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影响分析论文_王继萍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方式,将我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撷取的3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17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心功能分级(IV级除外)、临床相关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患者实际住院的天数,加强患者对自身病症的认识。

【关键词】循证护理模式;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影响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234-01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突感胸骨后/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神志障碍、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对于患者的心功能影响较大。为此,本次研究重点分析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随机平行方式分组,将我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撷取的3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n=17)和对照组(n=17)。观察组男性、女性各12例、5例;年龄搜集范围35~80岁,平均(57.5±5.6)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各11例、6例;年龄搜集范围36~78岁,平均(57.1±5.3)岁。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加以严格处理,P>0.05。

纳入标准:通过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诊断标准[2]者。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者、免疫性病症者、发病≥48d入院接受治疗者。

1.2方法

1.2.1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主要需按医嘱给药,绝对卧床,并实行24h心电监护、24h吸氧护理,严格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

1.2.2 观察组实行循证护理模式,构建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护士长、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参与“循证护理核心理念、操作要求”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中,考核通过后即可上岗。

确定循证问题,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心脏事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循证护理支持,经搜索关键词检索文献,然后根据以往临床护理经验、患者的病情,制定循证护理方案。

循证护理的实施,因为发病48h内患者的病情非常凶险,所以循证护理小组成员需要加强病房的巡视强度,对患者的心率、体温、脉搏等进行观察、记录。

循证心理干预,心脏病征的发生、发展,均可患者的情绪有关,所以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患者家属沟通。建议经抚摸、身体接触、表情等多种方式,给予患者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鼓励。

循证生活护理,大部分患者均会出现睡眠障碍,这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非常不利。针对于此,应为患者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鼓励患者到户外散步、睡前泡脚等,以此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心功能分级、临床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

1.3.2 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基本正常/存在轻微异常,即为I级。心功能轻度异常,即为II级。心功能发生中度异常,即为III级。心功能产生重度异常,即为IV级。

1.3.3. 发放健康知识问卷,评分0~100分,评判患者对病症知识掌握情况,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对病症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临床数据,均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数资料率%和两组心功能分级的对比,均借助X2实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均数差与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均通过t实行统计学检验。对比数据为P<0.05时,能够判定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分级情况的对比

两组心功能分级中,除IV级外,其他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性均存在,P<0.05,如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分级情况的对比[n=17(%)]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会导致患者心肌损伤的程度更加严重,而长期心肌缺血容易发生心肌坏死情况,对于患者生命健康的威胁较大[3]。为此,临床方面需实行护理干预,以便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循证护理,能够结合患者的病症特点制定护理方案。经构建循证护理小组、确定循证问题、寻找循证依据、制定并实施循证护理方案方式,开展循证护理工作,可确保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合理[4]。与此同时,实行循证护理,还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生活习惯、睡眠质量,使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护理干预,按医嘱进食,并且减轻患者心脏的负担[5]。

总而言之,循证护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帮助患者正确看待自身病症。

参考文献:

[1]杨晶,朱梅,王微微等.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8):247-248.

[2]潘青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4(13):121-121.

[3]郑会敏.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41-143.

[4]陆洋.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8):11432-11433.

[5]王娜.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229-229.

论文作者:王继萍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影响分析论文_王继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