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园林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由于其具有整合城市内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并倚仗其鲜明的地域特征、欣赏特征成为城市标签,致使园林工程的建设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一项园林建设作品成型,离不开高效的施工管理与后期养护管理,其也对园林作品建设的生态、社会价值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此,针对园林工程中施工管理及后期养护的作用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相当有必要。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后期养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需求有了很大改变,从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等多方面都逐渐向着健康、绿色、安全的方向发展。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能够满足人们的高质量生活需求,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做好现场管理,提高园林建设的施工质量尤为重要。其中植物的养护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园林植物养护不仅是为了植物更好地生长,还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园林的美观和整体环境水平,相比于短期的施工建设,植物养护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由此可见,这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
1园林工程施工管理
1.1种植场地的准备
种植之前要处理种植场地,清理杂草、石块及建筑垃圾等。清除杂草可用人工方法或化学药剂,使用化学药剂一定要注意用量,石块、瓦砾要<40cm,深翻靶细种植场地的土壤,如果还有其它污染,就将土壤换成适合种植的土质,土壤一定要符合种植的要求。施工整地的要求是,整地深度为40cm,土壤的标准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去做,还要有灌水排水沟,一般中间高四处低,或者一侧高另一侧低。然后施肥,肥料是促进植物的生长的营养物质,能保持土壤的长效性,通常1000m2的复合肥不能少于140kg。施肥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要匀称施肥,将施肥土壤化作若干的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撒上肥料,然后翻匀肥料,确保每个区域的肥料都混合均匀,保证后期植物长势一致,不影响美观。
1.2移植的时间
植物移植最好在春季树枝发芽以前进行,由于这一时间段的树液流动较为缓慢,生理活动处在停滞或迟缓期,可是根系依旧较为活跃。这时移植对植物根系的恢复极为有利。落叶树种可以在春、秋两季进行移植,最好在早春即将发芽前移植。秋季在植物生长速度降低或休眠时也可给予移植。植物移植以前应当关注天气变化,需挑选阴而无雨、晴而无风的最佳天气执行,并且最好在傍晚进行。
1.3严格把关施工材料的选取
活体植物是现代园林绿化施工选取最多的材料。通过不同活体植物的搭配,充分发挥其生态特征,进而实现绿化、净化、美化环境的功能。为此,施工材料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园林景观质量的好坏,严格把关施工材料的选取坚持2个原则:一是坚持植物自身的特性原则。不相同的植物其生长特性不尽相同,所以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须充分认识不同植物的差异,即便是同一植物,也须认清其在不同地形、光照、土质而呈现出的不同生长形态。二是坚持植物的成活率原则。现代园林绿化施工所选取的材料一定要十分注重植物的成活率,因为只有保证植物的成活率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此,在绿化施工选材时应当选取顶芽饱满、枝干健壮、形态优美的优质苗木。
1.4土方开挖
在园林绿化苗木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是极为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必须按照图纸进行,并且开挖时需要遵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施工人员不能随意、盲目开挖。与此同时,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若是遇到了图纸中没有标注施工的部位,施工人员应对此进行保护,避免对不能施工的部位造成破坏。另外,施工人员需要利用试验来确定顶面标高产生的沉降量,必须将沉降量控制在30cm。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挖掘出的土壤可以存放在一个固定位置,以便后期种植苗木时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园林绿化的种植工艺
首先,清理场地,在种植之前要对土地进行施肥,一定要严格按照比例施肥。苗木的种植方法,苗木的栽植要根据苗木本身的栽植时间为最佳,例如常绿类乔灌木的最佳栽植时间是春秋。在种植后,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培养、除虫等。落叶类乔灌木的最佳种植时间是秋冬。在栽植的过程中,将树苗以最自然的形态散开,土壤要散开,不要有大块土,打碎土壤填坑,在土壤达到坑的1/3处时,把树木向上提一提,再继续填土,确保土壤松散的状态,边填土边踩实,最后浇足水。
1.6验收阶段
在园林工程项目完工之后,施工方应当首先开展自检工作,当完成自检工作且全部达到合格之后,再联合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依照相关标准要求严格的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在验收达到合格标准之后,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建设单位填写验收单。并且,在验收完成以及交付使用之前,还要对施工单位的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使得绿化工程效果得以有效保护。
2园林工程后期养护的作用
2.1对园林植物持续供肥
在调查中发现,在当前的原理绿化建设上,地被植物所占据的比例较大,但如果地被植物被应用在道路的绿化上,就会导致城市内道路环境和植被的生存环境产生较大的差异性,影响植物的生长。所以针对那些观赏性较强的植物,如果将其放置在绿化带中,要注意营养内容的供给,确保植物不会出现枯萎和矮小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工作人员还需要注意,所有绿化植物都要按照一级标准来养护,定期割除杂草,且一年的割草次数要控制在10次,施用基肥一次,后期还应该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追肥。
2.2水分管理
水分是植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园林绿化植物栽种的初期阶段,由于植物的种类各不相同,因此,对于水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即便是相通的植物不同时期对于水分的需求也不同。园林绿化建设的初期阶段,应该加强重视绿化给水问题。首先,根据当前施工土壤环境判断灌溉和排水的措施方法。第二,植物在栽种的初期阶段一定要进行浇水作业并浇透,确保给予树木足够的水分。第三,根据所处地区及气候条件的不同制定有效的给水管理措施。第四,水分的管理要结合当前土壤条件和施肥等情况,在相互配合下提供植物成活率。由此可见,植物养护灌溉要科学合理,对于不同种类、不同季节制定适合植物成长的浇灌方法,注意观察地表湿度、浇灌频率,从多方面的角度提高植物养护水平。
2.3病虫害管理
严格地检疫了在采购之初园林绿化的苗木,但在后期的养护过程中,因苗木生长环境发生变化,并受到城市建设环境的影响,难免会出现病虫害现象。因此,后期养护中,技术人员需要及时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园林绿化苗木主要的虫害包括天牛、潜叶虎等,病害包括白粉病、炭疽病等。养护过程中除了借助药物防治外,还需要经常清理枯枝、枯叶以及杂乱的枝条,保持通风、透光。
2.4整形修剪
对树木进行适当修剪可以美化树体外观,增加园林观赏性。对生长期的树木一般采用自然式修剪,按照自然长势把树冠修剪成圆形、锥形、塔形等;没有明显主干的树木,可以修剪成丛球形、杯形等,兼具人工和自然特色;有些比较特殊的绿化需要,就要运用人工整形修剪的方法给树木雕塑形态。在对移植树木的后期养护中,还要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定期检查,综合治理。
3结语
伴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其对环境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唯有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注重施工管理与建设后期的景观养护,才能确保城市环境建设的质量。望此次研究能为城市园林管建水平提升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苟薛静.园林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6.
[2]朱志超.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5.
[3]杨开忠.园林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南方农机,2015.
论文作者:王艳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植物论文; 园林论文; 土壤论文; 后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苗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