)(34)(36)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9、86~87、362页。

(35)(3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505、482页。

标签:;  ;  ;  ;  ;  ;  ;  ;  ;  

孙中山与邓演达对中国统一的探索及其启示_邓演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