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妇幼保健院 424400
摘要:目的 分析止泻颗粒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从我院收治的小儿脾虚泄泻患儿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50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对对照组的小儿脾虚泄泻患儿实施一般的治疗方法,对实验组的小儿脾虚泄泻患儿实施口服止泻颗粒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止泻颗粒治疗治疗小儿脾虚泄泻,有疗效明显、治愈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脾虚泄泻;止泻颗粒;临床疗效
小儿泄泻是一种小儿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者如水样;小儿泄泻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夏、秋两季为该病的高发期,但是不同的季节其症候表现也不同[1]。2岁以下的小儿尤其容易患小儿泄泻症,其中小儿脾虚泄泻更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婴幼儿常因脾气虚,容易受外邪、伤于乳食或者是脾肾气阳亏虚等原因导致病症的出现[2],轻度患病小儿经过及时有效地治疗,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而重度患病的小儿由于下泄过度,容易出现气阴两伤甚至是阴竭阳脱的现象;久患小儿泄泻而不愈的患儿容易转为疳症[3]。本研究主要针对止泻颗粒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具体的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从我院收治的小儿脾虚泄泻患儿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50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25例,实验组25例;对对照组的小儿脾虚泄泻患儿实施一般的治疗方法,对实验组的小儿脾虚泄泻患儿实施口服止泻颗粒的治疗方法。参与研究的50例小儿脾虚泄泻患儿均符合小儿泄泻的诊断标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智障的小儿不在入选之列,研究对象排除了有中度或重度脱水以及严重呕吐并发症的患儿,有痢疾、大肠杆菌肠炎、霍乱等感染性腹泻的患儿亦不在入选之列。
50例患儿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前均有大便次数增多且粪质稀薄或者如水样、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少华、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弱无力等症状和体征。
对照组一共25例小儿脾虚泄泻患儿,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6个月至24个月,平均年龄(11.27±5.45)月;病程1至2周,平均病程为(1.47±0.33)周。
实验组一共25例小儿脾虚泄泻患儿,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6个月至24个月,平均年龄(12.35±6.36)月;病程1至2周,平均病程为(1.56±0.29)周。
两组小儿脾虚泄泻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存在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25例小儿脾虚泄泻患儿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口服金双歧,服用的方法为每日2至3次,每次2片,一片为0.5g。对于1岁以下的婴幼儿可以将药物碾碎溶于温水或温牛奶中进行冲服。
实验组的25例小儿脾虚泄泻患儿用止泻颗粒进行治疗,以渗湿止泻、益气健脾为主要的治疗原则。治疗的方法为口服止泻颗粒,服用方法:每天3次,其中12个月至24个月的患儿每日服止泻颗粒的量为1剂或者是2/3剂,6个月至12个月的患儿每日服止泻颗粒的量为1/2剂或者是1/3剂,用温开水进行冲服。
两组小儿脾虚泄泻患儿的用药疗程为2个疗程,一个疗程为7天,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没有使用过抗生素。
1.3评价标准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分为3种:
治愈:大便每日1至2次,且已成形,小儿脾虚泄泻症状、体征消失,饮食恢复正常;
有效:大便的次数较治疗之前减少,大便的水分减少,小儿脾虚泄泻症状、体征得到改善;
无效:大便的次数较治疗之前没有改变,而且大便依旧是稀薄、水样;症状、体征没有改变或者症状较治疗之前更加严重。
1.4数据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χ2检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小儿脾虚泄泻患儿经过治疗之后,实验组的治疗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25例小儿脾虚泄泻患者治愈的有15例,占总人数的60.00%,总有效率为76.00%;对照组25例小儿脾虚泄泻患者治愈的有23例,占总人数的92.00%,总有效率为96.00%;实验组的两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表2所示:
3.讨论
小儿脾虚泄泻属于功能性的消化不良范畴,一般都是指非肠道感染性的泄泻,是由于脾气虚引起的[4]。造成脾气虚的原因有可能是饮食失节、劳倦、病后受寒所致;脾虚泄泻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的症状是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以及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的食物大便的次数就增多,而且尿少、赤黄;脾虚泄泻的患者会出现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身重胸满、舌淡苔白以及脉细弱等体征[5]。
目前,临床治疗中将小儿脾虚泄泻的疾病分为三个时期,病程在2周以内的为急性期,病程在2周至2个月内的为迁延性期,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为慢性期;小儿脾虚泄泻疾病的分型也有三种类型,没有脱水现象、没有中毒症状为轻型,有轻到中度的脱水现象或者是轻度的中毒症状为中型,有重度的脱水现象以及明显的中毒症状为重型。中医的诊断标准一般根据病史、主要症状、主要体征这三点来判断,症状包括大便的次数多并呈淡黄色或者是蛋花样,而且伴有恶心、腹痛、呕吐、发热等;主要的体征有体温升高、囟门凹陷、啼哭无泪、烦渴萎靡、小便短少、皮肤干瘪、目珠下陷、呼吸深长等。此外,还会借助到辅助检查,用大便镜检查脂肪球,用大便病原体检查致病性的大肠杆菌以及是否分离出轮状病毒等。
从研究中可以得知,使用止泻颗粒治疗治疗小儿脾虚泄泻,有疗效明显、治愈率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伟,王丽媛.止泻颗粒治疗小儿脾虚泄泻60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2,41(6):20.
[2]邢新婵.苍苓止泻颗粒治疗小儿泄泻217例[J].中医研究,2012,25(6):48-49.
[3]杨志华,杨文华.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23例[J].甘肃中医,2010,23(12):36-37.
[4]左成扩,周维.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2):188-189.
[5]朱星光,孟永钦,周虔等.HPLC测定复方止泻颗粒中葛根素、芍药苷和甘草酸含量[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3):290-292.
论文作者:李气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小儿论文; 脾虚论文; 患儿论文; 实验组论文; 颗粒论文; 大便论文; 病程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