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振兴教育大力提高教育科学水平_教育科学论文

科学振兴教育大力提高教育科学水平_教育科学论文

科学兴教,大力提高教育科学化水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平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科学,是指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以及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科学兴教是指遵循教育规律,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实践,即大力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为什么要“科学兴教”?

第一,科学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而“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注: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讲》。)马克思还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相对地说,现实财富的创造将越来越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而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即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217页。 )世界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的历史,特别是“二战”以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都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上述科学论断。18世纪中叶,蒸气机的发明导致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使生产从手工劳动进入大机器生产时代。此后不到100年,创造了比过去所有时代还要多的社会财富。19世纪, 牛顿力学及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导致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此后的100年来, 全世界工业总产值增加了近20倍。本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化,还是信息革命带来的信息化,其动力都来自科学。英、德、美、日等发达国家近一二百年来的迅速发展无不得益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近千年来改变人类生活的50件大事中,与科学技术有关的达31件,占62%。在美国的迈克尔·H·哈特的著作《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科学家、发明家占37人,远远高于政治家、军事家(30人)、世俗哲学家(14人)、宗教领袖(11人)、文学艺术家(6人)、 探险家(2人)等所占的比重。在新华社评选出的1997年世界十大新闻中, 科学技术占了两项,即美国“火星探路者号”飞船及其所释放的火星车在火星着陆,英国成功地无性繁殖出“多利”羊。当前,科学技术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所占的比重正迅速提高。从发达国家来看,这一比例在本世纪初仅为5—20%,到五六十年代上升到50%左右,自80 年代以来则高达60—80%,日本近些年有时竟高达89.6%,明显高于资本和劳动等其他因素。

对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这一趋势,邓小平同志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多次进行了精辟阐述。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说:“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因此,“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86页。)1982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7页。)1988年,他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又说:“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337—378页。)江泽民同志1998年11月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的讲话中指出:“人类文明的进程越来越深刻地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人类在认识和利用自然方面取得的每一项重大成就,莫不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江泽民同志还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第二,科学兴教是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科学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时代。科学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当今社会中,不仅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海洋开发等要靠科学,即使是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也在大力实行科学种田、科学造林、科学养猪、科学养鱼等。就连1998年的抗洪抢险和灾区重建家园,也强调科学防汛、科学规划。至于现代军事,已不单纯是人的勇敢精神和意志的较量,而且是用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武器装备和战术的较量。在现代体育中,仅仅凭借四肢发达已不足以取胜,还必须依靠器材的改进、技术的突破和科学的训练。所以,国外的专家预测,知识广博的科学家将驾驭体育运动的发展,“科学”一词将成为体育范畴内的新概念,“体育”被具体引申为“锻炼科学”、“训练科学”等。

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世纪之交,科学正以巨大的加速度飞速向前发展,并以不可阻挡之势渗入到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科学化进程。在传统的小生产中,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做的是加法;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生产中,生产=(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技,做的是乘法;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高科技,这就是说,生产力不再是按算术级数增长,而是按几何级数呈指数增长。在农业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是水源、土地和劳动力,最富有的人是大量占有土地和劳动力的地主;在工业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是能源、原材料和货币,最富有的人是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等工业巨头;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是包括科学在内的知识、智力和信息,最富的人是科技开发商,如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英特尔公司总裁安德鲁·格罗夫等。我国目前人均创造的财富,一般农业劳动力每年仅一二千元,传统产业工人为一二万元,而高新技术人员可达一二十万元甚至更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其品牌价值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这与一个传统农民所创造的价值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在这知识日益增值的时代,在这科学空前发达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居主导地位的时代,科学兴教便是时代的必然抉择了。

第三,科学兴教是落实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将科教兴国作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伟大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这是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以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战略保证。那么,科教兴国,何以兴教呢?答案是确定无疑的:科学兴教。

教育与科学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教育是生产和发展科学的重要基础,是传播、普及科学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技术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间环节和前提条件——作为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只有通过教育被劳动者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科学又是教育的灵魂和保证,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地实现人的社会化的实践活动。无论是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教育的改革与质量的提高,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必须尊重科学。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并用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其他事物有着不同的独特的发展和运行规律;教育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运行和发展又要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愈来愈强烈,教育的战略地位也随之愈来愈突出,人们对教育科学化程度的要求也便愈来愈高。这一切,都不可置疑地告诉我们:必须靠科学来兴教,也只有靠科学才能兴教。

第四,科学兴教是人的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伟大学说,根据当今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富有个性、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为此,教育必须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即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完整性、渐进性、顺序性、阶段性、可塑性、差异性、能动性及不均衡性等。对于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教育来说,还必须遵循《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世纪之交,教育还要适应新世纪的需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求知、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学会健体、学会共同生活。这一切只有通过科学的教育才能实现。可是目前我国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总的来说还不够高,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特别是违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可以说还比比皆是,如重教书不重育人,重分数不重能力,不尊重学生,不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歧视后进生甚至体罚学生,用分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卫生,教学满堂灌等等。尤其是“应试教育”,更是违背教育规律的种种弊端的集中反映。这些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来说,只能依靠科学。

第五,科学兴教是由教育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需要。

教育自身的特点要求教育工作必须走科学兴教的道路。从教育的对象来看,受教育者是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最多变、最完整(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体)、最具差异性、最富有个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生命体。从教育过程来说,教育的周期较长,在某些领域可控性较差(尤其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过程是一个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集体协作、多向交流、教学相长、潜移默化的过程。从教育内容来说,教给学生的是前人积累下来的具有科学性、典范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的内容;从教育方法来说,教育应当具有主体性、多样性、形象性和艺术性。从教师来说,教育工作具有本体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就是说,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是教师自身,是教师本体的世界观、个性心理品质和内化了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具有全面的示范作用。这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教育的这些特点不仅是一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所不具备的,也是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无法比拟的。教育的上述特点决定了育人的行业——教育应当是各行各业中科学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育人的科学——教育科学便应当是现代科学中最尖端的一门科学。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当前中小学之间已由分数和升学率的竞争发展到办学水平的整体竞争。而办学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办学方向、物质水平、师资水平,还是管理水平、教育水平、教研水平,都要靠科学,都要遵循办学的客观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说,办学水平的竞争在根本上是学校教育科学化水平的竞争。单纯靠过去的传统和现成的经验是不可能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办好现代学校的。无论是薄弱学校要彻底改变面貌,还是重点学校、示范学校要上新台阶,都要依靠教育科学。

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在“质量就是生命”的现代社会,人的质量便成了万事万物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质量。因此,教育质量如何,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质量的高低。那么,如何评价教育质量?如何评价一所好学校、一位好教师、一名好学生?在这里,无论是评价的标准,还是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整个评价体系都有一个科学化的问题。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靠增加课时,搞“书山题海”、“大运动量训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把复杂的脑力劳动变成了简单的体力劳动,还是靠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结论是十分清楚的:必须义无反顾地走提高教育质量的科学化之路。

第六,科学兴教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同整个经济和社会一样,不仅在事业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化。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最终是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高民族素质,培养优秀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场变革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伟大社会实践。因此,它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科学的指导思想—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引下,不断改革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和教育管理。这一改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育科学化的过程。改革愈深入,教育科学化的程度也就愈高。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是我国教育改革健康发展并不断深化的根本保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发展才是硬道理。同样,发展教育也是硬道理。教育事业的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如何确保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科学地确定教育投入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合理比例;各类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结构应保持怎样的比例关系;如何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搞好我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智力工程;学校的布局如何科学规划,做到既方便群众,又有利于提高教育的社会效益;如何培训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使他们能够托起明天的太阳……这一切,都需要科学论证、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很难想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办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离开了科学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综上所述,科学兴教不仅是教育自身科学化、现代化的需要,更是经济、科技和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抉择,是迈向新世纪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科学兴教呢?这个问题涉及的面很宽,归结起来就是要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强化科学兴教意识,确立科学兴教战略。

要强化科学兴教意识,就要尊重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当前,要注意克服单纯凭经验办学甚至“跟着感觉走”的倾向。要破除“科研神秘论”和“理论无用论”。在注意克服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同时,当前还要特别注意克服实践脱离理论的倾向。恩格斯曾经深刻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57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他还号召,要“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普及科技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创造文明。”要让各级党政领导和学校的校长、教师充分认识到,兴教必靠科学,科学才能兴教,科学必能兴教。对科学的巨大力量要深信不疑,对科学兴教的决心要坚定不移,然后要象确立“科教兴国”伟大战略一样,将“科学兴教”确立为振兴教育的一项重大战略,要象宣传、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一样,宣传、落实“科学兴教”重大战略,使科学兴教真正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成为振兴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教育的旗帜和纲领。

第二,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普及教育科学知识。

自觉的行动源于理性认识,而要增强理性认识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当前,我国的教育同经济和整个社会一样正处在改革之中。这一改革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在我国教育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套用的。由于这一改革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从事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因而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在确立并实施科学兴教战略的时候,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历史时刻,完全有必要在教育系统掀起一个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大的学习理论的新高潮。笔者曾先后在两个省向100 多位教育行政干部和校长、教研室主任作调查,请他们写出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将要点全部写出来。调查结果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天天都在讲要按教育规律办学,天天都在讲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可是不少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却对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了解甚少,这就难怪不少地方的教育工作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了。由此我更深切地感到加强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理论的学习要精心安排,突出重点。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因为这是科学兴教根本的思想保证。其次要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因为这是科学兴教的政策保证和法律保证。同时,还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特别是要学习教育的基本规律,了解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当前尤其要学好关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此外,还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最后,还要学习各地科学兴教的先进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认真解决好学风的问题,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来进行学习,使教育科学理论不仅被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掌握,而且能逐步普及到家长及社会上所有关注教育的人,从而使我国公众的教育理论修养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第三,明确科学兴教内涵,落实科学兴教战略。

科学兴教的内涵十分丰富。根据不同的对象和范畴,科学兴教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层面:

对于党政部门来说,就是科学兴教。这是在宏观上,在教育工作的全局上,要依靠科学来振兴教育、改革教育、发展教育。教育的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各级党政部门要科学地确定教育的发展战略,依法确保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教育教学领域里的各项改革,使各项教育决策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来说,就是科学兴校。这是在中观上,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依靠科学来建好学校、办好学校、管好学校。学校是育人的主要场所,是整个教育的主体部分。学校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对学生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科学育人。这是在微观上,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乃至最大限度的发展。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教育工作者不仅指教师,也包括家长和社会上的有关人士。

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就是科学求学。这是在微观上,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

这样,通过党政部门科学兴教、学校科学兴校、教育工作者科学育人、学生科学求学,便可以全方位地落实科学兴教的重大战略了。

第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法》总则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更是以一整段文字强调指出:“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教育理论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和回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要积极开展教育决策咨询研究,密切教育科研同教育决策、教育实践的联系,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育研究工作者积极进行教育改革试验。”1997年,李岚清同志给中央教科所题词:“进一步搞好教育科学研究,为科教兴国的千秋伟业作贡献。”

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是科学兴教的一项根本性举措。而要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就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明确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教育科学研究必须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科学研究。具体来说,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常规研究与改革、实验相结合,研究与成果推广相结合,专、兼、群相结合,以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使教育科研更好地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的改革、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服务,为广大教师服务。

(二)要强化科学意识、服务意识、实践意识、创新意识、超前意识(先导意识)、信息意识、主阵地意识(以学校为主阵地)、主力军意识(以广大教师为主力军)。

(三)完善教育科研网络。建议国家设立教育科学院,建议教育部成立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将现有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更名为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协调全国的教育科研工作。省、地(市)两级和高等师范院校应设立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市县设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小学设教育教学研究室和学科教研组。各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加强纵向和横向联系,上一级研究机构要加强对下一级研究机构的业务指导,从而形成上下贯通、左右沟通的教育科研网络,以便形成合力,发挥整体协同的优势。

(四)加强对教育科研的领导和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科研重要意义的认识,真正把教育科研摆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上来,切实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为此,建议教育部就改进和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召开一次专门的全国性会议,制订并颁发一份纲领性的文件。

(五)有组织、有计划地推广一批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只有20%左右,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在教育领域情况也大致相同,许多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长期得不到推广、应用。因此,有必要借助行政手段。建议教育部组织专家通过论证、筛选,分别向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重点推广一批通过实践检验证明其确实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科研成果。对推广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和学校可颁发成果推广奖。推广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可将其业绩作为评定专业技术职务和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

社会需要教育,教育需要科学。让我们高高举起科学兴教的大旗昂首阔步迈入新的世纪。

标签:;  ;  ;  ;  ;  ;  

科学振兴教育大力提高教育科学水平_教育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