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宁国市国土资源局 安徽合肥 242300
摘要:自建国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项目的不断扩大、施工难度的提高,施工质量要求也在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要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必须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因此,尽管影响土木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施工技术仍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引言
随着我国贸易活动的日益增多,我国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机会。其中作为基础发展项目的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笔者针对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现状,以及未来的创新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特点
1.1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
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实际工作中,缺乏创新能力建设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综合利用各种知识。例如,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控制等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目前,实用性和基本理论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不局限于创新能力,严重限制了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准备不足,没有明确的目标,导致基础工程的要求不能实现。土木工程建设技术创新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团队,在当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有一些漏洞,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找不到相关的负责人,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使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在建设过程中,管理质量不到位,将对技术创新造成严重障碍,严重影响项目的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缺乏对实践经验的应用,理论知识应用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较为机械化,忽略了土木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影响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此外,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没有人负责技术创新的建设。由于上述因素,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土木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1.2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土木工程与一般工程不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多样性,全面性等诸多特点。虽然一些土木工程项目似乎是一样的,但在施工过程中会发现其施工技术不一样。因为在施工技术选型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业主的需求,还要考虑项目的环境影响。因此,建设项目有自己的特点,其施工技术也不同。一方面,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条件不确定,虽然有些情况在施工之前可以预测,但不能准确预测所有可能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土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这大大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
2.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
2.1深基坑的支撑技术的创新
在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体现其技术创新的表现是考虑桩和桩锚的支挡技术。一般情况下,在土木工程进行施工过程中,假设深基坑需要挖掘的深度比较深,基坑周边的土壤是比较松软的土质,就会采取使用灌注桩预应力锚杆的施工技术方法。这种施工技术适合在地下水位的各种土层使用,但是这种技术的施工效率有些差强人意。还有就是,要将承重结构和支挡结构实现一体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中,会经常需要一些临时支撑用的支挡桩,将桩和墙体还有地下室实现一体化,不但可以节省资源,还能够加快施工的速度;另外一种创新的技术是旋挖技术,旋挖技术在灌注桩施工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旋挖技术可以有效而又精准的保证成孔质量,减少了各种的不安全因素对施工造成的影响。
2.2预应力技术的创新
体外预应力技术上在预应力施工的技术中是比较有创新意义的一种新型技术。而且在施工的技术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包括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特种建筑结构等一系列的工程中,还有就是在一些跨度距离比较大的工程中也会经常见到。这种施工技术的主要应用包含了两种应用体系,一种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还有一种是有粘结的体外预应力技术。有粘结的体外预应力技术的优点是在于减少预应力带来的摩擦力。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也能够减少预应力造成的损失。总体来讲,传统预应力技术和体外预应力技术相比较,新型的体外预应力技术还是占着还大的发展趋势的。能够为土木工程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3土方旋挖施工技术
为了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创新土方旋挖施工技术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1)在土方旋挖施工技术创新与优化过程中,为了保证土木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需在土方挖运期间,结合实际工况,合理布置施工参数。例如,某项土木建筑工程在施工期间,为了保证基层结构稳固性,即在基坑总长为2660m,底宽为33~58m的基础上,保持基坑开挖深度在2.7~15m之间,同时,局部基坑开挖深度可达到19m,最终达到了土方总量为110万m3基坑土方挖运施工效果,满足了土方挖运施工需求;
(2)在基坑支护桩作业中,应注重采取泥浆护壁作业方法,同时,将钢筋均匀布置在土方旋挖施工区域,并由土木建筑工程基坑深度和周边环境,确定具体的基坑支护间距、直径、锚固深度,且在基坑支护深度≤6m时,将桩间间距设定为1.5m,同时,选择桩径为0.8m的基坑支护施工材料。此外,若基坑深度处在6~8m之间,那么在基坑支护作业时,应选择桩径为1m的施工材料,并保持桩间间距为2m,就此达到高质量基坑支护施工效果。除此之外,若在基坑支护施工中遇到支护深度为8~10m的工程施工时,应保持桩间间距为2m,而桩径为1m,并在支护区域护壁喷射C25混凝土,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3.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3.1施工技术创新理念渗透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里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了让土木工程获取最大的利益,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要特别注意工程成本。如何控制工程施工成本,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种情形的严格控制下,施工人员对技术要灵活创新,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在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和达到良好施工效果的前提下,利用自动化和人工机械相结合的手段,不仅达到减少机械费用和人力费用的目的,还能够提高土建施工的效果,加快工程的实施进度。
3.2施工技术自动化程度更高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势头是要向着机械自动化方向努力发展,让土木工程迈向一个新的台阶。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整体要求,土木工程也在进行着根本性的改革,摈弃了传统施工技术,针对相对比较成熟的施工技术,在施工方式上可以进行适当地改革。施工的主要手段有流水线、互换型两种,通过这两种方法,自动化施工技术的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3.3生态化趋势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土木工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建立生态宜居的环境,为人们提供方便。人们依赖于生存环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证施工技术更加生态化、人性化。注重施工过程中的节能降耗,不使用不利于环保的材料,不污染环境,这也成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从而提高人、建筑、自然的和谐度。
4.结束语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在我国迅速兴起、发展,其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制造重重阻碍,但同时,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也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帮助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减少社会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刘江.关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的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2:263.
[2]王艳艳.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15,12:94+93.
[3]关继宁.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246.
论文作者:赵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土木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坑论文; 土木论文; 预应力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