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业资金效益审计模型_审计计划论文

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业资金效益审计模型_审计计划论文

建立科学高效的涉农资金效益审计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涉农论文,效益论文,资金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充分调研、慎重选择效益审计项目

(一)效益审计项目选择的原则

根据涉农资金种类多、渠道多、资金性质复杂、项目分散的特点,我们总体把握原则是重点关注损害农民群众利益、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以促进提高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同时,还遵循重要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增值性原则、可证实性原则。

(二)选择效益审计项目考虑的主要因素

1.预期审计效果因素。

2.资金规模因素。

3.管理风险因素。

4.影响力因素。

5.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因素。

二、制订完备的审计方案

(一)加强审前调查

黑龙江省各级审计机关大胆实施了“审计重心前移、审计重点事前分解”的工作思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谓工作重心前移,就是将工作重心适当从审计实施环节前移到审前准备环节;审计重点事前分解是根据被审计单位(项目)具体工作环节、工作内容确定不同的审计重点。摒弃以往审计出现“两头尖中间大”现象,全面、彻底掌握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动作程序和管理模式,摸清被审计事项的重大会计政策选用及变动、资金来源、收入支出及资产规模、效益效果,以及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设计和收集、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二)确定审计目标

黑龙江省各级审计机关实施多维审计目标的工作思路,首先,确定审计的整体目标。其次,将审计项目的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对子目标再逐个进行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目标,审计人员可以直接针对具体分解的目标问题,搜集信息和证据得出有效结论。通过对目标问题的有效审计,完成具体子目标的任务,最终整合为完整的总目标。

(三)建立科学评价标准

建立效益审计评价标准重点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要按照“内容全面、突出重点、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应性广”的基本思路制定。

2.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合法、科学、客观。

(1)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选择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强制标准、指导标准、导向性标准、合理性标准)。

(2)结合被审计单位的计划目标、上级批复的文件定额设计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3)根据行业技术标准、行业其他标准、指标和数据设计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4)依据经济规律、经济理论设计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5)依据社会和百姓普遍认同的社会公允或专家咨询设计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6)依据可比性原则纵横比较、历史现实比较设计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

3.效益评价指标应尽可能予以量化。

4.要用客观的、历史的、辩证的原则看待和评价效益问题。

(四)恰当运用审计技术方法

除与传统常规审计使用相同的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外,更主要地运用了调查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指标计算法、市场预测法、资料搜集法、逻辑框架法、影响效益分析(评价)法、经济效益分析(评价)法、过程系统分析(评价)法等方法。

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关键是做好常用审计方法和专门技术方法的有机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的有机结合。

(五)制订科学的审计实施方案

根据审计内容范围、审前调查、审计目标、技术方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制定计划有高度、实施审计有深度、审计建议有广度的原则,制订科学的审计实施方案。

三、效益审计实施

(一)涉农资金财务收支审计

以深化政府政策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对财政涉农资金的收入、拨付、使用、管理和效益实施全过程审计监督,重点审计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益,着力揭示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突出重点项目、重点单位、重点领域使用财政资金的效益状况。

(二)管理控制审计

主要从管理角度,针对管理系统、组织质量、内部控制、责任机制等不以货币价值方式,进行审计评价科学性、合理性和真实性。

(三)现场审计

重点审计实施项目完成和目标实现的情况;有无因管理缺陷、缺位造成的资源、资金和人力的重大浪费,执行中是否存在重大漏洞,各环节产出的数量、质量、效率与效果是否与设计目标相符;各个环节资源配置和运行是否合理,权责落实是否到位;各环节的运行是否能保障提高被审计事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被审计事项的产出效果。通过现场审计,可以堵塞漏洞、改善管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

四、效益审计评价及其指标体系

(一)管理效益的评价

管理效益的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重点从财务管理方面、工程管理和实施管理、后续管理方面的效益设计指标进行评价。主要针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工程实施的技术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价,是否按预定的政策、法规、预算、程序和合同执行;是否涵盖全部经济和业务事项;是否存在无效设置、重大缺陷;是否形成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各规章制度是否真正落实到位。

(二)经济效益的评价

经济效益评价是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的法律制度及审计证据,客观、公正、科学地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效益情况进行判断和界定,揭示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本质。经济效益的特点是一般可以直接运用价值量指标、实物量指标或劳动量指标反映其效益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表现是经济总量的增加。

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我们主要采用了:成本降低率、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存货最优采购批量、劳动生产率、有效工时作业率、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

(三)生态效益的评价

生态效益主要表现为服务范围的扩大、环境质量的恢复或提高。多数具有难以用货币计量价值的特点,其审计评价应以实物或劳动量指标为主。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当本着“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原则,审计评价指标主要采用了:林草覆盖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率、水土保持率、土壤沙化治理率、盐碱地治理率、土壤肥力指数、光能利用率、能量投入产出率、自然灾害抗御能力系数、环境质量指数、三废污染控制程度指数等指标。

(四)社会效益的评价

社会效益评价是审计人员根据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功能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对项目所涉及的主要社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项目对社会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其难以用货币计量价值,多以实物或劳动量指标为主,可以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评价。

1.定量指标主要采用:就业效果指标、扶贫效果指标、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生产力效果指标、地区收入分配影响指标、公益性事业经费占GDP的比重、公共设施增长率、人均绿地拥有量增长率、教育经费增长率等。

2.定性指标主要采用:社会结构与发展方面、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社会环境方面三个方面的相关。

五、效益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内容摘要

(二)被审计事项的背景

(三)审计项目实施

(四)项目效益评价

(五)审计发现及效益的影响

(六)审计结论

(七)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

(八)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和建议

(九)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

标签:;  ;  ;  ;  ;  ;  ;  ;  ;  

建立科学有效的农业资金效益审计模型_审计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