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根植于生活的沃土论文_林金波

让习作根植于生活的沃土论文_林金波

林金波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城关小学 355300

摘 要:生活是习作的沃土,将生活引入习作,才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学生的个性才能在生活的舞台上异彩纷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亲近生活,在生活中观察,选取新颖别致的题材;在生活中描绘,酣畅淋漓地表露心声;在生活中体验,抒发实实在在的情感;在生活中感悟,流露纯真质朴的思想;在生活中揣摩,展现丰满逼真的想象。只有习作反映生活的本色,才会激活学生的习作情趣,使其尽情释放心灵自由和展示生命个性,从而实现习作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生活 习作 个性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习作是最具个性化的创造活动,是人的个性的尽情张扬。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其个性内容丰富多彩,不可能千人一面。获得这种独有个性的途径是生活,生活是铸就学生习作个性的熔炉,生活化的习作是彰显学生个性的窗口。因此,习作就是让学生反映生活本色,要让学生亲近生活,在生活中观察、聆听、感悟,让阳光、鸟语、亲情、泪水等都一一呈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情感以及行文的理想见证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从而使习作个性激扬。

一、观察生活,让题材“新”一点。

《课标》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观察不仅是获取习作素材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习作独辟蹊径的前提和有效手段。要让学生写好习作,写得独特新颖,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仔细地观察生活,在观察中抓住生活中那些因熟视而被忽视的事物,抓住事物独有的个性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常告诫学生:“写作文,不是所有的人物都得高、大、全,不是所有的景物都得是名山大川或奇花异草,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得有个圆满的结局,要多关注我们身边的日出日落、邻里关系、花开花谢、公鸡打斗、蚂蚁搬家等摸得着、看得见的事物和现象,只要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阿猫阿狗”就是我们入文的好材料,比人云亦云的起哄要精彩得多、丰富有趣得多。”

二、描绘生活,让表达“蛮”一点。

如,有一学生到商店买笔,店主在打牌,很不耐烦,说“才买几毛钱的笔,催什么催”,学生只好红着脸走了。我让学生把这件事如实写下来,把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可那学生认为这很丢人,不敢写。试想,长此下去,学生的习作个性将一点一点地泯灭,表达出来的话也往往言不由衷。所以,我们提倡习作在表达上要有“蛮”劲,就是要鼓励学生放开胆量写作文,事实怎样就怎么写,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不要有所顾忌。

三、体验生活,让感情“实”一点。

如在一次以母爱为题材的习作中,我先布置每个学生回家为自己的母亲洗脚,注意洗脚过程中母亲说的话、母亲的神情变化、你当时的心理活动等。有一个学生写道:“我为妈妈端来了热水,妈妈咧开嘴笑了,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当我为妈妈脱下鞋子碰到她的脚时,一瞬间,我惊呆了,那是怎样的一双脚啊!硬邦邦的,脚掌一道道的裂口,斑斑的血痕清晰可见。我忍不住抱住妈妈的脚,泪流满面。”没有堆彻辞藻的赞美,却让人强烈地感受到那颗热爱母亲的心。所以,决定写作成败的不是你没有生活,而是你能否用心灵去体会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抒发实实在在的暖人心窝的情感;否则,再怎么“贴近”生活也是枉然。

四、感悟生活,让立意“素”一点。

儿童的世界应该充满童趣、童乐、童韵,而一直以来我们追求“文以载道”,追求“崇高立意”,用成人的眼光衡量儿童,让儿童用天真烂漫的童心去编织“营救落水儿童”、“拾金不昧”等等“美丽的谎言”,学生在种种“清规戒律”的制约下说“文”论“道”,造成了人格的扭曲和个性的同化,习作老气横秋。所以,我们呼吁习作的立意要“素”一点。如在一次写“我的理想”一文时,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爸爸要我好好学习,长大当科学家,妈妈要我当一名艺术家。他们说,有了一个‘家’,才能有所作为,才会受人尊敬。可我什么家也不想当,我只想变成一只猫,因为奶奶很寂寞,我要变成猫,整天陪伴她左右,为她解闷。”没有所谓的崇高理想,却有真切而美好的心愿,寥寥几句,却倾注了作者的人性之美。这才是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五、揣摩生活,让想象“真”一点。

想象是习作的翅膀,而生活又是想象的翅膀。离开现实生活的想象即使再高再远,也将如断线的风筝一样脱离不了夭折的命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鼓励大胆猜测这些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当看到学校操场很小,不能满足活动的需要,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未来的学校可以再设一个空中操场。需要用时,用升降机启动到原来操场的上方,这样就有两个活动场所了;不用时,再降下来,与原来的操场合并成一个……想象,还可以大胆揣测事物之间的某些相同点或关联处,以及事物所蕴含的意义。如,有一个学生写《我喜欢白色》,他写到了生活中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代表和平的鸽子,并由此联想到白色象征纯洁、美好,文章新颖大胆、想象丰富。由此可见,想象要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大胆揣摩生活。

总之,习作本来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习作与学生们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习作教学资源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习作,就是激活学生的习作情趣,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尽情释放心灵自由和生命个性,从而真正实现新课程环境下习作教学的价值取向,实现“服务于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的习作教学理想。

论文作者:林金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让习作根植于生活的沃土论文_林金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