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国土资源服务中心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调查,摸清全区农村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分布及潜力,为深化农村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政策和促进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工作依据。本文主要选择X镇G村为试点,开展农村建设用地调查试点工作,探讨现有国土资源大数据在农村建设用地调查中的应用,为科学制定技术思路,合理选取调查方法,又好又快完成调查工作提供数据和技术依据。
关键词:国土资源大数据;农村建设用地调查;细化调查;天地图;地理国情普查;农业普查
1 引言
近年来,浙江省、江苏省等长三角地区各地正在开展农村建设用地调查工作,全面查清农村建设用地现状规模、利用状况和分布特征。S区积极响应上级工作部署,开展全区农村建设用地调查,确立的技术思路是以土地房产登记数据、天地图数据、地理国情普查数据、S区细化调查等国土基础数据和第三次农业普查、承包经营权数据、税务数据等横向部门的业务调查数据形成的一套国土资源大数据成果为重要依据,依托GIS平台,充分将现有数据资源有效融入整个调查工作,在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调查,节约使用资金。
正式开始调查工作前,考虑到数据的多源性,时间节点、坐标参考、数据标准不尽相同,直接利用可能存在技术障碍。S区选取X镇G村为试点研究区,一方面组织利用现有数据直接开展调查建库工作,一方面开展覆盖全试点区的全新的内外业调查和数据整理,通过数据对比验证利用大数据开展农村建设用地调查工作这一技术思路的准确性,确保技术方法可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2 研究区域概况
X镇位于S区西北处,G村地处X镇东北角,面积约8000亩,共有24个村民小组,955户。203(村庄)、204(采矿用地)、205(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图斑约1600亩,需要调查的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约1000宗。
3 现有数据资料与技术方法
3.1现有数据资料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的大数据主要分为三部分:基础地理数据、国土资源业务数据以及横向部门业务数据,详细情况如下:
3.2技术流程
3.3技术方法
(1)内、外业准备
根据高分辨率影像勾绘图斑,并依据“S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数据”按组制作调查底图,并开展外业调查,填写调查表。
(2)数据整理与分析
内业整理与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村组长指界核实确定宗地范围,并对比其与现有数据差异;
○2结合户籍资料检查修正调查表中户主姓名,根据关联字段匹配现有数据,获取土地证号和房产证号信息;
○3将获取到的宅基地的建(构)筑物类型、层数、建筑时间、家庭户籍人口、家庭常住人口、宅基地利用状态等信息,与第一部分的矢量进行关联,并对比其与现有数据的差异。
○4分析比较调查数据与横向部门业务数据的匹配度,确定数据的应用程度。
4 成果分析
4.1基础地理数据可利用性分析
(1)不同分辨率影像对比
对比0.1m分辨率和下发的0.3m分辨率影像的清晰度,前者比后者能更好的反应地物情况,故直接选用0.1m分辨率影像作为本次调查的基础影像。
(2)“天地图”可利用性分析
“天地图”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成了海量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是政府决策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数据支撑。“天地图”数据每年都进行更新,2016年 “天地图”更新工作就已经完成,为了判断其在农村建设用地调查中的可利用程度,选择67个界址点的实测数据和“天地图”图解出的数据做精度验证。经计算与分析,67个点的误差值离散度较高,中误差达0.4418m,精度理论值无法达到直接使用的标准。为此,项目组逐个对“天地图”的样本数据精度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通过进一步对各点分布位置进行分析发现:分隔明显的宅基地,图解精度较高,中误差仅有0.0001m,部分点的测量值与图解值的误差甚至小于0.0001m。对于误差较高的样本,通过影像对比发现大部分是由于调查时点不同,因实地进行了改扩建或植被覆盖引起前后时像变化导致形成的。因此“天地图”中的绝大部分数据,是可直接作为图斑勾绘的参考。
67个抽样点测量值与“天地图”图解值的误差
此外,通过外业调查数据验证显示,“天地图”中房屋层数与实际房屋层数吻合度较高,因此其数据也可作为面积计算参考的参数之一。
“天地图”与图解数据对比图(红色为图解宗地,网格的为图解房屋,红色为“天地图”)
(3)国情普查数据对比
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S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自2013年启动,2014年底顺利结束。国情普查数据按照国家统一数据标准,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房屋建筑(区)、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荒漠与裸露地表、水域、地理单元、地形等进行细化分类对比国情普查地类细化图斑与本调查地类细化图斑,两者有诸多相似分类,其中,耕地、道路等图斑的细化边界与本次调查勾绘的图斑吻合度较高,能相对准确地反映各地类分布位置和范围,少部分数据有细微变化或偏离的,通过修正,也可继续作为细化地类的参考数据源。
国情普查与地类细化数据对比
4.2国土资源业务数据可用性分析
(1)调查数据与细化调查数据匹配率对比
○1根据调查,除去正在拆除的5个组,参与本次对比分析的共计634户。其中,最新调查数据与原细化调查数据对比,户主等信息完全相同的约占67.67%,经人工判断属同一户的约占21.61%,完全不同的约占10.73%,总的匹配率达89.3%。
○2细化调查数据中G村共有594条土地登记证号,本次调查数据与细化调查数据中土地登记证号完全相同的约占56.73%,经人工判断是相同的约占25.93%,完全不同的约占17.34%,土地证号总的匹配率约为82.7%。
调查的户主信息(左)、土地登记证号(右)与细化调查数据对比图
(2)调查数据与登记卡等各类登记数据匹配
利用关联字段,将调查的数据与现有的房产登记数据、土地登记卡以及宅基地面积汇总表中的土地登记号数据匹配分析可得,能匹配到房产证号的约占96.4%,匹配到登记卡的约占75.4%,匹配到土地登记证号的约81.1%。
调查数据与各类登记数据匹配率
4.2横向部门业务数据可用性分析
(1)调查数据与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对比分析
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内容有农业从业者的基本情况、农业土地利用与流转情况、农业生产与结构情况等,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业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情况。经过分析,涉及本次调查的信息主要是普查小区示意图、住房结构、农业生产与结构情况、农村土地利用与流转情况、农业劳动力及就业、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等信息。在调查范围的634户中,其中有两个组没有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所以有数据的共计565户。其中,调查数据与三农普数据完全相同的约占73.1%,经过人工判别确属同一户的匹配率约占17.52%,完全不同的约9.38%,与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的总匹配率约90.6%。
(2)承包经营权是数据分析
土地承包经营确权数据包括承包地块、承包方农户的基本信息等,涵盖了各承包户的家庭信息与经济收入数据;将其与调查数据做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承包经营权数据中只包含承包地的农户信息,占调查内容的极小一部分,数据并不完整,数据格式及现势性也有差异,故不作为本次调查的数据源。
(3)相关税务数据
对比分析了相关税务业务数据,其包含了本次调查涉及到的企业名称、年收入额、从业人数、年税收额等经济数据,且数据现势性较高,故其数据可作为经营性建设用地调查的数据源参考。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基础地理数据中,高分辨率影像更能反映地表分布情况,故直接选择0.1m分辨率影像作为本次调查的基础数据;“天地图”数据虽未全部达到图解精度要求,但部分区域精度较高,独立分布的宅基地可用其作为数据源;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调查数据吻合度较高,部分偏离数据通过修正直接使用,可作为本次地类细化的数据源参考;
(2)国土资源数据中,本次调查数据与S区细化调查数据匹配率达89.3%,与细化调查中登记数据匹配率达82.7%,与房产登记数据匹配率达96.4%,与登记卡的匹配率达75.4%,与土地登记证数据匹配率81.1%;
(3)横向部门业务数据中,本次调查数据与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匹配率较高,达90.6%,其可作为本次调查数据源之一进行参考;税务数据较为全面,可为经营性建设用地调查提供基础经济数据源;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只涉及部分农户信息,且由于数据格式和现势性差异,不作为本次调查数据源;
(4)进一步分析几个匹配度较高的数据,发现多数据源结合与调查数据的匹配度高于单一数据与调查数据的匹配度,部分可达95%以上;可利用数据互补性,提高大数据的可利用程度。同此也以此为契机将部分利用现状数据与登记数据相互关联,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调查数据库,更加深入得对国土资源数据进行精细化管理。
5 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和应用的建议
(1)建立数据联动机制,加强国土资源数据的管理与更新
从本次调查研究来看,现有数据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部分是由于现有数据保存方式的独立性限制和更新的滞后性,导致最新的登记数据无法实时更新至数据库中。因此,要加快国土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数据联动机制,加强国土资源数据的管理与更新,为不动产统一登记提供完善的数据条件。
(2)普及群众土地政策法规,共同构建农村土地利用新模式
在开展实地调查时发现,虽然农民群众对土地权益十分重视,但是由于政策法规掌握有限,权利维护方式比较单一,对土地调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不高,我局将借助本次调查开展的同时加强土地政策法规宣传,提高群众对土地权益的认知度,积极参与到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工作中来,共同构建农村土地管理和利用的新模式。
论文作者:阎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数据论文; 建设用地论文; 国土资源论文; 较高论文; 土地论文; 农村论文; 国情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