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现代社会主义认识的初级阶段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立足于现代社会主义认识的初级阶段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立足现代社会主义认识初级阶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级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这究竟是因为中国经济落后而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还是标志着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呢?对此必须作出理论上的回答。只有从现代社会主义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深刻认识当前改革的重大意义,从根本上克服“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干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传统社会主义与现代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为什么马克思当初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预言没有实现?为什么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又放弃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走上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认真研究并且从理论上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探索总是与对资本主义的研究相联系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传统与现代两个阶段。与此相联系,社会主义也可以划分为传统与现代两个阶段。现代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在时代背景、历史内容、发展道路等方面有着很大不同。以往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失误,就是因为没有把它放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潮中,不断赋予它以新的时代内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是在对当今资本主义进行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对现代社会主义的正确把握。

空想社会主义是在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对自由、平等、正义的社会制度的向往;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以经济社会化为前提,对劳动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社会的追求和探索。经济社会化是与市场化联系在一起的,在人类历史上,它经历了产品社会化、劳动社会化和产权社会化三个发展阶段,而且每当社会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社会发展就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产品的社会化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在经历了漫长的古代社会以后,终于突破了自然经济的束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形式,并且使劳动者也变成了商品。劳动者变成商品即劳动的社会化,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资本主义时代。劳动社会化使社会劳动资源通过市场得到了优化配置,使人们的劳动潜能得到了发挥,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而且使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这并没有使劳动得到彻底解放,劳动仍然受到封闭的资本主义产权制度的束缚,并且与这种产权制度不断发生冲突,这种冲突终于变成了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劳动解放的强烈呼声。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最终确立了起来,也使劳动社会化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但从今天的角度看,这时的资本主义还是传统的资本主义,与之相适应的也是传统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立足于19世纪传统资本主义的现实,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提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1 页)并且由此提出了建立公有制,实现劳动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主张。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超越,就在于它从经济社会化的本性上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新社会的许多设想,都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因而也就没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转变成为现实。

劳动社会化的发展,不断冲破封闭产权制度的束缚,寻求自己的实现形式。随着科技革命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产权制度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家族资本逐步被法人资本和社会资本所取代,现代股份制得到了普遍发展,企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产权丧失了排他性,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至可以使人们凭借自己的才能取得财产经营权。这就大大弱化了私人资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控制,也推动着社会从金钱本位走向能力本位。产权社会化导致了劳动的第二次解放,即劳动者从封闭的产权制度下解放出来,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去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这一历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是现代社会主义。

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是不自觉地充当了人类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工具,提供了在更高社会化发展水平上建立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也为人们根据现代文明发展重新认识和建构社会主义提供了现实根据。虽然在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社会主义因素,但资本主义不可能自发走向社会主义。传统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封闭的体制上的,与经济社会化发展的方向正好相悖,因而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合理性。社会主义要焕发出自己的生机,就必须根据劳动社会化和产权社会化的要求进行重新建构。但否定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并不等于社会主义本身的破产,而是要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内容和形式。

传统社会主义的许多主张是在经济社会化尚未全面展开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社会化还没有涉及到产权领域,而且当时的生产社会化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生产大型化。当这种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发生矛盾的时候,从逻辑上讲,只有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恰恰是这种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社会化的发展,特别是劳动社会化和产权社会化,因而使社会主义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现代社会主义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挑战,而且是对当年马克思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挑战。这也就是说,未来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当年提出的价值规律不再发挥作用的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而是以充分发达的市场经济为背景的,产品、劳动和产权都实现了市场化的充分开放的社会主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理论绝不仅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杰出运用,而更重要的是根据当代经济发展大趋势,从中国国情出发,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或者说,邓小平理论是现代社会主义的集中代表。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现代社会主义也必然会有不同的形式,但劳动的彻底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劳动平等、报酬平等,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等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仍然是社会主义者为之奋斗的方向。

二、必须从现代社会主义的角度认识初级阶段

在以往的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人们更多地注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马克思当年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历史发展中的纵向否定和继承关系。因而采取对比的方式研究它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是必要的。但当社会主义转入实践,特别是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种社会主义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还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而且与发达资本主义处于长期共存的关系中。如何对待市场经济,就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列宁不愧为社会主义的大师,他紧紧地把握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倾听实践的呼声,努力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在“战时共产主义”结束以后,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运用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问题。他否定了那种认为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不相容的教条,提出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情况下,商品关系和贸易活动是社会主义大工业与其他非公有经济成分联系的纽带。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经济竞争手段,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

列宁提出的运用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原则,是由于俄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对资本主义作出的让步,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呢?也就是说,在经济充分发展以后,是按照马克思当年的设想,建立计划经济,还是继续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对此列宁没有明确回答。在苏共党内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看法。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认为,在新经济政策下,既存在小商品生产发展的规律,它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也存在与大生产相联系的社会主义规律。因此,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对小生产实行国有化,以保证社会主义的全面胜利。布哈林则认为,各种经济成分之间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互相协调,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和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都有自己的作用,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优势是通过市场竞争发挥出来,并且通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才能最终确立。但是,不论是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还是布哈林,都认为新经济政策只是过渡时期采取的措施,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要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正是由于没有在理论上搞清市场、价值规律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否定了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一致性,所以也就没能最终实现从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主义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同样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社会将来发展是重新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还是按照现代社会主义原则,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全面开放的社会主义新体制。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也有可能重走苏联从新经济政策到计划经济的老路。因而,用现代社会主义观念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现代经济没有朝着马克思当年所设想的大型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而是形成了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局面。科技成果的大量涌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大型与小型、集中与分散的对立统一。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承担着大型综合开发、基础科研管理、市政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而私人资本则通过产权社会化走向分散,以家族资本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基本上被法人股份制所代替,个人股权也走向了分散化。这种大型与小型的有机结合,使资本主义出现了新的生机,也代表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性行业实行国有制,同时在竞争性领域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这不仅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多层次而采取的措施,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主动适应,是用现代社会主义认识初级阶段所得出的必然结论。

如果从现代社会主义角度认识初级阶段,就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准确定位。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社会化通过市场化走向了全球,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而必须正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吸收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以主动姿态建立起开放性的经济体制和企业制度。一方面使自身经济不断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与世界市场接轨,步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提供了现实基础。传统社会主义也强调对资本主义的继承,但这是一种历史性纵向继承关系。从现代社会主义的角度认识初级阶段,它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实际上是横向借鉴和吸收的关系。现代社会主义强调体制的开放性。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我们实行对外开放,不仅可以引进和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成果、管理经验和资金,而且也可以根据现代经济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把国际分工合作作为自己生产要素发挥优势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广阔场所。用现代社会主义观念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可以形成高度开放的意识,吸收资本主义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这就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再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现代化浪潮中对中国特色的正确把握。现代经济发展的开放性,为每一个国家提供着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形成了世界性的现代化浪潮。但能否实现现代化,又取决于对自身国情有没有正确认识,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从现代社会主义的角度认识初级阶段,就是把握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优化的根本途径,同时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以发达国家现代发展成就为目标,发展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造就一代新人,实现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个历史任务恰恰与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相一致,因而确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根据。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一是要从本国实际出发,把对发达国家现代化成果的吸收和再创造结合起来;二是要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出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说过:“不搞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末,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86页)

只有立足现代社会主义,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正确把握它的发展方向,坚定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有效途径,把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紧紧联系起来。

标签:;  ;  ;  ;  ;  ;  ;  ;  ;  ;  ;  

立足于现代社会主义认识的初级阶段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