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探析论文_杨凯锋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探析论文_杨凯锋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杨浦区 200082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出。合理有效地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行规划,不仅仅可以解决城市发展与人们生活中不断提高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还可以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率,减少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本文依托我单位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老城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项目,通过对该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以及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探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的优化和改进措施,为近一步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质量和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关键技术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城镇化快速建设发展阶段,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是,近年来,很多的城市,包括一线城市在内,夏日里经历暴雨以后都引发了或多或少的次生灾害,这些次生灾害基本上都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完善有关系。例如,一种情况是,当暴雨季节来临,暴雨过后,城市的道路上会出现很多的积水,雨水无法及时的将积水排出;另一种情况是自来水等水管管道经常会出现故障问题,导致城市路面出现大面积积水,再进行管道维修过程中需要对道路进行挖掘。这些都会严重影响道路的交通,最终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需要近一步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质量,探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的优化及改进措施。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关键技术

1.1设计要点

1.1.1管廊深埋

对综合管廊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一般管廊都布设在浅层空间范围,最深的位置,与地表的距离也仅有15m。如果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管道同周围建筑相互交叉,那么,需要保持15m以上的安全距离。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综合管廊覆盖图的厚度保持在24m,内部净高度为28m,如果出现管廊与道路、地铁等交叉时,需从下方穿过。

1.1.2断面

综合管廊会根据收纳线路类型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断面结构,如矩形、马蹄形等。施工人员选择断面类型时,需结合管道埋入地下的位置、周围的地质等因素,通常情况下,如果土质松软,埋的土层较浅,可使用矩形断面,并根据管线的数量,设计多个跨区,在不同区域内设置管线。很多地区的管廊断面均为矩形断面,但如果覆盖土的厚度在6m或8m之间,可选择马蹄形断面。

1.1.3交叉节点及抗震设计

交叉节点的设计必须具备良好的出线井,保障管线的有效衔接,满足城市功能需求。对于抗震设计,则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中关键,可按照乙类建筑抗震设计,保障综合管廊的抗震性能。

1.2现场拼装施工工艺

1.2.1首节段固定施工

在综合管廊预制拼装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对首节段的施工,其对于整孔拼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而且首节段施工在高程控制、轴线控制中均能起到关键作用,如果说其对高程控制有所误差,则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后续管廊底板距离垫层出现过于大、过于小的问题,无法进行安装工作,另外,在进行拼装时,拼装顺序可根据管廊坡度不同进行调整,如果纵坡较大,应由低向高拼装,为了保证首节段的固定性,在预制梁段时需要埋设控制点,首先要在顶板埋四个高程控制点,其次在中线埋两个轴线控制点,埋设完毕后,通过控制点进行定位,在这一过程中,如若所埋设的六个控制点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可以通过千斤顶进行调整,但是要把握布置好千斤顶的距离,从而完成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浅埋暗挖法

该方法使用的接卸设备较少,不会对地下的管线造成较大的影响,管廊的断面有多个类型,且不同类型间会用不同的方式衔接,该方法的运用,可快速适应工程的基本情况,根据地质条件的差异,调整参数,且施工中不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可以在新城区和老城区使用,但其劣势是有较大的施工难度,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完工,中途可能出现成本超出预算的情况。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要点

2.1做好建设管理工作

政府需要成立专门管理管线的机构对管线单位合并进行管理。其原因是市政管线涉及的单位数量过多,并且大部分单位属于垄断企业,就导致了市政管线设计到了不止一个利益群体,更进一步便导致了管理机构面临着使用何种方式进行管理的问题和能否管和是否敢管等问题。在规定布设地下综合管廊位置以外的区域布设,必须将相关提案交由有关部门审批,直至正式批文下达,才可以展开施工,不仅如此,建设综合管廊还要与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符合。

2.2构建PPP模式

PPP模式的建立是让政府与企业建立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或提供物品,承担项目的风险。现在,我国现行的投资模式中只有两种方式,一是政府全部出资,二是政府承担大部分资金的支出,分出小部分资金。前者适合的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后者很难制定统一的标准,所以,需在管理模式中可加入市场因素,通过吸收社会企业、团体的资金,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

2.3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设计进行规划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综合城市建设基础工程。所以,在进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前期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周密的设计和整体布局。在进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整体方案设计时必须由相关的专家进行严格的方案可行性论证,再者就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与城市地面上工程不同,其施工难度更大,并且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为了保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相关的工作人员安全,并且不影响其施工整体进度,就需要尽可能的避免重复性施工,这就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进行设计阶段需要做好充分的交流和论证,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模拟施工等。最后一点就是,由于在进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施工时会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协调好各方面,尽可能避免出现停工等情况的事情发生,这也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的重要一部分。

结语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也能够实现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当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尚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融资难、收费难和管理难方面,必须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投资渠道、推行收费机制、加强老城区综合管廊建设,合理搭建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全面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综合管廊的建设即将跨入迅猛发展的时代,应尽快完善综合管廊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一批专业化队伍对综合管廊进行有效的养护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城区规划与设计中,将综合管廊作为必要的设施纳入建设项目并应留有余地、适度超前,满足远期需求。利用综合管廊收费的配套政策,灵活运用新型融资模式,逐步拓宽投资渠道,不断加大政府投资方式外的其他融资方式的比重,加快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王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7(8).

[2]高金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四川水泥,2017(3):288.

[3]蔡斌.浅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探究[J].四川水泥,2016,(10):234-234.

[4]胡红亮.浅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8(04).

论文作者:杨凯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  ;  ;  ;  ;  ;  ;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及关键技术探析论文_杨凯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