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不是语言而是文化,而且这种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是多变的。因而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结构,更要学习文章的内容思想、实践意义、整体美感。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本文针对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的教育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2-049-01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的思想,让语文符合其“文化”和“人文”的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教学手段死板、单一,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学生主体的需求和个性特点,也是以试卷和教学参考书为准绳,用单一、简单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具有千差万别的学生,其次,部分教师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开放性得不正确理解,导致语文课堂出现了内容庞杂、形式纷繁、甚至被过多的非语文活动所占据的现象,也导致了教学中轻读书、轻积累、轻感悟等现象;另外,课堂教学是瞬息万变的,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有的还存在“满堂灌”的现象,有的老师只能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缺乏应有的教学机智以应对课堂中的生成。
上述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环节,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形成能力,提升素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现状的分析与反思,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思想和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寻找新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1. 快乐语文,利用工具,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区别的标志,就是书声朗朗、朗朗书声,如果没有读书声,几乎就不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法。
而语文课堂则是情深趣浓的快乐时空,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作者刻意追求的意境再现出来,将学生引入情景,学生一旦入了境,他们学习的主导性便会被激发出来。此时,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再比如,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本中,让学生感知作者笔下主人公的心理。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使学生获知于寓教于乐之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
2. 在语文教学中穿插小练笔,重点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易错,难懂的字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错别字一直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如何高效的记住这些易错词也是许多老师比较头疼的部分。分析其原因,学生主要是机械记忆,对词意理解不到位,极易混淆,针对这类问题。老师们就可以利用词语本身的意思对学生进行讲解,拆分和合并,凸显字符差异,激活思维,品字中趣,揣摩演变。以便于学生记忆。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相结合,在演示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字词内容,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有效教学。
3.引导学生寻找学习语文的快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占领主动。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传统教育观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则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对着课本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地接受,两者都成了书本的奴隶。而新课标倡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意义上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它要求我们打破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教学习惯。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根据目标进行学习、探索、尝试、操作等,以获取新知。教师的施教策略就要设计好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既调动起优等生学习积极性,又考虑到中等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照顾到后进生积极参与。让所有的学生都尝到学习语文的成功快乐。
4. 增强语文课堂的互动性。
4.1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创设问题情境,主动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与生、生与生全方位交往和碰撞的过程,不光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合作的运用。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逐步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4.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4.3 课文中的古诗词背诵,最好的合作形式就是团队合作。如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可以相互检查,相互督促,共同完成。
5.适当的鼓励与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鼓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美国总统也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被称赞”。对于在课堂上积极表现的学生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和鼓励。那么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那么我们说提到的快乐课堂也会呈现出来。当然对于给学生的评价和鼓励也应当适当的给出。
结语
“学会学习是未来人生存的基础。”已成了一个不容置疑的命题。小学阶段正是长思想 长知识 长智慧的时候,此时正确的应对对小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今天的课堂里,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能否造就出有能力终身学习以求发展完善的潜力性人才,将是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志。作为基础教育中极为重要的语文学科,该如何承担自身的责任,在二十年来的成功与失落中深刻反思,寻找并实现自身的价值,走出一条更为理想的语文之路,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求索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蔡晶《探寻字里乾坤,彰显文化魅力》(《语文教学通讯》第5期)
论文作者:刘玉秋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自己的论文; 快乐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