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第二人民医院 药剂科 414506
【摘 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GERD)采取药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就诊的GERD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将接受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的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治疗8周后,均经胃镜检查,对两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ERD患者采取药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的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疏肝和胃降逆汤;疗效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有反流、烧心,且伴有胃腹胀、嗳气、胸痛等,经内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破损。西药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药物,但存在价格昂贵、不良反应多、复发率高等缺点。而中医在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有良好优势[1]。我院就对4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效果满意,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86例GERD患者,入组标准[2]:经内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发生病变,有条状发红、有溃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按中医辨证分型属肝胃不和型,症状可见嗳气、反酸、脘胁胀满、咽部异物感、舌苔白、脉弦等症状。排除标准:有上消化道手术史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食管及胃恶性肿瘤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本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3例,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20~65岁,平均(45.3±2.3)岁;按疾病类型:非糜烂性反流病32例,糜烂性食管炎11例。观察组患者43例,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21~65岁,平均(46.1±2.4)岁;按疾病类型:非糜烂性反流病31例,糜烂性食管炎12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疾病类型、年龄、性别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06)20m/次,1次/d;同时口服莫沙必利(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7)5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方中:黄芩20g、柴胡20g、白芍15g、姜半夏15g、陈皮12g、乌贼骨15g、木香10g、枳壳10g、郁金10g、生甘草6g。1剂/d,加水煎煮取汁300mL,分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期间禁忌烟酒及辛辣食物,并避免服用可降低食管小端括约肌张力的药物,如安定、普鲁本辛、氨茶碱等。对比两组治疗效果,随访半年,统计其复发率。
1.3 评价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症状改善百分率进行评定[3],计算公式: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 100%,痊愈:反流、烧心、嗳气、胃胀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症状积分改善率超过80%;进步:症状积分改善率50%~79%;无效:症状积分改善率低于50%或出现恶化症状,有效率=痊愈+显效+进步。
1.4 统计学处理
详细整理本组收集结果,选取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有效率单位为(%),比较经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单位为( ),比较采取t检验,设P<0.05时为组间比较差异明显,被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复发率分析
治疗后随访半年,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18.60%,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4.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37,P=0.0029)。
3 讨论
经调查统计,我国GERD的发病率约为2.0%~6.0%,其中症状性反流发生率约为2.0%~4.5%,糜烂性食管炎发生率约为2.0%~3.0%[4]。GERD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下食管括约肌障碍、食管组织抵抗力减弱及食管清除功能下降等所致;同时,胃蛋白酶、胃酸及胆汁等攻击因子对食管胃黏膜的损害,也是造成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目前西医治疗本病的药物较多,如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动力剂等,其中奥美拉唑、莫沙必利等质子泵抑制剂广泛应用于GERD疾病治疗中,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可缓解患者反流、反酸、烧心、嗳气等症状,起效快,但该药物停药会出现复发现象,且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应用较局限。祖国医学认为,GERD属“结胸”、“食管瘅”、“吞酸”范畴,主要由情志失调、肝失疏泄、胃气上逆所致,主要以反流、烧心、呕吐吞酸等症状为主。按中医辨证分型,该病可分为气郁痰阻型、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胃阴亏虚型号、中虚气逆型等,其中以肝胃不和型最为常见。本文对GERD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方中以柴胡、黄芩、白芍、枳壳为君药,具有疏肝理脾的作用;以姜半夏、陈皮为臣药,具有和为降逆的作用;以郁金、木香、乌贼骨为辅药,具有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生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肝和胃、行气止痛、泄热宽胸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具有促进黏膜修复以及止吐的作用;柴胡可抑制胃酸分泌;乌贼骨因含有钙盐物质,能促进胃酸中和,减缓解反酸、胃灼烧、溃疡等症状;炙甘草能抑制胃酸分泌,同时可促进溃疡愈合;陈皮、木香可促进胃排空,能促进胃肠通气[5]。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且复发率较低,提示对GERD患者采取疏肝和胃逆汤治疗可缓解其临床症状,且远期复发率低,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GERD的优势,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6]。
综上所述,对GERD患者的治疗,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肝和胃逆汤治疗的疗效较好,改善患者反酸、烧心、反流、嗳气、胸脘痛等症状,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懿,乔会侠.疏肝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40例[J].陕西中医,2013,8(10):1314-1315.
[2]陈光辉.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1例[J].河南中医,2013,33(2):230-231.
[3]汪银莹,顾勤.和解降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胃食管反流病[J].吉林中医药,2013,33(2):124-127.
[4]洪海都.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95-96.
[5]石珺,王亚娟.运用中医处方方法学分析马淑然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J].环球中医药,2014,7(2):133-136.
[6]高恩颂.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J].天津中医药,2012,29(5):508-509.
论文作者:邓赞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食管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胃酸论文; 疗效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