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考“学科能力测验”述评_考试中心论文

台湾高考“学科能力测验”述评_考试中心论文

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学科能力测验”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台湾论文,入学考试论文,学科论文,能力测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1992年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提出“大学多元入学方案建议书”以来,台湾教育行政部门从1994年率先实行了其中的推荐甄选制入学途径,其后又陆续推出申请入学、大学先修制等入学途径,使台湾的大学入学制度呈现多元化趋势。在这些多元化的入学途径中,考生首先要通过的“关口”是参加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举办的“学科能力测验”(以下简称“学能测验”),通过各院校、学系订立的标准以后,才能参加推荐甄选、申请入学等入学途径的考试和选拨。因此,“学能测验”在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着重介绍台湾“学能测验”的目标、内容;从考试时间、考试内容与科目、命题等几个方面分析,并简要说明它在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中的应用效果。最后分析“学能测验”对我国高考科目改革中实行的"3+X"的启示。

一、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简述

台湾从1954年开始实行大学联合招生制度,1989年台湾成立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后,提出“改良式联招”、“推荐甄选”、“预修甄试”三种多元入学方式,虽然整个方案没有如期实行,但在改革联考制度的观念引导上起了重要作用。反映在考试上,即为1994年实施的“学能测验”。这项测验的设计当初是专门为大学推荐甄选制而设,从1999学度年起,已不限于参加推荐甄选的学生,报名人数大幅攀升。2001年的报考人数已超过13万,其规模与大学联合招生考试不相上下,所以,“学能测验”的顺利推出,为即将实行的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9年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与台湾负责各大学院校招生事宜的“大学招生策进会”共同研拟“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并在2002年全面实施。这样,过去台湾的大学联招制度演变为大学多元入学制度。大学多元入学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甄选入学制”:包括申请入学及推荐甄选两种入学途径;二是“考试分发入学制”。

二、“学科能力测验”内容简介

“学能测验”是用来区分哪些学生具有大学所要的基本学科能力、适应接受大学教育的一种测验。

1.“学科能力测验”的内容

1)“学能测验”的目的。测验高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学科能力;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接受大学教育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可以用来初步筛选考生。它对考生能力的要求是考评考生记忆、理解、分析、综合、观察、推理、阅读、文字表达、资料判读、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

2)“学能测验”的适用测试对象。“学能测验”的主要对象是高中应届毕业生。后来由于使用的学校增多,从1999年开始,扩大到高职应届毕业生和已毕业的高级中等学校毕业生,甚至凡有报考大学入学考试资格的人都可以参加“学能测验”。

3)“学能测验”的考试方式。“学能测验”的重点在采取统一考试,以显现其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考生以笔试作答,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4)“学能测验”的考试科目与内容。考试科目有国文、英文、数学、社会(包括历史、地理、三民主义)、自然(包括基础理化、基础生物、基础地球科学)五科。各科考试以台湾现行高中课程标准的必修部分为主要内容。1994年至2001年的考试范围是以台湾“教育部”1983年公布的课程标准为主要参考依据。2002年开始以台湾“教育部”1995年公布的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以社会科和自然科为例,社会科包括高一必修地理、历史、三民主义;高二选择性必修世界文化历史篇、世界文化地理篇及现代社会。自然科包括高一必修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和基础地球科学;高二选择性必修物质科学(物理篇)、物质科学(化学篇)、物质科学(地球科学)及生命科学。总之,台湾的“学能测验”包括了高中所学的主要课程,可以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和基本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它也促使学生不偏废文科或理科的课程,促进高中教学正常化。

5)试题类型。“学能测验”的试题类型是以可以电脑阅卷的选择题(包括单选、多选)为主,仅国文科和英文科有部分非选择题,需要依靠人工阅读。

6)考试时间。在实行初期,每科考试时间为100分钟,五科考试共需一天半。2002年除国文科为120分钟外,其余四科均为100分钟,五科考试需两天。1994年至2001年均为每年考试一次,时间在寒假,大约1月底或者2月初。2002年开始一年考两次,第一次同前,第二次在四月份为补考。

表1 学科能力测验各考试科目测验的课程范围

考科

 课程

国文

 高一国文、高二国文

英文

 高一英文、高二英文

数学

 高一数学、高二数学

 高一历史、地理、三民主义

社会

 高二世界文化(历史篇)、世界文化(地理篇)、现代社会

自然

 高一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基础地球科学

 高二物质科学(物理篇)、物质科学(化学篇)、物质科学

 (地球科学篇)、生命科学

资源来源:吴国良.91(2002)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选才(大学入学考试中心通讯),2001年第80期,第6页.

2.“学能测验”的命题方向

1)“学能测验”的命题人员。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委请学科专家和测验专家(包括高中教师),长期进行试题的研究与开发,研究各考试科目的测验目标、命题原则、命题参考手册以及新题型等内容,期望改进命题技术及建立命题理论。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预试、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会及研讨会等方式,广泛采纳各方意见,以收集思广益之效。在实际考试命题时,先由命题顾问组和命题专家,依据各科在研究期间所拟定的命题、组卷等相关原则,让试考生回答试卷,再汇集顾问组和试考生的意见,加以汇整、修订,完成正式的试卷。

2)明确的命题范围。依据1995年台湾“教育部”公布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2002年各科测验的课程范围如表1。

社会科与自然科的试卷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试题以高一必修课程为主要范围,社会科包括高一的历史、地理、三民主义,自然科包括基础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基础地球科学。第二部分则偏重高二课程,社会考科包括高二的世界文化(历史篇)、世界文化(地理篇)、现代社会等三科。自然考科则包括高二的物质科学(地理篇)、物质科学(化学篇)、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篇)、生命科学等四科。为配合课程设计,第一部分试题考生必须全部作答;第二部分试题可以全答,但只要答对一定题数,该部分即为满分。至于两部分的占分比例,大约参考课程标准的节数比例。

3)命题特色。

经过命题研究和命题经验的累积,学科能力测验具有以下特色。

a.学习结合生活的设计。“学能测验”的命题是以考生为主体而设计的,命题内容与生活应用结合;重视考生生活经验的呈现以及应考情绪的舒缓,在题目设计上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与生活语汇,以考察考生转化应用的能力,及体贴考生的感受。

b.重视知识的贯通。为避免考生死记片段琐细的知识,学科能力测验注重考察考生对重要概念与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命题设计上尝试采用题组的方式来评量由点而面的知识内涵。

c.提供充分的作答信息。当今正是信息时代,学科能力测验重视考生判读资料的能力,尽量提供充分的作答信息,以评量考生理解、分析资料的能力。

d.试题内容跨学科。学科能力测验重视学科知识内涵的整合,命题内容结合两学科以上的知识,以考察考生解答综合问题的能力。

e.试题本身富教育性。学科能力测验的设计理念是初步筛选,重视考生的学习经验,命题设计采用引导说明,或归纳整理考生所学概念等方式,以提供考生不同的思考角度。

3.“学能测验”的成绩处理。“学能测验”是作为评量考生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筛选之用。基于测验误差的事实,以百分又有小数点的万分之一的分数比较是不必要的,因此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以带状分数的概念将原始分数转换成等分数区间。即以“级分”来计算考生的成绩。1994年到1998年采用10级分。从1999年起,由于考生人数的增加,则分为15级分。即以该科成绩百分之一的平均除以15作为级距,依次往下得15、14、13、13、……1级分,零分为0级分,缺考以0级分计。

在学科能力测验的成绩证明中,考试中心提供各考试科目四个标准:

顶标:该科成绩级分在前25%考生的平均上。前标:该科成绩级分在前50%考生的平均上。均标:该科全体考生成绩级分的平均上。后标:该科成绩级分在后50%考生的平均上。2002年在前四种标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底标:该科成绩在后25%考生的平均上。

在国文科的考试成绩计算中,呈现两部分成绩,一是选择题加非选择题的总成绩(以级分计),二是非选择题成绩(以级分计)。

4.“学能测验”的特色

1)专业专职的命题研究。大学入学考试中心多年来投入大量人力与经费,以进行各科命题研究,并聘请学科专家担任专任研究人员。完整的命题流程与全年度命题研究,提供学科能力测验最大的品质保证。

2)成绩的稳定性。从历年的平均级分的统计表,可以看出国文科平均级分较高,考生成绩分布较集中于高分;数学科平均级分较低,成绩分布较广,而且有相当数量的低分考生,但试题均相当稳定。稳定的命题是学科能力测验值得信赖的关键。

3)试务技术的改革。除了命题上的多项特色外,在试务技术上的改革有,试题卷不限于一张纸、报名作业电脑化、人工阅卷管卷电脑化、试办全盲生应试试务等。

表2 1995-2002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各科成绩标准一览表

年度

 科目

 国文

英文

数学

社会

自然

1995

 全均标

6

  5

 5

 6

 5

 后均标

5

 4

 3

 5

 4

1996

 全均标

7

 5

 4

 6

 5

 后均标

6

 3

 3

 5

 4

1997

 全均标

6

 4

 3

 6

 5

 后均标

5

 3

 2

 5

 4

1998

 全均标

6

 5

 4

 6

 5

 后均标

5

 4

 2

 5

 4

1999

 顶标

13 112 12 12 11

 前标

12 10 10 11 10

 均标

11 8

7

9

8

 后标

9

6

5

7

5

2000

 顶标

13 12 12 12 12

 前标

12 11 11 11 10

 均标

11 8

8

9

8

 后标

9

6

5

8

6

2001

 顶标

13 12 11 13 12

 前标

12 10 9

11 10

 均标

10 7

6

9

8

 后标

9

5

3

7

6

2002

 顶标

13 13 11 14 12

 前标

12 11 9

13 11

 均标

10 8

7

12 9

 后标

8

6

4

10 7

 底标

7

4

2

8

6

注:级分计分方式1999学年由10级改为15级分。

资源来源:http://www.ceec.edu.tw/exam/e-index.htm

三、“学能测验”的实施效果与未来发展

1.采用“学能测验”的招生单位由专门的推荐甄选入学途径,发展到多元化的各类招生单位。据2001年的统计,采用“学能测验”的招生单位有:大学推荐甄选57个院校756个学系、山地离岛生保送甄试的10所学校、大学试办申请入学的37所院校、科技大学试办申请入学的6所院校、军警学校申请入学的4所学校、大学进修学士班的5所院校、大学院校系科单招(国立艺术学院、东吴大学音乐系)、国外大学校院招生(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推荐申请入学)。

2.从“学能测验”历年成绩统计可看出,其实施效果十分显著。由于台湾“学能测验”的成绩处理是各科分开统计,每年都有很多的统计表格,为说明“学能测验”的确反映了考生的学习水平和基本能力,本文仅选取历年“学能测验”的各科成绩标准变化和2001年各科成绩级分的累积人数统计(见表2和表3)。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能测验”的命题基本呈现稳定的趋势,较少有大起大落的现象发生。它说明“学能测验”可以达到筛选人才,评价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他们所能达到的基本能力的状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国文科的成绩在历年的各科级分成绩标准中是较高的,其次是英文和社会科,级分较低的是数学科。各科成绩级分的标准是为各大学招生时提供的参考依据,也反映了考生的成绩状况。

表3 2001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成绩各科各级分人数累积表

考科级分

国文

英文

数学

社会

自然

15级分(%)  2.832.161.542.242.37

14级分以上(%)

  11.86

5.382.767.436.01

13级分以上(%)

26.95

10.40

5.6816.22

12.43

12级分以上(%)

45.37

16.60

8.3427.91

18.98

11级分以上(%)

62.76

23.90

13.74

41.38

26.31

10级分以上(%)

76.93

31.58

21.30

55.21

34.89

9级分以上(%)85.43

40.96

27.60

68.25

45.78

8级分以上(%)90.70

51.60

38.87

79.16

59.24

7级分以上(%)94.48

63.12

47.35

88.02

73.95

6级分以上(%)96.80

74.49

60.80

94.65

85.65

5级分以上(%)98.46

84.08

69.73

98.53

93.94

4级分以上(%)99.45

93.21

82.31

99.80

98.55

3级分以上(%)99.86

98.95

89.86

99.97

99.87

2级分以上(%)99.98

99.96

97.48

99.98

99.91

1级分以上(%)99.99

99.99

99.54

99.98

99.98

0级分以上(%)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资料来源:http://www.ceec.edu.tw/exam/e-index.htm

从表3也可看出,国文科最高级分所占的比例最多,数学科最少。而达到均标的成绩级分中,也反映了这种状况。说明台湾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及文学的掌握能力是较好的。

3.“学能测验”的未来发展

1)增加考试种类。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为各大学的招生服务,使他们能够招收到合适的人才。在命题方面除了使用方便、快捷的客观选择题之外,又开发了“语文表达能力测验”和“英语写作能力测验”两种测试形式。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与各高中协作,于2000年和2001年举行了大型的预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2年的“学能测验”国文科的第二部分非选择试题就采用研发多年的“语文表达能力测验”的题型,题目包括图表判读、文章改写、情境写作。评分采用等级制。这两种测验的目的都是为了评量考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次尝试后在台湾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未来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会在“学能测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多种测验,使考试真正达到合理、全面选拨人才的作用。

2)采取一年多试。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作为专门的考试机构,其理想目标是能够使考试常规化,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考试时间和成绩。因此,一年多试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2002年的“学能测验”就采取一年两试,给考生创造更多的入学和竞争的机会。

一年多试的主要问题在于成绩的等化研究是否科学与合理,所以,考试的关键问题还是在命题环节。优质的题库和良好的命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之一。

四、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

“学能测验”是考察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测验。它的国文、英文、数学三门考试科目与我国高考"3+X"中语文、英语、数学三门考试科目安排有相同之处,看来以这三门课程作为考察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是两岸教育的共识。因此,坚持以这三门课程为基准的统一考试很有必要实行下去,以达到选拨人才的目的。

两岸的相异点在"X"与社会科和自然科的考试上。"X"指“由高等学校根据本次层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根据目前的状况,综合科目可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综合或专科综合。它不是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测试。”

我国高考中的"X"与台湾的“学能测验”中的自然科和社会科相比,"X"的要求更高一些,特别是综合能力的要求,不只是知识的拼盘,而是强调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学能测验”是第一阶段的考试,通过了这个统一考试门槛之后,进入第二阶段的指定科目考试,指定科目考试目标在于检测考生应具备的学科知识以及对于资料的阅读、判断等能力,推理、分析等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及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第二阶段是从国文、英文、数学甲、数学乙、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九个科目中由学校根据其特色及需要指定选择考哪些科目。我们认为,台湾的“学能测验”中社会科、自然科的两门与指定科目考试合在一起相当于我国高考的"X",只不过台湾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两次考试,对考生的要求不同,从而减轻了考生的学习压力。而我国高考是一阶段一次性的统一考试,要求考生具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考生为了应付综合能力测试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另外,在题型上,台湾的社会科、自然科的题型是选择题,包括单一选择题、多重选择题、合科选择题。合科题是几门课程的内容组合在一起组成一道题,有点类似高考的综合能力测试题型。高考中"X"的综合科目的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分值比例为50:50。

总之,台湾的自然科与社会科的考试可以全面考察学生高中所学的基本知识,学生不至于偏科,各门知识的学习可以正常而全面地发展。学生只要认真学习了高中课程,都可通过“学能测验”的考核。在考试方面,台湾是量高中生的具体能力而行,不过于注重综合能力的测试。

因此,建议我国高考改革中的"X",也应从高中生的实际出发,从高中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出发来确立考试的科目和方向。不然,你考什么样的"X",考生就去应付什么,高中各类综合科就应运而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培养。从台湾的两阶段考试中,我们认为,高考应该整合高中会考与高考科目,分为两阶段的考试,第一阶段考察考生的基本知识与能力,第二阶段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入大学学习、深造的能力,对综合科目的考试不应过于强调学科之间的综合能力。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其利弊从理论上说较为合理,在操作层面上还要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标签:;  ;  ;  ;  ;  ;  

台湾高考“学科能力测验”述评_考试中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