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方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药理分析论文_骆杰辉

活血化瘀方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药理分析论文_骆杰辉

湖南省宁远县中医院 425600

【摘 要】本次研究分析活血化瘀方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药理,通过检索、查新及整理相关文献,概述活血化瘀方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药理。

【关键字】活血化瘀;方中;心脑血管;药物药理

冠心病、脑血栓的发病原因与高血脂、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功能增强及血流变性等有相关关系[1]。近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呈现逐渐增长趋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部分活血化瘀方中在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学脂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见,活血化瘀方中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有较好的疗效。本次研究分析活血化瘀方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药理,为临床提供相关理论参考资料,具体报告如下:

1常用活血化瘀方中[2]

1.1赤芍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等症,赤芍有效成分是酯类及没食子酸,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改变血液流变、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1.2川芎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性温、味辛。川芎从根茎提取有效成分川芎嗪,川芎嗪能明显抑制ADP、凝血酶、胶原等,防止人自身机体血小板聚集,帮助血小板条松弛。除此之外,川芎嗪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血浆中AT—Ⅲ的含量及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川芎嗪现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中常用药。

1.3红花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主要成分包括红花醌、红花黄色素、红花苷等,同时还含有少量油酸、亚麻酸等。红花具有耐缺氧、抗血栓、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微循环的功效,医学上常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

1.4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化学成分为脂溶性的丹参酮类、水溶原儿茶酸、丹参素及原儿茶醛等。药理作用为扩张冠状动脉、抗心力衰竭;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稠度、防止动脉粥样斑块和血栓形成;抑制某些特点致病微生物及减轻应炎症反应造成的组织损伤的抗感染作用。

1.5毛冬青

毛冬青为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此药成分中毛冬青酸具有抗血栓的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肌梗塞、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6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具有补血活血、润肠通便、调经止带的功效。此中医对人机体免疫及血液系统具有明显作用,此药成分中当归多糖对且有抗肿瘤、镇痛的功效。

1.7三七

三七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消肿止痛、止血散瘀、补虚强壮的功效,主要治疗咯血、外伤出血、肿痛等。此药主要活性成分是三七皂苷具有有抗凝、止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扩血管及心脑组织保护的作用。近年临床多用此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1.8银杏

银杏为银杏科落叶乔木,主要成分为萜烯内酯类及黄酮糖苷类化合物,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近年随着对银杏叶的提取物的研究,以此研发的制剂广泛应用心、脑血管等疾病中。

1.9桃仁

桃仁含脂肪油、挥发油,油中主要包含油酸甘油酯及少量亚油酸甘油酯。具有增加脑血流量、股动脉的血流量的作用,并且降能够低血管阻力,有效改善血流流变学状况。此药的提取物能改善动物肝脏局部微循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10水蛭

水蛭在中医上具有逐瘀、破血、通经的功效,性味咸、苦,平,栖息于水田、沟渠中,吸人、畜血液,分布范围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研究表明,水蛭的唾液中含有水蛭素、抗血栓素。

2药理作用

2.1对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影响

①改变血液、血浆粘度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变学的重要指标[3]。单味药川芎、丹参、当归、桃仁、三棱、莪术等均能影响血液流动状态及降低血液粘度。血浆粘度取决于血浆蛋白,血浆蛋白增大会影响全血粘度,单味药丹参、红花、赤芍等能有效降低血浆粘度。

②红细胞的主要流变性是变形性和聚集性,其中变形性的必要条件是血液运输气体,聚集性对血液运输气体具有严重影响。单味药川芎、莪术等能改善红细胞变形性。川芎、当归、赤芍、丹参、红花、桃仁、三七等能降低红细胞聚集性。

2.2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VECs(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功能非常复杂的细胞,它参与人体血小板功能的调节,能够激活促凝血因子,并且能够维持人体正常血液流变性,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形成。在局部狭窄的血管中可能形成血流剪应力,最终损伤血管内皮,血管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的前提条件。活血化瘀方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水蛭素、丹参可以抑制凝血酶导致的血管内皮通透性增高及微循环通透性的增加,能有效改善凝血酶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川芎对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起着抑制作用,并且还能抑制纤维细胞的增殖,川芎嗪能抑制内膜增生。复方丹参滴丸能够调整、改善血管内皮分泌功能[4]。

2.3抗血液凝固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红花、当归、丹参、赤芍可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帮助缩短血清凝血酶原时间,此实验说明说上述药材能抑制内源性、外源性凝血系统。水蛭素能抑制凝血酶特效,同时能阻止纤维蛋白原凝固,其中由于纤维蛋白,是凝血反应的产物,同时是血栓主要成分。因此,降低纤维蛋白含量有抗血栓作用。川芎、当归、赤芍、水蛭、莪术等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2.4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抗血栓作用

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对血栓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川芎、当归、红花、丹参、赤芍等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银杏内酯系天然的强活性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其机理为抑制3H-PAF与PAF受体结合,到达降低人血小板对PAF的反应性[5]。

2.5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川穹和丹参具有减少过氧化脂和乳酸的作用,此作用可保护血管内皮,将其通透性减轻、保护血小板、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代谢,同时维护生物膜稳定性、抑制无氧酵解、清除过氧化脂质。银杏可抑制脂肪过氧化反应,从而达到保护酶活性和将谷氨基酸神经毒性减弱的作用。三七可通过对钙通道的阻断作用和抗自由基损害作用,从而改善脑循环[6]。

2.6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作用

丹参中提取出的764-3有效成分具有减少正常大鼠和高血压大鼠缺血后MDA生成,可以有效减低脑血管对大分子物质通透性和抑制脑水肿的作用,推测其机制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的作用。三七能够显著将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LPO减少,同时还具有将脑组织SOD含量提高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非常强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于英.浅谈活血化瘀法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4):82-83.

[2]熊筱娟,邹佑云.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宜春学院学报,2007,29(6):132-136.

[3]瞿建刚.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6):59-60.

[4]陈开文.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42-44.

[5]卢应心,石荣强,骆文珍等.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3,(z2):270-270.

[6]张娟娟,孙萍.白芷川芎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2):46-49.

论文作者:骆杰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活血化瘀方中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药理分析论文_骆杰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