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分析论文_侯美娟,蒲学章

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分析论文_侯美娟,蒲学章

辛寨镇人民政府 山东潍坊 262610

摘要:农业机械自动化主要指的是所使用的农业机械化设备不需要过多的手动操作,可以根据所输入的有关程序使各种机械化设备自动运行。当前我国比较常用的农业自动化设备为自动化牵引装置,该装置能够利用油压升降的作用对耕种的深度进行自动化调整,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牵引力进行实时的控制。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来说,如何将先进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推广至全国,提升农业产业的自动化水平已经成为相关单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

引言

所谓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指的是将控制论、计算机技术、液气压技术等应用到农业机械的设计当中,使农业机械可以独立完成田间耕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为了响应政府高效农业的号召,我国农业正逐步朝着机械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农业机械的自动化,不仅能够使劳动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还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劳动舒适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临朐县

1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1.1不正确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模式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域辽阔,各省市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业发展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区农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必须从自身发展特点出发,有针对性的制定并落实农业机械自动化模式,加大农业机械自动化生产力度的过程中,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模式的科学性是关键。然而,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尽管已经意识到农业机械自动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对其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自身需求,有针对性的建立起推进模式,在对自动化农业机械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也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分类,对相关设备的功能以及性质等掌握力度不足,导致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严重受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1.2机制造水平低

农机制造是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农业机械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整体上呈现出了较低的农机制造水平。尤其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机现代化和科技化水平非常低下,在对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质量也无法得到控制。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各地区在农机制造中,创新意识严重缺乏,农民以及相关机构技术人员在对农机制造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缺乏深度,导致农机制造和生产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农民在对农业机械自动化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也无法对其进行熟练的操作,在整个农机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大量的成本和时间,但是农机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1.3农业技术落后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实现是以先进的信息、监控、定位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在综合应用以上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农业机械的操作性、适用性等都能够得到提升。然而,目前,我国在积极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农业技术存在落后性的特点。整体上拥有不成熟的技术水平和系统,同时还存在较低的自动化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保证精确度在机械控制中得以提升。落后的农业技术对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 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用

2.1农产品生长自动化技术应用

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农产品后期生长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是对于农产品整体的监控,通过机械检测程序,形成了农作物的集成化管理和分层管理,对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及时进行反馈,比如将玉米和小麦等农产品进行划分,实现农作物的整体划分和分层划分。虽然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平均占有量却不多,如果对水资源不能进行很好的调配,很容易出现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水资源是否充足是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灌溉中,可以有效地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从以前的大水漫灌方式转变为喷灌、滴管等方式,传感器和电子计算机的结合为这一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节约了水资源、增加了农产品产量、降低了成本、保护了环境,是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2.2田间作业自动化机械

直接导向法和间接导向法是田间作业机械的主要自动操作方法。其中,利用直接导向法所研发出的自动化农机设备包含割草机、联合收割机、旋耕机以及农药喷雾机等。而利用间接导向法所研发出的自动化农机设备涵盖插秧机、农药喷雾直升机以及割草机等。此种在田间作业的自动化机械,均能够通过嗅觉收集土壤和农作物的信息。例如:依靠土壤的土质硬度,检测和分辨出农田的已耕区域和未耕区域;还能够依靠传感设备检测出农田的已收割区域和未收割区域;更能够依靠图像处理技术来增加农机自动化的程度,且在我国现代农机应用中,已有部分自动化机械设备投入使用。

2.3实施开发控制系统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度与效率,最大程度上对农业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采用这种作法一方面能够改善农业居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农产品。农业生产技术的自动化推广工作也要量力而行,由于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取决于许多方面的因素,单纯地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不足以代替全部的工作。这就需要推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农业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够进行认真、仔细的调查,同时帮助农民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自动化技术与设备引进资金投入情况进行有效的决策,提高农业自动化投入的自学性与合理性。

2.4加强农业机械制造装备的水平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机制造水平不高,先进农机工业装备少,高水平加工能力不足,生产灵活轻便、工艺精湛的农业机械存在一定困难,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极不适应。因为我国对这方面的技术研究较晚,应用的时间也不长,虽说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还没有达到国外普及的程度。因此,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用现代制造技术改造传统农机制造业,提高农机制造装备水平迫在眉睫。一方面,我们国家需要重视培养专业的人才,增强农业自动化的水平,使得农业机械功能、性能得到更好的进步这样可以为农业机械制造装备的水平得到提升。

2.5实现农业施肥和灌溉技术的自动化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比较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很小,而且我国水资源分配的不够合理,使得我国水资源长期处于短缺的状态。要促进农业的发展,充足的水资源是必要的条件。在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的同时,保证对水资源的节约,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农业自动化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所谓农业自动化灌溉技术,是把传感器与电子计算机进行有机结合,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需求及对用水量的需求,通过软件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3 结束语

新时代下想要增强自身的发展,就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是我国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道路。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农村农业的种植产生影响巨大,改变了传统的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金衡模,高焕文,王晓燕.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与推进模式[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2):44-49.

[2]黄开军.试论农业机械自动化建设[J].湖南农机,2014(5):9-10+31.

论文作者:侯美娟,蒲学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  ;  ;  ;  ;  ;  ;  ;  

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分析论文_侯美娟,蒲学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