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的女儿”——《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产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革命论文,河上论文,女儿论文,太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为建立东北根据地,延安的干部大批调往东北,丁玲原也打算去 东北,于12月到达张家口。由于国民党军队此时占领了热河大片地区,致使去东北的交 通一时中断。丁玲也就滞留在张家口。
丁玲在新解放的张家口,进入阔别多年的城市生活,还将去东北的更大的城市。可是 丁玲却对她曾经生活过的老解放区的农村眷恋起来,她很想返回去再同相处过八九年的 农村人民生活在一起。正在这时,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开展土地改革的指示。 丁玲立刻要求参加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组织的土改工作队,去怀来、涿鹿一带进行土改。
丁玲先走马看花地住过几个村子,最后在位于桑干河畔的涿鹿县温泉屯停留下来,在 这里搞了一个多月土改,完成了发动群众、平分土地、支前参军一系列工作。当时内战 形势逼人,当工作全部结束时,东西两线受敌的张家口也吃紧了。中秋节刚过,丁玲回 到张家口,只呆了一天,就向老根据地撤退。她想到温泉屯刚刚获得土地的男女老少, 很快就要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蹂躏,就要遭到地主的报复迫害,她怎么也挪不开脚,离不 开这块土地,她曾想留下,同这里的人民一起上山打游击,但组织上自然不会准许她去 。在一路向南的途中,她走在山间的碎石路上,脑子里活动着的全是怀来、涿鹿两县特 别是温泉屯土改中的人们。到了阜平县的红土山村时,她对同路的人说,《太阳照在桑 干河上》已经构思成了,现在需要的只是一张桌子、一叠纸、一支笔了。
11月初,她就全力投入到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创作中,至年底基本写 完。为充实小说,这年年底,她再次参加土改,去石家庄附近的获鹿县(现在的鹿泉市) 宋村搞了4个月土改。土改结束后,她在正定华北联合大学住了一个月,对小说做了一 些修改。这时中央决定她作为代表,参加以蔡畅为团长的中国妇女代表团,去匈牙利出 席国际民主妇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团在哈尔滨集中,然后经苏联去匈牙利。丁玲与 在华北的其他几位代表,于1948年6月从平山县西柏坡出发,经山东渡海去东北,7月底 到达哈尔滨。
在丁玲逗留西柏坡期间,艾思奇、胡乔木、萧三看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文稿,肯 定了它的意义,对书的出版,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胡乔木知丁玲将出国,向丁玲说:“ 你是作家,应该把书印出来,带着书出去。”胡乔木还给已启程,途经大连的丁玲打电 报,告诉她关于修改的意见。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48年8月由东北光华书店首次出版。这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深 刻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它是丁玲创作的里程碑, 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突出成就。
11月,丁玲带着这本书出国。苏联女汉学家波兹德涅耶娃据此译成俄文,在《旗帜》 杂志和《矿工小说报》上连载,于1949年由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太阳照 在桑干河上》俄文版,先后共印70万册。此后,该书相继被译为德、罗、捷、匈、波、 朝、日、英、丹麦、巴西、法、意等十几种文字。
1952年3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苏联政府授予的斯大林文学奖。她在苏联向记者 发表谈话说:“衷心感谢苏联人民,苏联部长会议给我这个极大的荣誉和鼓励”,“这 个荣誉是中国所有作家的,是中国人民的。”
丁玲把所获奖金5万卢布,全部捐赠给全国妇联妇女儿童委员会。
那些年,丁玲被作为新中国代表性作家向国内外介绍。一些外国作家也写了关于丁玲 的印象记。苏联著名作家西蒙诺夫称誉丁玲为“中国革命的女儿”。
标签: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论文; 丁玲论文; 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