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鸭病的防治(一)_健康论文

常见鸭病的防治(一)_健康论文

常见鸭病的防治(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鸭瘟

鸭瘟是鸭的一种烈性病毒性传染病,俗称“大头瘟”。此病流行性广,传染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养鸭业危害很大。

1.病床症状:病初体温急剧升高到43~44℃,呈稽留热,病鸭精神不振,食俗减退或完全不食,饮水增加,双脚发软或跛行,不愿下水,驱赶则翅膀拍地而走。羽毛松乱,形体消瘦,眼睛流泪,眼睑肿胀,有液体渗出,有时上下眼睑粘连甚至双目失明。鼻中有分泌物流出,颈部明显肿胀,呼吸困难,叫声嘶哑与健康鸭明显不同。病鸭下痢,粪便初期为灰白色或灰绿色,最后为铜绿色。非免疫鸭死亡率高达70%~90%。

2.病理变化:剖检可见体表皮肤有许多散在的出血斑。切开头颈肿胀部可见淡黄色透明液体,口腔和食道粘膜表面有灰黄色浮膜,刮落后可见形状不规则的鲜红色出血浅溃疡或出血点。腺胃粘膜常有出血斑点,与食道粘膜交界处有一条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肠道粘膜充血,呈红色。泄殖腔粘膜水肿,充血或出血,表面有绿褐色坏死结痂,难以剥离。肝脏一般不肿大,有灰白色针尖或米粒大小坏死点。胆囊肿大呈墨绿色。脾脏颜色加深,有灰白色小坏死点。心脏内充满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卵巢充血、出血。雏鸭感染本病时可见法氏囊、呈暗红色,表面有针尖大小坏死灶,有时囊腔内充满白色凝固性渗出物。

3、防治措施:

(1)不从疫区引进鸭,如若一定要引进,必须经过严格检疫。更不能到疫区放牧。

(2)做好雏鸭鸭瘟疫苗接种工作。免疫程序一般为:5日龄雏鸭腿部肌肉注射半头份鸭瘟弱毒疫苗,1月龄时再注射1头份,免疫期为6个月。对于有母源抗体的雏鸭(即母鸭已注射过鸭瘟疫苗),可等到开产前注射鸭瘟弱毒疫苗,免疫期为1年。

(3)当鸭场暴发鸭瘟或已受到该病威胁时,应对全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每只鸭注射2~3头份的疫苗量。为防止交叉感染,除注射器具严格消毒外,还应每注一只换一次针头。若在注射的疫苗中按每公斤体重加青、链霉素各5万单位,可收到控制某些细菌性并发症感染效果。一般在注射疫苗后1周内,其死亡率会明显降低。

(4)目前尚无疗效显著的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对本病无效,中草药可以试用。高免血清虽效果较好,但成本太高,且保存期短,临床尚未广泛应用。

二、鸭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流行快,死亡率高,对雏鸭危害极大。

1、临术症状:病鸭表现精神不振,半闭眼,食欲减退,垂翅,离群,发病半日至1日即出现神精症状,病鸭全身痉挛,反复抽搐,翻倒在地,两脚阵发性后蹬。有时在地上转圈,抽搐10分钟至数小时后死亡。死时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是该病特异症之一。

2.病理变化: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质地松软,易脆呈粉红色或土黄色、肝表面有针尖至米粒大小不等的紫色出血点或出血斑块,呈条纹状,10日龄以上的病死鸭肝脏常呈灰红色或黄红色。胆囊肿大,胆汁变淡。部分病死鸭脾肿大,瘀血,有细小出血点。心肌苍白,呈熟肉样。脑出血、水肿。十二指肠常充满黄水。肾脏常肿胀、充血。

3、防治措施:

(1)对雏鸭采取严格的隔离饲养,不放牧,人员进入鸭场严格消毒,使雏鸭安全渡过易感时期。

(2)对种用母鸭在开产前3周注射2次鸭肝炎强毒,间隔时间为5天,使所产出的雏鸭体内含有母源抗体,这样雏鸭可获得半个月以上的免疫期,从而大大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给出壳的雏鸭接种弱毒肝炎疫苗。

(4)高免母鸭(即已注射肝炎强毒)所产的鸭蛋蛋黄,用无菌生理盐水按1:3的比例稀释成蛋黄抗体液,每1毫升加青、链霉素各2000单位,于病雏颈部皮下注射1毫升。一般一次即可,病重者可重复一次,预防剂量减半。

(5)刚开始发病时,每只雏鸭注射抗病毒性高免血清0.5毫升,可阻止疾病扩散和减少死亡。

(6)中草药对健康鸭和有食欲的病鸭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发病初期可试用。

药方1:茵陈100克、香大黄、龙胆草、山芩、黄芩、板兰根、40克。水煎3次,加白糖500克,供2000只鸭饮用。每日1剂,连用3天。

药方2:板兰根100克,大青叶100克,紫草80克、枯矾40克、葛根80克、木贼草50克、朱砂5克、甘草100克、煎水供500只鸭饮用。1日1剂,连服3剂。

药方3:茵陈250克、龙胆草120克、柴胡80克、神曲250克、黄芩100克、甘草100克、粉碎拌料或煎水饮服,供500只鸭服用,1日1剂,连用3天。

联系电话:0311-5813885

标签:;  ;  

常见鸭病的防治(一)_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