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县民族中医院 湖南凤凰 416200
【摘 要】目的:本文就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8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4例。实验组患者予以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FSH及E2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的改善程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效果与常规剂量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小剂量用药的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子宫内膜增生;不良反应
子宫内膜增生是女性的常见病,患者发病后是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稀发或闭经后又大量出血等为主要表现,对女性的排卵情况及生育功能有一定影响,还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1]。对于该类患者,临床中常采用抗孕酮甾体类药物进行治疗,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效果是临床公认的,但在剂量的选择上尚无统一规定。为探寻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对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分别采用两种剂量的米非司酮片进行治疗,现将对比结果做如下汇总:
1 基线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数据
此次研究是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总数为88例;入院后均接受血常规、肝肾功能、妇科检查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4例。实验组患者的年龄在19--51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4.3±4.0)岁;阴道流血时间为2--6个月,平均(3.1±0.5)个月;单纯型增生35例,复杂性型增生9例。参照组患者的年龄在18--49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3.8±4.3)岁;阴道流血时间为2--5.5个月,平均(2.9±0.4)个月;单纯型增生33例,复杂性型增生11例。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排除标准:将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禁忌症者、伴有精神疾病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对于此次研究均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并同意积极配合治疗及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诊断刮宫1周后开始使用米非司酮片(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51)治疗。
实验组予以小剂量用药,10mg/次,1次/d,口服用药。参照组予以常规剂量用药,25mg/次,1次/d,口服用药。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2-3]
经治疗,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恢复正常,诊断刮宫病理结果显示子宫内膜无异常,停药后月经逐渐恢复正常,或促发绝经,则为治疗显效;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子宫内膜病理有所改善,则为治疗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或者半年内复发,或癌变均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子宫内膜厚度、FSH及E2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整理研究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行卡方值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显著的检验水准。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显效3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44);参照组患者中,显效3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43/44);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检验结果为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详见表1。
3 讨论
子宫内膜增生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好发于育龄女性中。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者认为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与炎性刺激、激素水平等有一定关系[4]。子宫内膜增生所引发的月经紊乱等表现对患者身心健康严重的危害性,故为其选取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尤为必要。米非司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孕激素,在避孕、妇科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为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药物进入人体后可结合黄体酮,对子宫内膜可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在短时间内可促使增生的内膜萎缩,进而促使患者月经逐渐恢复[5]。米非司酮可对抗雌激素所诱导的子宫内膜增生,对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中雄激素受体表达、雄激素分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发挥拮抗雌激素活性、抑制内膜生长的作用[6]。但在米非司酮的使用剂量上,临床中仍持有不同观点。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予以小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宫内膜厚度改善程度、FSH及E2水平与参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但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P<0.05;这一结果说明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更具优势。
总结以上研究结果,应用小剂量、常规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但小剂量用药的不良反应更少,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实践。
参考文献:
[1]付稳,章明放,陈东等.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米非司酮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意义[J].中国医药,2012,07(3):348-350.
[2]毕素娟.探讨米非司酮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机制[J].中外医学研究,2015(6):104-105.
[3]张迎旭.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增生35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139-140.
[4]徐学群.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4):117-119.
[5]田会欣.联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和妈富隆治疗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7):146-147.
[6]赵雪梅.两种剂量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疗效对比[J].中国卫生产业,2014(9):146,148.
论文作者:吴代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实验组论文; 剂量论文; 两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小剂量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