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产业竞争力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竞争力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现状
程三国在《中外出版业发展战略研究及竞争力分析》(2002年3月8日中国图书商报)一文中从加入WTO背景下市场竞争和企业转型需要出发,就世界出版业的格局和趋势、出版业全球化的特征与规律、跨国集团的竞争优势、跨国集团的国际战略和中国战略、中国出版业的优势与机会、加入WTO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精辟的分析。不过作者分析的理论依据或框架主要是战略分析中的SWOT分析模式及比较优势分析,对竞争优势及竞争力似乎没有涉及。
贺剑锋在《中国出版企业竞争力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中,从出版业竞争的宏观环境、产业组织、产品市场、企业组织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对中国出版业的竞争态势做了初步探讨。在分析中,作者注意广泛运用西方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一些理论、模型,提出了一些比较有新意的命题。作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争力要素分析及优化方面。
孙寿山在《中国出版业现实竞争力分析研究》(出版发行研究,2004年12期)中,运用产业竞争力的测度和分析方法,对出版产业的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状况、中国出版业的技术状况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及评价。此研究对影响和评价出版产业竞争力的几个因素: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技术状况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版业虽然年销售收入及利润在持续增长,但由于资产周转率连续下降,整个出版产业的盈利能力在下降;由于文化及文字的影响,中国图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9%,但在世界图书市场占有率却很低(中国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世界排名第35位);中国出版业的技术状况不容乐观。
以王小峰为主的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中国图书出版资源基础数据库”课题组发表了研究性文章《九五期间中国图书出版社市场竞争评估初探》,文章依据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公布的各年度《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以及其他公开发表的、专项和专题调研获得的出版者基本信息,初步建成了《中国图书出版资源基础数据库》。该数据库以六个板块计70余项评测指标(各出版社的统计指标与全国当期同类指标平均水平的比较,评测指标包括基础数据和基于基础数据的关系数据的比较),对全国图书出版社的市场竞争情况作了初步分析,对出版业“入世”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从报告的结果不难看出,作者采用的评价指标均是描述性的硬指标。这些指标对于出版社过去一段时期的竞争所产生的现在的结果具有分析和描述的作用。但以这些指标来分析出版社在今后时期的竞争力状况还缺乏全面的分析和正确的导向作用。
祁述裕等在《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2004)中,将文化产业竞争力分为基础竞争力、环境力、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以生产要素、需求状况、企业战略、相关产业、政府行为等5大基本要素、17个竞争面、67个竞争力评价指标为基本内容,借鉴目前测算国际竞争力指数时常用的评价原则、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收集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有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计算(标准化、权重加权汇总),得出一个指数或分值,同时结合定性分析,将我国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印度、韩国、新加坡、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14个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及排位。在此整体研究和具体研究的基础上,该报告就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蔡继辉先生给出了一个“中国图书出版业竞争力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的完整报告。该报告由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概况、中国图书出版业竞争力要素分析、中国图书出版业的优劣势分析、提高中国出版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等四个部分组成。报告中对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图书出版产业的竞争格局及特征、产业管理法规和条例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总结。该报告还以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结合图书出版产业的经济技术特征,对比了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5个国家图书出版产业的有关数据,并在对比的基础上对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要素(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竞争、政府管理)进行了深入剖析。在综合分析各国图书出版产业竞争力状况及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竞争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作者给出了提升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笔者以为,这一报告是迄今为止,对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竞争力分析最全面、最科学的研究成果。
当然,对该研究报告稍作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研究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一是竞争力的分析模式问题。波特的确给出了一个国家竞争力分析的一般模型即“钻石模型”,该模型包括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产业、企业竞争、政府管理、市场机会六大要素,产业基本状况是否可以作为竞争力要素,或者竞争力的要素是否基本反映了出版产业的基本状况,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其二是要素指标的确定问题,即将国家人口数、城市人口比重、大学生粗入学率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指标是否妥当,将反映购买力的收入状况作为需求结构的分析指标是否合理。
丁和根博士后在其专著《传媒竞争力——中国媒体发展核心方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中,以解决传媒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及提升传媒竞争力的应用战略和策略作为研究目标,综合利用经济学、管理学和新闻学的学科知识,结合我国传媒竞争力的客观状况,初步建立了“传媒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理论框架,对提升传媒核心竞争力的实战方略也进行了深入分析。整个研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能对媒介的现实操作提供指导和借鉴。该研究基本属于竞争力理论研究范畴,对出版产业竞争力研究很有借鉴意义。
二、出版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国内已经发表的出版产业竞争力及评价研究的成果,不难发现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这说明出版产业竞争力研究对于出版研究工作者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领域;二是已有的成果大多集中在竞争力应用研究方面,而竞争力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极为匮乏;三是研究方法不够严谨,从理论基础出发对出版竞争力概念的分析把握不够,大多是直接借用经济学或管理学理论关于竞争力的概念、模式对出版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对出版产业一般经济分析、产业经济分析、技术经济分析等基础工作不够重视,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以下有待明确、统一的问题。
1.竞争力概念认识的统一
在进行有关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时,我们对竞争力概念本身要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认识。竞争力到底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位置概念?还是研究对象的能力、资源等属性概念?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及国家竞争力等层次上竞争力概念有何内在联系与区别?竞争活力、竞争实力、竞争能力等不同角度之间的审视对竞争力研究有何不同的要求,它们之间又有何区别与关系?毕竟竞争力研究只是工具,它要服务于经济管理工作中战略发展研究的需要。我们需要的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竞争力排位概念,而是要通过竞争力评价发现自己的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同时,通过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来识别、培育、配置、维护自身的竞争优势,促进竞争力的提升。
2.竞争力决定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统一
纵观现有出版产业竞争力的分析评价模式,有借用战略管理学中的SWOT模型,也有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还有的从竞争力影响因素出发,自己构建评价模式。孰优孰劣,有待从竞争力的评价目的及标准出发进行分析。WEF及IMD的分析评价模式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并被广泛接受的评价方法,然而,这种方法的实施与运用需要投入的人力、资金成本非一般个人及组织能够担当,而且也有人对它们的评价方法设计及适用范围提出了质疑。
3.出版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界定
当我们在具体实施出版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时,由于有产业发展历史、产业发展阶段、产业经济和技术特征等方面的原因,影响和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必然有所不同,尤其是在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之后,隶属文化产业、知识经济的出版产业,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如何科学界定,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三、出版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趋势
竞争力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会对它有不同的认识和诠释。所以,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竞争力理论研究、竞争力应用研究、竞争力实证研究。竞争力理论研究主要研究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基本逻辑、理论框架,揭示竞争力的基本因果关系,建立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基础;竞争力应用研究是在竞争力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应用经济学的方法、工具、模型和统计分析手段,研究竞争力的显示性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各种现象和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并且对不同企业或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做出判断和评价;竞争力实证研究则是对具体现实中的经验事实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和分析,尽可能贴近具体现象和具体问题,发现决定和影响竞争力的各种复杂因素,并就如何提高竞争力提出具体的对策性建议。
就出版产业竞争力研究而言,它应属于竞争力应用研究或实证研究的范畴。该类研究均应以竞争力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结合出版产业的经济、技术特征,或综合分析或案例剖析出版产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或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提升出版产业竞争力的管理政策及经营措施。
出版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在理论层面,从明晰出版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出发,结合有关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对影响出版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归纳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当前出版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式和评估指标体系,为出版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管理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出版管理层面,通过分析目前制约出版产业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有关改善出版产业竞争基础和环境的措施,制定有关加强出版产业竞争力的经济、文化政策。
在出版经营层面,通过对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规划、培育、配置、维护等管理实务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加强对核心技术及核心产品的开发研究,不断提高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只有在出版研究人员、出版管理机构、出版经营单位的共同努力之下,形成共识,协同配合,相互支持,中国的出版产业竞争力才可能健康、快速地提高和发展。
标签:竞争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