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研究论文_宋路兵

加强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研究论文_宋路兵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邑县供电公司 山东德州 2515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电网调控是电网运行管理的关键环节,而安全风险管理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掌握电力设备及线路的运行情况,准确识别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并通过科学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处理对策,同时还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提高风险解决水平。如何做好安全风险管理是电网调控运行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必须引起广大电力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加强;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研究

引言

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电力行业迅猛发展,电力作为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被人类社会所依赖。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就要通过不断提高电网调控的运行管理和完善集约化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电力设备信息化来实现。

1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电网系统的不断完善及电网结构的不断扩大,再加上其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的日渐提高,电网故障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大。并且,电网调控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调控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操作不规范或者操作失误,所造成的安全风险问题也比较常见,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为解决上述问题,推进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进程,必须充分认识到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加强管理力度,降低安全风险发生概率。

2影响电网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

2.1内部风险

电网的内部风险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设备风险和运行风险。设备风险主要是由于设备老化或设备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造成的。以电网中的变电站为例,电网中的变电站连接着电厂与用户,是整个电网中的关键节点。目前我国变电站设备的老化程度普遍,有时表现为设备绝缘层的破损,漏电,短路风险增加;有时表现为设备发热严重,火灾发生的几率增大;有时表现为设备性能的劣化,导致功率、效率下降等等。还有一些设备是由于自身设计或制造存在缺陷或者是设备之间的布局结构不合理等,造成设备工作异常,带来安全风险。设备的风险一方面会导致设备自身的损坏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会给电力传输带来影响。运行风险是指在供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及问题,例如保护误动、拒动等都有可能引发电网运行的风险。同时由于目前电网的负荷加大,而且负荷变化难以预测,容易发生因供需不匹配导致电网运行异常的情况。

2.2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因素可能来源于环境,恶劣的天气(如暴雨、大风等)十分容易引发电气设备故障。同时一些周边的环境因素和地理环境也会对电气设备的运行造成影响。外部风险因素可能来源于人员,目前我国电气设备的倒闸以及一些电路端子的接线工作还是由电气工作人员负责。若操作出现失误,有可能引发严重事故,轻则损坏电气设备,重则引发大规模电网瘫痪。如果电气工作人员在日常例行的检查维护中敷衍了事,也会为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外部风险因素也可能来源于管理,由于日常管理分工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合理、责任制度不落实等管理漏洞,引发管理上的混乱。相关管理人员忽视安全问题,没能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优化措施分析

3.1细化电网调控技术的支持系统

为加强对集约化模式出现的风险性进行管理,需要将调控运行管理技术系统中遥测、遥感、报警等功能进行分层次创新管理,按照事故潜在风险、显性风险、风险性程度来分别设置报警信号和事故信号,当技术人员在接收到风险信号后,能够及时对信号进行准确分类,并且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风险,避免事故发生。电网操控室无人监控时,可进一步改造风险管控设备的提示系统,可以根据接受信号长短来智能判断,如若规定时间内无回应,则需要扩大报警信号的发布范围,确保监控技术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接收信息,并进行处理。运行中,需要设置专门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维护,根据实践中出现的弊端和漏洞进行完善和升级,实现智能管控的有效性。

3.2构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在开展电网调控运行管理,防范安全风险问题时,需要依托完善的管理机制,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第一,应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以一周、一月、一季度为周期,评估每个员工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所取得的工作成果,将考评结果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第二,应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将安全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及人员身上,清楚划分权责,做到分工明确,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力度,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全员参与。第三,应根据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要求,结合电网特点,编制、修订适应调控一体化的标准制度体系,使整个管理方案更加规范化,提高管理方案的可行性。

3.3建立风险预判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大运行背景下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问题,就要积极践行系统化的风险预防机制,合理性升级智能化管理流程,确保能对相应问题进行集中监督,合理性降低风险管理问题造成的影响,为提升控制机制的实效性水平奠定基础。电力企业在实际运营管理体系内要完善监督机制,结合电网调控结构,积极提升安全教育管理水平,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有效避免习惯性违章员工工作上的失误,提高整体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规避人为因素对整体项目造成的影响,实现管理工作的全面进步。也就是说,要整合预判机制,确保能在风险问题出现前结合市场发展、环境因素、人员管理状态等多重因素建立预判机制,整合具体管理流程,提升管控工作的基本水平,提升电网控制工作的合理性,实现管理流程的全面升级和优化,也能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升级,秉持全局理念维护大运行背景下电网调控运行安全性。

3.4整合综合管理水平

要想顺应大运行背景,就要对电网调控运行进行安全监督和系统化管理,真正建构完整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维护管控项目的综合水平,优化具体管理流程的完整性。要提升风险处理能力。相关部门要积极强化电网风险识别能力和分析水平,有效整合调控运行机制,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判定风险的等级,有效建立完整的处理机制,确保能在满足供电需求和供电调控结构的基础上,解决可能成为风险的问题,有效建立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项目风险处理机制,减少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要集中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要点,并且提升系统运行机制的完整性,降低管理风险造成的危害,实现大运行背景下电网调控运行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的全面进步。要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工作的合理性,相关部门要积极践行系统化处理机制,维护员工培训项目的常态化程度,并且要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道德素养等多个方面建立完整的管控机制,合理性满足电网系统运行的根本需求,提升员工实际工作效率和作业水平,为管理流程的全面进步奠定基础。

结语

电网调控运行是电网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调度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的运行情况,为避免安全风险问题的发生,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便需要从电网运行调控环节入手,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力度。电力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采取科学、有效的管控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才能提高电网运行能力和运行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加可靠的用电。

参考文献:

[1]周淑容.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管控[J].山东工业技术,2016(19):136.

[2]赵亚萍,宋雪芹.加强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6):174.

论文作者:宋路兵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加强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管控研究论文_宋路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