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立医院肝胆外科;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目的:探析损伤控制性手术(DCS)在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01月~2015年04月实施DCS治疗的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病例中选择23份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例病例术后均得以存活,围手术期未见死亡病例,并发症6例,肺部感染5例,胆瘘1例。结论:DCS在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临床治疗当中,可起到控制出血、纠正酸中毒、促使肝功能恢复作用,在此基础上再次手术,可使手术风险得到有效降低,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手术;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
作为一项严重并发症,肝癌破裂出血在肝癌死亡因素当中所占比重在10.0%左右,并且此类并发症的临床发生概率在2.5%至20.0%之间[1],患者通常表现出发病急、肝功能差、治疗难度大以及预后不佳等特点。随着在伤情特点方面认识的深入,DCS理念在危重创伤的临床救治当中得到广泛认可与采用,因此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关注DCS治疗理念对于肝癌破裂出血可起到的作用。为进一步加深对DCS在该病症的治疗应用价值的认识,现从本院2013年01月~2015年04月实施DCS治疗的肝癌破裂出血病例中选择23例,就其病例资料作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3年01月~2015年04月实施DCS治疗的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病例中选择23份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本组病例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30~66岁,年龄均值(40.4?3.6)岁;原发性肝癌11例;存在乙型肝炎病史者12例;影像检测显示存在肝内占位者16例。所有病例均无外伤史,均有上腹疼痛症状,伴有休克或者先前症状,经腹腔穿刺后抽出不凝血。
1.2 治疗方法
14例病例进行急诊手术,其术中出血量在2000ml至4000ml,其中6例以纱布填塞,4例通过单纯缝合进行止血,4例在肝动脉结扎基础上进行缝合止血,在出血得到控制后按正确方式完成腹腔引流管的放置操作,并进行临时或者快速性关腹;9例实施肝动脉栓塞临床治疗,插到管至患者肝总,亦或肝固有动脉处进行造影,以了解肿瘤血管连同出血状况,其后加注碘化油或者明胶海绵,以使肿瘤血供发生栓塞,从而有效止血。所有病例均入住于ICU复苏,同时就休克后低温、凝雪功能障碍与代谢酸中毒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内容有:液体复苏、复温、凝雪功能障碍纠正、酸中毒纠正以及机械通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病例的体温、凝血功能、肝功能以及血浆乳酸盐通常需24h至48h方可恢复正常,待这些体征指标均恢复正常后,对相关检查进行合理完善,其后行二次手术,其中接受不规则切除术的肝癌病例有17例,剩余6例由于肿瘤过大或肝内出现多发性转移为无法进行手术,因此注射无水乙醇,并在术中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
2 结果
23例病例术后均得以存活,围手术期未见死亡病例,并发症6例,肺部感染5例,胆瘘1例。
3 讨论
发生自发性破裂的肝癌病例属于为重症患者,在其急诊手术与后续复苏过程当中,创伤三联征是公认性较高的致死因素,而所谓创伤三联征,即是指低体温、、酸中毒以及凝血功能障碍[2]。DCS这一理念近年来在创伤外科领域内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与进展,其处理内容涵盖了简单快速手术、复苏以及确定性手术,该理念指导下的手术治疗,可使出血及污染得到快速控制,加之临时或快速关闭腹腔措施的实施,大大缩短了手术治疗时间,这也使得患者创伤应激得到极大的减轻,将床上三联征快速性纠正,可有效降低相关术后并发症临床发生率。
在临床上,肝癌自发性破裂通常发病突然,并且病情凶险,有极高的死亡率[3],属于中晚期癌症的严重并发症,在中晚期并发症中,该病症占比达14%,一旦未能进行及时抢救,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致死事件,此类死亡事件占肝癌死亡事件的总比例约9%。关于此种肝癌并发症,其针对性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三种方案,临床治疗往往会根据病情来选择适合应用的治疗方法,只有针对适应症实施对症治疗,肝切除急诊治疗才能尽快止血并成功切除病灶,对优良的近期疗效性的提高有着积极推动作用。此类患者中,仅有少部分在入院时依然保持着平稳的生命体征与A级肝功能,适合进行I期肝切除,但是多数病例在入院时既已出现休克或者休克对应前期表现,其肝功能超出B级水平,无法马上实施I期肝切除,因此术者必须尽快判断出急诊患者实际肝功能与具体出血状况,事先做出判断,再以DSC予以处理。如以快速纠正休克为主要目的,可考虑对患者实施介入手术治疗,以快速控制出血,同时倘若无法达到纠正休克的目的,则需即刻进行手术,有效控制患者出血情况。
尽管I期肝切除可起到有效的止血与病灶切除作用,但为防发生腹腔转移,仅需一次手术,无需再次手术,以减轻患者手术痛苦。然而在肝叶切除治疗过程中,由于手术进行时间过长,术中出血多,术前肝功功能等级偏低,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肝功衰竭时有发生,并且术后出血、术后复发以及肿瘤未彻底清除有残留等情况十分常见。有研究指出,严重代谢酸中毒、高分解代谢、体温低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多见于肝癌自发破裂大出血类危重症病例,此时不适宜进行复杂的肝切切除或大创伤性肝叶切除,否则极有可能使患者机体的生理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令复苏难度加大,因此在这一情况下,可考虑DCS。由本研究结果可知,DCS在肝癌破裂出血临床治疗当中,可起到控制出血、纠正酸中毒、促使肝功能恢复作用,在此基础上再次手术,可使手术风险得到有效降低,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结语:
总而言之,DCS在肝癌破裂出血临床治疗当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应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雄友,高德山,张玲等.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在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3,33(9):19-20.
[2]应浩杰, 王乃金, 张伟,等.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破裂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3):79-80.
[3]李辉华,徐小平,张永涛等.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癌自发性破裂大出血治疗中的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2):247-248.
论文作者:李文晓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7
标签:肝癌论文; 病例论文; 手术论文; 自发性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酸中毒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