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战略亟须纳入创新管理体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体制论文,技术标准论文,战略论文,亟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技术标准战略是指企业按顾客导向的战略逻辑,以顾客价值最大化作为战略使命,以使企业技术成为产业的主流标准、惟一标准和持续标准为战略目标,通过控制产业标准和取得市场广泛认同而获取竞争优势,从而赢得竞争、甚至超越竞争的一种企业战略。总体上看,技术标准战略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相关政府部门要从经济安全的层面关注标准,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及时推出认证机制,避免企业间不正当竞争或过度竞争。二是发挥产业协会和联盟在标准制定和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吸引和整合技术资源,保障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效利用和管理,为下一代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提供技术基础和操作平台。三是企业要立足自身,在科技创新、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品牌建设以及持续经营上有所作为,形成有组织、有计划、有次序的市场规模。
由于长期存在“政府包办”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相当多的企业认为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是国家的事,与企业的关系不大,即使参与,主动性和实际投入也很有限。因此,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中,由于企业对标准工作的忽视和对标准认识程度的模糊,导致重大损失。与此同时,“政府包办”又导致我国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对标准工作的组织管理。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很少有把标准工作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进行管理。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标准工作是市场部门、研发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等的一项从属职能,往往因各部门的项目、产品和经营事务的变更,具体从事标准工作人员容易产生流动,这导致标准化工作的临时性和缺乏连续性。很少有企业能从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对标准工作进行规划、协调和管理,从而进一步造成严重损失。面临新的形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必须制定和实施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标准战略,改变目前我国企业技术标准化建设滞后,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标准受制于人的现状。
重视标准战略的研究与设计
在企业技术标准战略设计方面,首先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标准的地位和作用。在新的竞争条件下,企业必须把标准战略与企业的市场战略、技术战略放在同等的高度来对待。新产品的开发方面应注重市场、技术和标准战略的结合,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技术创新为手段、知识产权为核心、技术标准为屏障的战略思维和布局,从而能够不断增强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技术标准战略研究方面,企业首先要积极和全面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分析和研究国际标准,了解和采用能够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对国内较先进的技术标准或具有产业优势的技术标准,应充分利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研讨等机会,使之融入国际标准之中。当前,我国在技术与技术标准领域虽然还不占优势,但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经济规模不断增加,在市场容量上占有较大优势。我国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实施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技术标准的战略,充分利用我国的市场优势,换取国际上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加强技术标准制定与科技研发的良性互动
从内在逻辑关系看,科技研发与技术标准制定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技术创新是技术标准之母,技术创新推动技术标准的发展。这一点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哪家企业最先掌握核心技术,最先研制出新产品推向市场,毫无疑问,这家企业就是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另一方面,技术标准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使技术创新少走弯路。
基于这种相互作用,同时针对我国在技术标准开发与科技研发之间相互脱节的实际状况,有必要通过加强技术标准开发与科技研发两者的协调发展,推动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转化为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标准,以提高我国技术标准的科技含量。其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成果为基础建立起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标准;支持ICT产业内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企业,将各自的自主创新成果通过专利联盟等方式形成产业联盟标准,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市场竞争等。
加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标准管理的结合
当前,国际上技术标准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是在技术标准中包含了越来越多的专利技术,如何解决技术标准的“开放性”和知识产权的“私有性”之间的矛盾,在今后很长时期内对企业和国家建立技术标准战略都是一个难题。目前,国际普遍采取的模式是把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模式。这一点对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具有启示意义。
科技成果快速转换为技术标准,是跨越科技活动、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标准化三方面的组织管理活动。我国现行技术管理体制,对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管理造成了障碍,其表现为技术标准化活动与技术创新活动及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严重脱节、三者的政策内容不交融、资源信息不共享、信息传导不畅通等。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标准制定的关系,企业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的组织模式与管理体制的结合,特别是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中如何构筑技术标准管理的组织结构并建立使其良好运行的机制,是技术标准管理的核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必须使企业组织结构适应管理体制的要求,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和组织层级,制定新的政策策略。
设立研究技术标准和技术壁垒的专业人才库
当前,我国在应对重大贸易技术壁垒时,非常需要一大批熟悉WTO/TBT的专门人才,认真分析其是否合理、是否遵守WTO/TBT有关协议的要求,对设立技术壁垒国家所通报的内容,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充分阐述我们的应对意见。对于符合WTO/TBT有关协议,需要组织相关专业人才研究该国采用的标准,并为企业相关人员提供标准培训和技术服务;而一旦发现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壁垒措施,恶意阻碍我国产品出口,就要组织相关专业人才,充分利用WTO/TBT关于组织机构、磋商和争端的解决条款,争取正当权益。
然而,我国企业目前专门从事国内外标准及标准化工作研究和真正懂得贸易技术壁垒相关规则的人才并不多。因此,我国企业应重视培养研究技术标准和技术壁垒的专业化人才,重视培养熟悉贸易技术壁垒、研究标准发展趋势和标准化工作的专门人才,认真研究世贸组织有关法律条款和追踪各国标准发展和最新动态,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同时,企业可与国内高校合作,培养和培训相关的专业人才,为企业研究技术标准和技术壁垒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进一步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世贸组织的技术壁垒协定是适用所有成员国的一致性要求。我国企业要积极研究世贸组织的规则,要善于利用世贸规则给予的权力,研究制订为保证我国企业的正当目标和适当的保护水平所必需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以达到保护企业利益、国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的目的。
一方面,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只有掌握并使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企业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抓住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给我们提供的新机遇,在一些具备与国外竞争实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制订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标准,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国际标准。通过全面分析研究国际标准,研究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别,寻找有利因素,采用适合我国的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建立技术壁垒综合预警系统。要充分利用技术壁垒协定中的有限干预原则和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掘我国民族产业的自身优势,建立自己的技术标准体系。
大力加强技术标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迅速提高技术标准的管理能力和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上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更多地参与技术标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这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要在国际标准制定、采标、应用等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组织召开国际研讨会,及时获取信息并吸纳人才,通过参加国际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及时了解国际上相关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促进将我国企业技术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二是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通过参与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尽力将我国企业有优势的产业相关标准推荐为国际标准。三是通过积极开展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理解,在对国外先进标准、国外技术壁垒和市场准入程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沉着应对和突破进口国的技术壁垒,促进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格局的发展。四是加强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合作,特别是加强东亚地区内的合作、交流乃至联合。五是企业要将参与技术标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指定专人负责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标签:技术壁垒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 知识产权管理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工作标准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