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展鹏
广东恒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305
摘要:混凝土浇筑工程与钢筋工程施工直接挂钩,与钢筋工程形成了建筑主体的主要力学结构。钢筋混凝土工程承载着整个建筑的主要应力,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做到一丝不苟,绝不可以有任何的马虎。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技术;建筑施工;应用研究
引言:建筑行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依然离不开钢筋混凝土,可见混凝土施工对建筑行业来说起着举重轻足的作用。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如今建筑行业正向着更高、更大、功能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建筑工程向高度集成化发展的过程中,势必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施工队伍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一、混凝土浇筑技术关键点
(一)材料配合比例
决定混凝土质量的直接因素之一便是材料的配合比,不同性能的材料在搭配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实际需要来进行调和。在混凝土的配置中,影响配比比例的关键因素有砂石、水灰、单位用水量,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对这三者进行不同的变化能够得到不同坍落度,不同易性,凝结时间强度各异的混凝土。
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设计来说,主要需要遵循低水化热原则,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工程合同标准的情况下,考虑混凝土材料的经济性,合理性,考虑混凝土配备的可泵性。对于使用水泥泵将水泥泵至高层进行高空浇灌的浇筑作业,对于混凝土的可泵性要求更高。除了要考虑混凝土的可泵性外,还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耐久度,这两个因素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使用年限。强度过低的混凝土容易出现剥落、坍塌等问题,耐久度过低的混凝土容易导致返修率增加而增大工程成本支出。
在进行混凝土砂石等骨料选择时,要注意砂石这类大颗粒骨料的含水量。砂石等同一批次混凝土工程的骨料采购建议从同一矿场、同一批次中采购,以确保骨料的含水率一致。同一批次混凝土工程所用的水泥也建议从同一生产厂家采购,确保水泥的性质相同,减水剂、助凝剂、缓凝剂等药剂也要确保性能一致。
(二)控制混凝土表温
不同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型号不同,凝结过程中需要的温度也不一样,但是总体上需要控制在内外温差不超过25℃的范围内。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5℃,需要在混凝土初凝后进行保温工作。特别是在昼夜温差较大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北方,注意对混凝土的保温。
混凝土的保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覆水保温,另外一种是用塑料薄膜或者防水岩棉被覆盖保温。第一种保温方式在民间比较常见,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表内温差,还能够有效减少裂缝出现的概率。但覆水保温也有其弊端,如果室外温度骤降,覆水保温法便失效。也由于覆水比较难清理,容易出现养护时间过度等弊端。
第二种方法是铺覆保温层,通过在混凝土上方覆盖保温层,能够很好地减少水分的流失,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有利于微膨剂反作用减轻水泥收缩带来的破坏。但覆盖法也有比较明显的缺点,就是操作难度大,人工成本高,需要配备大量的岩棉被或者薄膜。
(三)振捣工艺
由于混凝土自身内部材料具有较大空隙等原因,混凝土浇筑到模具时内部与建筑主体其他结构之间还存有较大的空隙,这些空隙必须使用振捣棒充分振捣。如果振捣不充分,在混凝土凝结后容易出现烂脚、剥落、裂缝等质量和外观问题。
对于留有浇筑口的钢筋模具,可以使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对于梁、柱、板等插入式振捣棒难以工作的地方应该采用附着式振捣器进行充分振捣,对于机械无法直接到达的地方应该使用人工进行振捣。振捣密实的标准是混凝土不再冒泡,静置一段时间后,混凝土高度不再下降。
二、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施工应用
(一)基础部分浇筑技术应用
建筑基础浇筑工程至关重要,关系到建筑主体的力学结构稳定性,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工序和步骤,重视质量问题,严防隐患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础部分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和杂物清理工作,积水和杂物混入混凝土中都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下降,延长初凝时间,增加返修率。
1、大体积基础施工应用
由于大体积类的基础施工需要一次性完成浇筑作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整体性要求较高,一般采用连续不间断的分层浇筑法进行。采用分层浇筑法的原因是确保振捣密实,采用连续不间断的浇筑法是因为要确保混凝土施工的整体性。
大体积基础施工中,先拟定分层浇筑的厚度,厚度一般以30cm为佳,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在每浇筑一层后,使用振捣器进行充分振捣后方可浇筑第二段。相邻的浇筑段之间必须紧密结合,确保混凝土工程的整体性,对于确实无法进行连续浇筑的部分,可以布设一定的后浇带,设置后浇带时要充分考虑混凝土凝结带来的膨胀和收缩空间,提高后浇带布设的合理性。
2、桩基础浇筑施工应用
对于台阶型的基础浇筑应该采用一次性浇筑完成的施工方式,以确保浇筑物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浇筑体之间不能够留有缝隙或者在中途中断。在对模具灌浆的过程中要注意灌浆的均匀性,可以采用两侧对称灌浆来减少芯模上升等不良现象。对于杯口形状的基础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注意对杯底的混凝土进行及时振捣后再浇筑其他部分。对杯底的混凝土振捣密实不仅仅可以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还利于工程对杯口建筑的浇筑高度做良好的控制。
3、条形基础施工应用
在对条形基础进行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模具标高问题。由于长距离的浇筑很容易出现浇筑高度的偏差,提前做好模具标高能够减少浇筑工程中带来的高度误差。条形基础浇筑应该采用分段分层浇筑,浇筑完一层振捣密实,再浇筑下一段。段与段之间应该采用梯形浇筑连接法进行连接,确保连接的密实性。为了确保建筑的质量,应该将一次性浇筑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误差的发生。
(二)剪力墙浇筑施工应用
对于建筑结构内部的剪力墙浇筑施工,由于无法使用大型水泥泵进行浇筑工作,考虑到施工的灵活性,应该采用人工浇筑方式。在进行人工浇筑前,应该在墙体内部的地面上铺筑一层厚度在5cm左右的混凝土层,以确保后期浇筑的混凝土能够与地面良好结合。考虑到剪力墙长度各异,宜采用长条形流行线浇筑施工法,通过一段段不断累叠以提高混凝土浇筑高度。
剪力墙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料斗直接倒灌的方式容易破坏混凝土结构,给后期振捣工作增加难度,宜采用人工用铁锹装入的方式浇筑。此处施工可以留施工缝,施工缝需要留在窗洞或者门洞上。剪力墙的浇筑需要具有连续性,不能够中断,接口处的振动力度应该加大,确保连接的密实性和整体性。
(三)建筑框架浇筑施工应用
考虑到部分建筑结构为多重框架结构,这种结构复杂性比较强,根据不同的层次划分方式采用不同的浇筑方法,一般的划分方法有垂直划分法和水平划分法。多重框架浇筑工序一般先浇筑梁体,再浇筑梁板。考虑到多重框架的复杂性,对于某些部分,可以在模板安装完成后,钢筋绑扎之前进行浇筑,有些部分在钢筋绑扎后便难以浇筑。
三、结束语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不仅限于文中几类,由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情况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浇筑方法。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主体力学结构的稳定性,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一定要得到保障,如果在工程过程中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处理和解决,切忌存有侥幸心理。
参考文献:
[1]王大志. 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低碳世界, 2016(8):154-155.
[2]徐强, 张连正. 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22).
[3]薛峰. 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6(11):00196-00196.
[4]晁中玲. 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工程技术:文摘版, 2016(8):00089-00089.
论文作者:梁展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密实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础论文; 骨料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