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_宋易璋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_宋易璋

贵州省威宁县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小海中学 宋易璋 553100

【摘要】:中学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最能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应把其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而一些语文老师认为德育教育是校领导、政教处和班主任的事,与语文教学无关,因此忽视了德育教育。这种作法是极其错误的。也有的老师只在班会课上进行,说来说去都是老一套,实际效果并不好。我觉得空洞说教不如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不容忽视。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通过不同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语言文字规范、典型,思想性极强。其中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革命先烈的英勇不屈,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科学家、文学家的杰出贡献,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如诗如画的锦绣江山,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深厚炽烈的爱国思想,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在对教材的学习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紫藤萝瀑布》等折射着时代的风貌。学习这些课文,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把握自己的学习机会。再如《七根火柴》、《梅岭三章》《最后一次讲演》等,让学生从前辈的抗争史与创业史中了解什么是毅力,自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陶冶自身修养。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胸怀天下,放眼未来。只有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二、通过语文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的具体做法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总是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难易不同层次的活动,对成绩差的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学生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经常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笔者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调总结全文:回顾这篇课文,作者离开自己的祖国,心情异常复杂。这包括对亲友送别的由衷感激,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对自己离国而去的深深自责,对祖国前途命运的热切希望。从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郑振铎先生的殷殷爱国志、拳拳爱国情。教师的激情,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对作者无比热爱祖国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还要注意让学生在口诵心悟中受到教育,好的朗诵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诵读、思考、感悟,这可能会收到比单纯讲解更好的效果。例如《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桂林水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便会浮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文章的优美词句中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从而能够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有待于进一步探求完善,以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问题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语文教师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联系时政,合理利用乡土教材,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应树立“大德育观”,“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中德育无处不在,活生生的生活内容是最好的德育材料。除了上面所述的那些,如:日本漠视历史,篡改教科书,台独言论,南京大屠杀纪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都可以结合新编教材中的《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课文来进行教育,让他们自己明白人应当怎样活,为什么而活?我们结合校本教材进行“爱家乡”的主题活动,包括编小报,开展调查,写报告、研究小论文等。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总之,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是有利于我们语文教育事业的。

论文作者:宋易璋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  ;  ;  ;  ;  ;  ;  ;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_宋易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