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可持续土地利用决策行为研究_土壤结构论文

农民可持续土地利用决策行为研究_土壤结构论文

土地持续利用中的农户决策行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户论文,土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土地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是土地质量退化,其中又以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地质量退化对土地持续利用的不利影响最为严重。针对这一现状,开展土壤保持,控制土壤侵蚀发生是实施土地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农户作为这一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的决策活动将影响到土地利用的方式和对土地管理措施的选择,最终影响到土地能否持续利用。

一、农户土壤保持决策之一——是否准备土壤保持

从经济学上定义,土壤保持是保持土壤资源存量或土壤生产力以给后代利用(Van Kooten,1993)。一般又将预防或控制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的所有措施总称为土壤保持。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农户土壤保持决策是指农户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选择是否进行土壤保持及如何进行土壤保持的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可以找出农户在决策的不同阶段分别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从而为政策调整消除不利因素提供依据。

农户经营的总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土壤保持活动作为一项农户的经营活动,农户同样要求它有助于自己总目标的实现。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农户在做出土壤保持决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实现对效用最大化总目标影响最大的子目标。因而,农户在做出土壤保持决策时,一般遵循的决策程序是:首先要考虑“生产什么”(即产出选择),然后再考虑怎样“生产”(投入选择)和“生产多少”(达到一定产出需要多少投入)(J.de Graaff,1996)。在这一决策过程中, 理性农户是根据自身拥有的资源及外部约束因子(社会、经济、自然因素)来选择活动的,以达到自家食物安全基础上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农户对土壤保持活动的决策行为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农户是否准备进行土壤保持;二是在已准备进行土壤保持后,选择何种措施。

农户是否采取土壤保持措施需要经过七个步骤。首先,农户要明白土壤侵蚀的症状,如土层变薄、投入增加等。由于土壤侵蚀过程缓慢,如果农户不是经常观察他的土地或缺乏必要的知识,就有可能不清楚土壤侵蚀的症状。其次,了解土壤侵蚀的后果。有些农户虽然知道了侵蚀的症状,但也有可能不知道土壤侵蚀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第三,对土壤侵蚀做出反应。只有知道了侵蚀的症状和后果以后,农户才能对土壤侵蚀做出反应:是认真对待,还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土壤质量好、侵蚀主要引起下游居民的损害等原因都可能使农户对侵蚀采取无所谓态度。这三个步骤反映了农户对土壤侵蚀的看法,是农户进行土壤保持的前提。第四,农户是否知道采取合适的土壤保持措施。在没有技术和推广服务的地区,农户可能不知道采取什么技术措施来防治土壤侵蚀。第五,农户进行土壤保持的能力。在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资金不足常常成为农户进行土壤保持的首要制约因素。第六,农户对土壤保持措施的态度。土地利用以外的收入机会和经营失败的风险等都可能导致农户不愿采取新技术措施。最后,是否已准备采取措施。这一抉择主要取决于投入回报率的高低。很明显,如果农户的经济行为是理性的,则农户的措施采用程度与他们采用土壤保持技术的预期经济结果是紧密相关的。

二、农户土壤保持决策之二——土壤保持措施的选择

当农户认识到土壤侵蚀及其对农业生产产生的不良影响时,农户就会做出控制土壤侵蚀的决策。农户就要考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生产技术以及改变资金、劳动力的投入量及投入方向等问题。这些调整方案落实到土地上,就是要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通过“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生产多少”表现出来。

“生产什么”是农户在土地利用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它涉及农户的食物安全及收入最大化等目标的实现。“生产什么”的选择在土地利用上表现为土地利用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不同的选择结果对土壤侵蚀控制有很大差别。例如,将侵蚀性较强的作物从坡地调整到平地,退耕还果还林等,这些都能起到土壤保持的效果。但如果农户受到土地面积少、坡耕地比例大、该区域适宜种植的作物类型少等因素制约,农户从保持食物安全目标的现实出发,调整的可能性也就变小。从这一阶段看,制约农户采取土壤保持措施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基础的不足。

“如何生产”是在选择了“生产什么”后农户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它涉及农户生产技术的选择和劳动力、资金等投入要素的变化。农户为了控制土壤侵蚀就要选择能起到土壤保持作用的技术进行生产。农户决策时主要考虑本身的技术、资金和劳动力等能否保证新措施的需要及投入产出的效益。例如,修建梯田后,能集约利用劳动力、资金进行粮—果—林—牧等综合生产,而且产量稳定,效益较好,还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但完成这个生产体系的转变所需成本很大,如果农户资金、劳力不足,缺乏相关技术,都可能使农户不能采纳这一生产体系。完善的投入产出品市场和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弥补农户自身不足,有利于农户把土壤保持技术措施运用到生产中去。此外,如果农户感到土地承包期短或不稳定,他们就可能不会选择回报周期较长的技术措施进行生产。农户在这一阶段主要受到来自劳动力、资金、技术及社会环境因素(土地承包制度、市场的发育、社会化服务等)诸方面的制约。

“生产多少”是农户在土壤保持决策中要考虑的最后一个问题。它涉及到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多少。如果农户对具有土壤保持功能的生产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则土壤保持覆盖面就广、效果也好。在这一决策中,农户还要考虑自身食物供给安全和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由于粮食安全是第一位的目标,农户必须种植足够他们消费的粮食作物,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决定具有土壤保持功能的作物的生产面积。在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由于人多地少,常常出现种植粮食从山脚到山坡,最后发展到山顶的现象,造成严重土壤侵蚀。由于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也曾引起砍桑树、种茶树,最后又毁茶园种果树的事件发生,最终结果是土壤侵蚀得不到控制。

从“生产什么”到“生产多少”的过程是农户在综合了经营目标、自身资源(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条件后作出土壤保持决策的过程。农户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到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合理的政策措施有助于农户消除制约因素,采取土壤保持措施。

三、农户土壤保持决策实证分析

1997年元月3日至27日, 笔者在江西省余江县刘家站垦殖场和洪湖乡对75户农户进行了当面访问。访问内容包括三部分: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家庭农场生产情况和农户土壤保持决策问题。接受访问者均为家庭户主,此外还与乡(场)、村干部及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调研区的垦殖场和洪湖乡两地相邻,位于余江县东南部,属于南部丘陵岗地区,坡度在5~40度之间,成土母质为红砂岩, 由这类母质发育而成的土壤粉砂含量较高。雨量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4~6月。洪湖乡75%的面积为轻度土壤侵蚀,强度侵蚀占1.6 %(余江县土壤普查办公室, 1996)。尽管目前侵蚀程度较轻,但由于该地区自然条件(坡度、成土母质、土壤及降雨)易造成侵蚀发生,土壤侵蚀加剧的可能性很大。该地区虽然不属于江西省典型的土壤侵蚀区,但从土壤侵蚀“预防为主”的角度看,调研该地区农户土壤保持决策很有意义。

表1为笔者对75户农户访问的调研结果, 其中的数字为做出肯定回答的户数。

表1 农户土壤保持决策过程反应

肯定回答的农户数

步骤内容种田稻农户 种花生农户

1

症状识别 30

34

2

后果认识 60

71

3

所持态度 9 5

4

技术措施知否 8 5

5

有无能力采取措施 1 0

6

是否意愿采取措施 0 0

7

是否准备采取措施 1 0

8

采取措施 115

从表1看,对于有种植水稻田块的农户,75户中只有30 户知道土壤侵蚀症状,如大雨过后泥沙淤至田中;而对于有种植花生田块的农户,知道侵蚀症状的农户稍多,为34户,这与花生都种在坡地有关。但知道侵蚀症状的农户占调查农户总数的比例都不超过45%,原因可能是该地区土壤侵蚀程度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者与他们的知识水平有关。

从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农户知道土壤侵蚀带来的后果。 认识到侵蚀后果的农户都说为了维持一定的产量,他们的化肥施用量正逐年增加。但他们对土壤侵蚀的态度普遍不认真,种植水稻田的只有9户、 种植花生田的只有5户认为侵蚀严重,要认真对待。 这可能与他们认为土地质量较好有关,因为调查表明,80%的样本农户认为自己田块土壤质量好或很好,仅有2户认为他们耕种的土地质量差。

由表1还可以看出,只有很少农户知道侵蚀控制技术措施, 而且是最简单的措施——等高挖沟、作埂截水和等高耕作等。农户不知道土壤保持技术的原因,可能是缺乏技术推广。调查中农户普遍反映,乡、村农技人员每年提供技术服务仅两三次;村干部认为技术员进村提供服务的次数较多,每年可达十次左右;而乡、村技术人员则认为他们很尽职尽责。究其原因,原来乡农技人员进村一般都只找村干部介绍情况,然后由村干部向村民宣传。从这点可看出,技术推广没有真正服务到农户,影响了服务质量。在与农技人员交流中,笔者发现,他们农技服务的内容中不包含土壤保持的知识,仅为作物栽培方面内容,因而农户普遍缺乏土壤保持技术也是正常的了。

从第五至七步骤农户几乎都是否定回答,主要原因是农户缺乏自有资金且借贷几乎不可能。农户一致认为私人向银行、信用社借钱是不可能的。调查中没有发现1户农户为生产而借贷,只有3户因盖房向亲戚、朋友借款。

最后,在种植水稻田的农户中有1户采取了土壤保持措施, 而在种植花生田块的农户中有15户农户采取土壤保持措施。措施主要为前文所述挖水平沟、等高耕作等。农户认为这些措施只是日常田间管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壤保持措施,而且所费时间也不多。可见,即使农户采取土壤保持措施也是很盲目的,并不是经过决策后有意识的行为,因此,在表中反映出实际采取措施的农户数多于准备采取措施的农户数。

关于“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生产多少”的调查发现:首先,该区域种植结构单一,且农户间高度一致。水田种植双季稻,冬天休闲;旱地种植花生,冬天休闲。但垦殖场的农户还都有果园,主要原因是垦殖场人均耕地和人均土地面积都相对较多,分别为1.24亩/人和2.5亩/人,而洪湖乡土地资源缺乏,人均耕地仅为0.79亩, 人均土地为1.50亩。其次,受市场和利益的驱动,土壤侵蚀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例如,种植花生的经济效益相对较高,且当季就有回报,是农户的重要现金来源。而果园开始收益回报的时间长(垦殖场果园到1996年还没有进入结果期),而且每年投入都很高,市场也不稳定。因此,垦殖场农户对种植花生比较感兴趣,有扩大花生种植面积到果园的愿望。这种愿望如得以实现,则土壤侵蚀会进一步加剧。因为该地区花生地比果园更容易导致土壤侵蚀。

四、结论和对策措施

从前述的调研结果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该区域农户对土壤侵蚀缺乏足够重视。相关的宣传和技术推广服务薄弱,使得农户对土壤侵蚀更加缺乏正确认识,也难以有意识地主动采取土壤侵蚀控制措施。②资金、技术缺乏是制约该区域农户土壤保持的主要因素。③耕作制度存在严重缺陷,极易造成土壤侵蚀。旱地种植花生后空闲,裸露土壤经过冬季后疏松,到4~6月份强降雨期间,地面花生苗幼小,覆盖率低,极易造成土壤侵蚀,而这一点从农户到乡、村干部、技术人员都没有意识到。因而,在已经存在对土壤保持很不利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如果不改变现有耕作方式,土壤侵蚀势必加剧。

根据对调研区农户决策的实证分析,为实现该地区土地持续利用,笔者认为以下政策措施应予以加强:

1.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户农技知识水平与技能。充分利用农闲空余时间,为农户举行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向农户传授实用技术。在农户中间选择、培养科技典型,以便于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同时,在中学阶段开展农业科技教育,为培养高素质农民做好准备。

2.完善技术指导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农业生产服务机构,特别要重视科技、农机、农技、水利、购销、金融等方面的服务,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提高信息传播的准确程度,降低农户决策中由于技术和产品市场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如水土保持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在治理和预防监督上进行指导和服务,使开发治理按照规划进行;农业科技部门提供优质果树、家禽、家畜等种苗及配套技术服务;工商部门及时提供市场需求预测、运销渠道和加工服务,使农户能有可靠的途径获得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的各种信息、技术及服务。

3.增加财政收入和农村信贷投入,诱导农户进行土地投入。逐步提高并相对稳定财政农业支出的数额及其相应的比例。如提高财政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提高农业基建投资在国家基建投资中的比例;对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治理开发给予重点支持。由于防治土地退化对下游及未来的正影响,政府应代表未来及下游居民给上游农户治理提供经济援助(如采取向下游居民收取一定的费用的方法)。同时,根据土壤保持投入的特点,对农户采取信用、抵押和担保贷款等多种方式,让农户规范、便利地获取农业贷款。

4.改革现行耕作制度。根据当地自然生态条件,研究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地面覆盖率,以便调整耕作制度,使在降雨集中期时作物地面覆盖率最大,以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标签:;  ;  ;  ;  

农民可持续土地利用决策行为研究_土壤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