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175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骨科二病区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 目前,心理弹性已经成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心理弹性研究的往往关注儿童和青少年,本文结合截肢患者的心理特征来对截肢患者心理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截肢患者;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006-02
截肢就是为了挽救生命而做的切除那些危害人体的部分肢体的一种手术,会对身体造成一些缺陷。这种缺陷不但会给患者本身带来各种不便,还会给患者家庭带来负担[1]。许多截肢患者易出现震惊、否定、悲观、失望等心理问题[2]。但也有部分人会在应激后逐渐恢复并适应良好。这种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有效地应对和适应的能力即为应激回弹力[3]。美国心理学家 Anthony 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心理弹性(Resilience)这一概念,它是指从痛苦或创伤事件中复原并能获得良好的适应[4]。目前国内外学者倡导积极心理学,心理弹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6]。本文对截肢患者心理弹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心理弹性的概念
1.1 心理弹性的定义
由于社会环境和生活的需要,心理学方面特别是心理弹性的研究更为深入。心理弹性(Resilience)也被称其为心理复原力等。美国的心理学会(APA)定义为:就是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时能够很好的克服和适应并改善的这种能力[7-8]。
1.2 心理弹性的测评工具
由美国著名学者Conner和David-son博士共同编制心理弹性量表,包括5个维度、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控制、精神影响、接受变化,共25个条目,采用Likert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水平越高[9]。于2003年由Friborg等研制包括5个维度、个人能力、社交能力、家庭凝聚力、社会支持和人格结构共45个条目,主要应用于评估个体心理弹性的保护因素[21]。
2.截肢患者的心理弹性研究
截肢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躯体残疾和缺陷,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给身心带来严重障碍。 若不及时给予身心康复干预,对患者日后的生活,工作都将带来很大影响[10],截肢患者也会有强烈的负面心理应激反应,当患者有正面心理应激反应时会渴望及时抢救和治疗,希望有理想预后。截肢患者在手术前后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
2.1 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
White指出影响心理弹性的因素具有多方面,包括对控制能力、面对困难时应对策略、社会的支持和责任感等多种因素[1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Peed为了研究影响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对出车祸患者进行研究得出影响因素是:精神方面的支持,自我一贯性、患者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效能[12]。保护性因素就是能减轻截肢患者所受到的消极影响。保护性因素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内在的是指人的本身所具有的因素,例如:患者的心理能力和人格特质,这两种因素在缓解不好情绪时具有良好的作用,会降低一些不好问题的发生,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修复能力。外在的指的是除了这些个人资源外,能够很好的促进心里反应的一些因素。这种外在的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和社区等。但是要产生良好的效果还是要外在性的保护因素和内在性的保护因素结合起来才可以[13]。
2.2 截肢患者心理弹性积极干预策略的研究
随着对心理弹性研究第三次浪潮的兴起,对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逐渐增加。江珉等人研究证明集体干预能有效改善截肢患者不良情绪,提高了心理弹性,提高生活质量[2]。栾树荣等人研究证明心理干预明显改善截肢患者的情绪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1]。麦洁岚等人研究证明心理干预对截肢患者负性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心理弹性[12]。李芸菲等研究证明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或减轻截肢患者的焦虑、恐惧等紧张因素,提高自身的心理弹性,能帮助截肢患者重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恢复生活自理能力[10]。国内一项关于心理弹性干预措施及其效果的系统评价显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知识讲座能显著改善研究对象的心理弹性水平,此项研究成果将为截肢患者俱乐部活动项目的拓展提供很好的借鉴。
3.研究展望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也为了使截肢患者更好的恢复和治疗,人们开始从心理弹性方面进行研究,以此来促进截肢患者的心理健康,希望我国能尽快研制出本土化的测量工具,并逐步开展相应的干预研究,以提高截肢患者的心理弹性,减轻负面影响[13],积极应对逆境,变得更为坚强和成功,以期为提升我国的创伤护理水平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栾树荣.心理干预对截肢患者情绪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1A).
[2]江珉.集体教育在截肢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11(25).
[3]陈辰.青壮年骨折病人心理弹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
[4] MastenAS.Ordinary magic: 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27-238.
[6]鲁浩,章雅青,王琳.护士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6,2(31).
[7]卢锦阳等.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1).
[8]章新琼.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及其在癌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11(12).
[9]张爱华,刘晓虹.心理弹性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创伤护理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
[10]李芸菲 何海洪 王淑勉.心理护理在截肢患者康复干预中的效果[J].当代护士,2015,10.
[11] White B Driver S.Resilience and indicators of adjustment during rehabilitation from a spinal cord injury [J].Rehabil Psychol,2010,55(1)23-32.
[12]麦洁岚,陈华,付秀莲,邓玉玲.心理干预对截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0,12.
[13]袁慧,孙慧敏.老年期痴呆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4(4).
论文作者:陈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心理论文; 弹性论文; 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研究进展论文; 能力论文; 很好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