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岳阳镇东方红小学 安岳 642350)
【摘 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并说到:“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只有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并引领学生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才有利于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做到知行统一。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找准学生的需要,课堂上要积极创设宽松的情境,放下职业的面具,淡化课程意识,还已童心,放松心情,换上一种跟自己学生拉家常的心态,做平等中的首席。引领孩子超越狭窄的课堂空间,走回到德育生成的广袤沃土之中,回到儿童自己生活中去 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中获得直接体验, 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实行了适应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
【关键词】 小学思品 教学 开放性
近年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探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的结论少,尤其是部分教师为书至尊,不顾学生的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说假话、大话、空话司空见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的实效性。笔者认为,思品教学必须要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这才是“做中学”的真正体现。几年来,经过我对小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问题引领的开放
《新课标》中阐述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在学习前提出问题,在学习时探索问题,在学习后解决问题。才真正能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所谓“提出研究问题”就是指在教学前,结合教学内容积抛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积极、主动、有效地研究与探索,自主选择最想解决或是可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的直觉思维不被打断,畅所欲言,整个课堂就充满了个性问题,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探索的机会,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
课本再优秀, 也不能穷尽整个生活, 很难顾及到儿童的个性差异, 儿童生活的环境差异。 只有开放教材, 捕捉儿童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及时地把儿童生活的新问题、 社会中的新信息、 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之中, 才能真正诠释课例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活动内容必须是开放的, 向儿童自 身开放, 向儿童身边的大自 然开放,向儿童生活的社会开放。
在教学内容中, 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 拉近教材和现实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 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 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在教学中, 让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围, 鼓励他们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延伸。 让学生利用图书室的文献资料,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 以便对教学内容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多关注生活,并结合教学内容从实际生活发现问题;要善于钻研教材,又要注意摆脱传统应试观念的束缚,不做教材的奴隶。因为教材无非是种范例,而生活才是知识的取向与实践之所在。
在教学《腾飞吧!祖国》一文时,正值百年航母成功试航,全国沸腾的那一段激动人心的日子。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或报纸杂志等途径查找中国辽宁舰历史的相关资料。同学在上课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用自己的语言、情感,诠释了国旗的含义及对伟大祖国无比的热爱及崇敬之情,学生听了倍感亲切,很受鼓舞。同时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都纷纷提出的观点,所涉及的内容大都符合课文要求。由此可见,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查找课外资料与阅读过程中就拉近了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这种知识的积累既升华了主题,又补充了教学内容。所以说如果没有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便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得思品教学如同“纸上谈兵”毫无意义。更谈不上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
三、课后生活中践行
思品课的教学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个人的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学校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一半是溺爱一半是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无视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事情,对他人给予的帮助和爱毫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不但要关注学科知识的更新,一方面关注受教育者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诸如性格、情感、人格、人生观、道德标准、综合素质等方面培养方向的更新。如在授课《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怀揣感恩积极践行到活动中去。更要关注别人,知道家中、校园、社区有许许多多的帮助过我们的人,这些人们默默的为我们付出,却不求我们的任何回报;如“我为父母洗洗脚”、“快乐集市义卖”、“大手牵小手,文明一起走”、“清明扫墓”等活动,既注重了学生“双基与能力”的培养,也注重了对学生生活技巧,人文情感,及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培养。
总之,我认为小学思品教学应走进学生的心灵,触摸学生的脉搏,突破文本的束缚,开放我们的课堂,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增加实践的意识。只有这样,思品课堂才会活起来,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才能使思想教育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
论文作者:王福仁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4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学生论文; 儿童论文; 思品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教材论文; 课堂论文; 能力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4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