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95958部队卫生勤务教研室 上海 201102
【摘 要】“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救援实战告诉我们,在突发战争、灾害面前,作为卫生防疫员,制定有效的卫生应急对策,确保官兵身心始终保持健康状态,这是我们救援人员的神圣使命!本文对抗震救灾部队卫生防疫保障难点进行总结,并从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好饮水饮食卫生监督、灾后免疫接种、开展有效的消杀灭工作、做到指导和实干相结合五方面,论述了抗震救灾部队卫生防疫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抗震救灾;卫生防疫;消杀灭
前言
“5.12”汶川大地震为四川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程度的破坏。为了避免灾后出现疾病传染问题,相关抗震救灾部队需要实施为期两个月的卫生防疫保障工作,并以呼吸道感染和食物中毒为重点内容,制定出有效的防御策略,避免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出现次生灾难。
1.抗震救灾部队卫生防疫保障难点
1.1基础设施严重受损
地震灾害的破坏力极强,例如,在汶川地震出现之后,导致很多城市内部的生态和生活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很多基础设施无法继续应用,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人数也在不断扩大,居民衣食住行等基本保障难以实现。由于地震灾区生活设施破坏力度较强,再加上相应自然条件的限制,在救援人员入驻灾区之后,会在第一时间内修建厕所和垃圾池,再加上废墟之中存在的次生危害,为后续防疫工作的开展制造了很大麻烦。
1.2情况复杂多变
地震灾区情况十分复杂,这也是增加了新进入人员突发疫情的可能性。第一,地震灾区之中的新老疫源容易重合在一起,如病毒性肝炎、登革热等疾病,发病频率极高。一般情况下,新进入人员均属于高危人群范畴,突发疫情几率明显上升。第二,抗震救灾部队官兵进入灾区途径以空运为主,在夜晚,会在野外或者是车上进行休息,由于昼夜间温差较大,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几率。除此之外,各个抗震救灾部队承担着较高的风险,相关防护设备配置很难到位,容易引发其他风险因素。第三,在地震灾区,有很多血腥、可怕的场面,这对于救援人员心理容易产生影响,当救援任务结束之后,很多人会由于情绪不稳定、失眠、焦虑等影响,无法正常参与训练[1]。
1.3饮水和饮食卫生条件不足
首先,灾区基础设施破坏比较严重,容易为抗震救灾部队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在生活用水上也容易产生很大困难,初期用水很难得到保证。其次,救灾队伍初期只能吃一些方便食品或者是干粮,在后期采购上,主要以外地运送为主,如蔬菜、食品等,在此过程中,很多不符合要求的主副食品也可能混入其中,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隐患。最后,救援队伍之中临时伙房设计十分简陋,在实际卫生管理制度落实难度极大,稍有不慎,便会引发相关问题出现。
2.抗震救灾部队卫生防疫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
2.1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实际抗震救灾部队管理过程中,领导者应利用业余时间对部队进行深入性考察,向官兵们介绍预防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防疫知识,如霍乱、痢疾等疾病,以此来强化官兵自身的自我防范意识。为了确保防疫措施能够充分落实到位,相关部门还要做好防疫骨干成员的培训工作,要求相关单位派出司务长和卫生员等人员,构建防疫专业小组,并通过集中授课和单独授课等形式,帮助他们对相关业务知识进行培训操作,确保每一个部队官兵都能了解如何正确的执行消毒和防毒等操作,避免食品采购、贮藏合理性受到影响,开展全面的营区环境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做好饮水饮食卫生监督
抗震救灾部队水源以驻地山泉水为主,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影响,导致山泉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对于饮用水源,部队和政府部门应给予强化保护操作,除了对水源进行消毒处理之外,还可以在蓄水袋中投放相应的饮水消毒片,消除水源污染。例如,很多部队选择在蓄水袋中放泥鳅,让部队官兵能够用上安全水源。由于地震的影响,救援官兵食品都是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城市进行采集,地震之后,政府部门需要在短期内聚集更多的工作人员,增加了物资消耗量,也无法购买新鲜肉制品,只能靠灾区鸡鸭等维持,而且部队在救援任务执行上,很难得到冷冻设备支持,蔬菜品种数量较少,发霉发芽现象明显,进而对部队饮食产生了极大影响。为了避免食物中毒问题出现,救援官兵的一日三餐均需要进行检验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强制处理措施,还要尽快购买冰柜或者是冰箱,实现食品的有效保存。
2.3野营生活设施建档
当救援部队入驻地震灾区之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野营伙房、厕所等进行一一建档,对水源食品卫生情况全面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指导和改进。在实际野营伙房布局上,也应该将合理性特点呈现出来,这其中需要设计的内容有贮藏间、制作间以及就餐间等等,野营厕所与伙房之间的距离要达到50m以上,应用挖坑操作,在周围围拢好防雨布,坑位与人的比例在1:10左右,每天喷洒两次漂白粉,隔天埋一次土壤,随后进行重新挖坑操作。对于越野垃圾坑位置的选取,与伙房之间的距离不能低于30m,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在每天产生的垃圾之中洒入漂白粉,定期用土进行填埋操作,严禁将建筑垃圾混入其中。在实际野营帐篷搭建过程中,应该以地势较高、安全性保证为主线,在四周挖掘排水沟,床铺距离应保持在地面1尺以上的距离。
2.4开展有效的消毒操作
在地震灾害出现之后,区域环境问题比较明显,各种动物尸体招来很多蚊蝇,鼠害猖獗,而且还容易产生传染病。为此,想要维护传染疾病的有效控制,消毒、杀虫、灭鼠等应做好有效性和全面性。为了达到这一效果,相关部门可以每天两次应用大型防疫车对灾区进行消毒剂和杀虫剂喷洒。对于车辆无法达到的区域,工作人员应换用小型背负式喷雾剂开展消杀操作。为了实现对鼠害的全面控制,人们可以在部队进驻后立即投放灭鼠剂,如溴敌隆等等,避免鼠害问题进一步加剧[2]。
2.5做到指导和实干相结合
平时抗震救灾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将指导工作的作用充分展示出来,但仅仅依靠指导工作还远远不够,各个部队应该对实际情况多进行了解,如果在问题解决中遇到客观条件限制,领导者必须进行亲自实干,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出一定的榜样作用,开展大面积的消毒查杀操作。在实干工作开展过程中,人们很容易看到传统方法与实际工作需求并不相符,此时,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实践工作的反复摸索,寻求更加科学的指导策略,让部队得到更加全面的改进。例如,在部队野营厕所构建过程中,人们应按照实际要求进行挖坑填埋操作,但由于地震灾害的影响,城市内部主要以废墟为主,田地空间有限,缩短了厕所的有效使用时间。为此,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建设形式进行全面创新,设置粪桶装置,强化厕所的应用效率,为实际救灾工作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3.工作体会
3.1强化使命意识,抓住工作重点
抗震救灾部队在特殊时期中需要承担起特殊的任务,各个部队官兵应强化自身使命意识,保证强烈政治敏感度,树立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以强大的专业能力和优良的工作作风,确保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执行。站在实际工作执行角度来说,应该遵守相关规定操作,如饮水检测消毒措施,卫生监督措施、环境卫生消毒处理等等,在做好卫生知识宣传同时,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恢复工作。除此之外,还要针对于救援部队的生活环境,与具体保障工作相结合,实现对防疫任务的进一步优化操作。当救援部队执行困难问题时,应伴随实际保障性操作,并将相关专业问题解决确保工作队伍稳定性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确保支援性保障问题的实施,把握好部队重点内容和实际方向。
3.2灾区环境的优化
由于地震灾区环境恶化现象比较明显,相关居住地也比较集中,生活设施极为简陋,想要确保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开展,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确保大灾之后不会出现大疫,让救援工作和防疫工作同步进行。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及早完善监控网络,并做好突发病例完善操作,实现对灾情问题的进一步监测。尤其是在肠道疾病控制上,应实施专人管理操作,构建相应的零报告制度,做到疾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理。对于后期心理危机干预,同样需要展示出针对性特点,避免官兵心理受到影响[3]。
总结:
综上所述,截止到目前,我国对于公共危机处理的相关法律条文内容还不够完善,在军队执行非战斗任务时,人员组成、行动规则等均无法得到明确。为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具体法制轨道完善性呈现出来,并协调具体专项法规,确定其保障地位,这也是主体救援任务合理开展的重要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常清,谭永琼,龚仁蓉.沿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策略探析[J].四川医学,2018,39(12):1412-1416.
[2]吕佳丽,张方浩.云南地区抗震救灾指挥部联动机制构建初探[J].中国应急救援,2018(06):42-44.
[3]刘义.论抗震救灾精神的弘扬机制建设[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09):13-18.
论文作者:许璐,陈文珏,罗璇,孙丽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部队论文; 灾区论文; 工作论文; 操作论文; 官兵论文; 伙房论文; 水源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