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数据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通用数据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盛乃军[1]2000年在《通用数据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系统分析了网络通信数据安全和电子商务安全体系,实现了一套通用数据安全体系,该体系很好地解决了各种加密产品和电子商务具体应用之间的通用性问题,满足了电子商务的安全需求。 本文首先深入研究了网络通信中基本的加密算法和安全技术,在详细分析了电子商务的安全体系及其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套基于CA认证体系的通用数据安全体系理论模型。该体系采用分层的结构,成功的屏蔽了具体的加密设备。同时,各层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保持独立,各层均为模块化设计,具有可替换性,这正是通用数据安全体系的独创性设计和最大的特色。 在通用数据安全体系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通用数据安全体系内置安全模块层、通用安全服务管理器层和通用数据安全体系业务层的实现详细设计。 在内置安全模块层的实现中,本文对PKCS#11加密服务标准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成功地将PKCS#11加密服务标准接口封装成符合CDSA标准接口的内置加密服务模块。 通用安全服务管理器层主要负责整个安全体系的加密操作管理工作。在这一层中,作者还设计、开发出一套完善的操作员管理模块和应用自身安全管理模块。操作员管理模块实现了操作员对通用数据安全体系及应用系统的远程管理,提高了应用系统的可操作性。自身安全管理模块有效地防止了进入到应用系统平台并针对应用系统自身发起的恶意攻击,提高了通用数据安全体系及应用系统的安全性能。 在业务层中,作者开发出两个通用的功能性模块:CA安全服务模块,证书交换和密钥协商模块。这两个功能模块成功地解决了网络通信双方高效率地交换证书和安全地分发对称加密密钥的难题。 最后,作者给出了通用数据安全体系在电子商务支付体系中具体应用,并论文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字位论文学士学述了通用数据安全体系在工业控制领域和工ntranet中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因特网/企业内部网,电子商务,加密,以认证体系,通用数据安全体系!1

欧阳小星[2]2011年在《芯片操作系统安全体系分析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智能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许多行业领域的发展都与智能卡技术密切相关,如电信、社保、金融、加油、医疗等行业。总之,智能卡技术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一场变革,它势必成为未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其安全性问题也给生活带来些许不便,那么如何去保证人们在使用智能卡过程中不受到非法侵害,让其成为生活中最便利、最安全的工具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应给予智能卡技术更多的关注。在智能卡的技术中,智能卡芯片操作系统COS是最关键的部分,而智能卡的安全模块确保了整个芯片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芯片操作系统的安全模块并构建出COS的安全体系,然后将构建出的安全体系有效地运用到RF-SIM卡系统中,验证它的安全有效性,实现“一卡多用”系统。本文首先介绍安全体系及安全策略的概念,同时分析与比较分布式安全体系、通用数据安全体系、PPDR安全结构和OSI开放系统互连安全体系结构的优缺点。然后对智能卡COS的体系结构、组成模块和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分析智能卡独有的安全特性。基于以上的理论知识,对芯片操作系统的安全体系构建目标和构建原则进行探讨,总结出COS的安全体系构建过程;根据芯片硬件特性与卡片的安全运行机制,构建COS的安全体系,并对此体系进行阐述与分析,特别是对体系中的安全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认证技术、安全报文的传输与设计、密钥的管理、用户鉴别、文件存取控制和多应用管理等技术。最后,通过研究RF-SIM卡的应用安全,设计RF-SIM卡的安全结构,分别实现了SIM的通信安全与RF的小额支付功能,通过仿真有效实现一卡多用功能。本文所涉及的课题是基于广东工业大学与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公司之间的横向合作项目的基础上完成的,已完成SIM卡、R-UIM卡、EVDO卡COS的整体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的硬件驱动、文件模块、命令模块、安全模块的实现。在后期阶段,又设计与开发“一卡多用”的RF-SIM卡COS。同时,开发出RF的终端测试工具,验证RF-SIM卡COS的可行性。本文正是在项目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总结的。

王鸣灏[3]2004年在《通用数据安全平台中基于PMI的授权管理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敏感信息常常通过公共通信设施或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换,特别是Internet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需要严格保密,如,银行账号、个人隐私等,正是这种对信息的秘密性与真实性的需求,密码学逐渐走进公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也随着人们的意识和信息量的增多而日渐受到重视,因此一个通用的、可靠的安全平台为信息安全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开发平台,不仅为安全用户提供安全认证、安全策略、安全服务等功能。同时将授权管理与访问控制也融入了通用数据安全平台CDSP中。 随着信息安全市场的成熟,人们对访问控制产品的兴趣和认识日益增长,显示出基于PMI授权管理体系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PMI授权管理体系应用能够有效地增强系统的安全性,改变现有的多种权限管理模型带来权限管理混乱,降低应用系统的开发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 本文所论述的通用数据安全平台CDSP着重参考了Intel公司提出的CDSA体系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参考格方KeyOne身份认证和授权系统,引入了通用数据安全平台上基于PMI的授权管理体系。它主要建立在PKI基础上,以向用户和应用系统提供权限管理和授权服务为目标,负责向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与应用相关的授权服务管理,提供用户身份到应用授权的映射功能,实现与实际应用处理模式相对应的、与具体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无关的访问控制机制,极大地简化应用中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并减少管理成本和复杂性。在文中讨论了基于PMI(授权管理基础设施)的授权管理体系框架组成设计,利用属性证书的访问控制实现,以及基于PMI授权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

黄健[4]2008年在《智能卡COS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智能卡的发展已有近30年的历史,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公安、医疗、交通、金融、电信、社保、石油、体育等各个行业中,随着智能卡应用的推广,智能卡的产业链也得到极大的完善和细分。整个产业链从智能卡芯片设计、硅晶片的生产制造、芯片封装、智能卡COS研发、个人化、发行卡最终到用户,整个产业链将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将进一步细分。本文所描述的内容主要是智能卡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智能卡的COS研发。本文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并设计智能卡COS的体系结构,及COS系统中的各个模块研究,包含通信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命令处理模块、文件系统模块、硬件底层模块等。论文重点描述了本文所选课题的研究背景、项目背景、选题意义等内容。总结了智能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智能卡分类,智能卡近年的应用情况,智能卡遵循的国际标准体系,电信行业智能卡UICC和USIM,智能卡COS的功能,工作原理及一般体系结构等内容。在USIM COS的整体结构设计中,阐述了USIM COS的设计目标,单晶片的Mini_COS结构设计及各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和底层驱动设计,多晶片的Max_COS覆盖模型的设计,覆盖模型产生和抽象过程等内容。在通信模块设计中阐述了apdu报文格式,ATR编码含义、PPS协商等。在安全模块设计中阐述了USIM COS的安全特性,分析了3G的安全体系,USIM与SIM卡在安全上的差别,USIM与网络的相互认证原理,USIM中文件的访问机制等。在命令模块设计中总结了APDU命令帧的四种结构,命令的处理流程,命令的类别和指令类别编码。在文件系统设计中总结了智能卡USIM COS的文件管理原理,文件的逻辑结构,文件的类型,FAT16文件系统原理在COS中的实现,设计了文件的主要数据结构及与文件相关的操作。论文最后阐述了课题涉及的关键技术和创新点。本文所涉及的课题是广东工业大学与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公司之间的横向合作项目,该项目于2007年7月1日开始进行分析设计,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整体的设计,硬件底层的代码编写,文件系统的部分代码编写,安全管理模块的部分算法代码编写。本文正是在这个项目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

杨先文[5]2012年在《基于SoC的密码服务安全建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密码技术从以应用为背景的密码编码和算法理论研究,逐步发展到以构建信息安全基础的密码工程系统上来。通用、灵活、安全的密码服务实现是密码工程系统的研制目标和研究方向之一。和传统集成电路设计相比,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 SoC)设计在结构、功能和体系上更具优势,更适合于当前信息安全发展需要。然而,由目前的研究现状可知,虽然我国在密码芯片设计领域已取得一些成果,积累了大量的密码芯片产品和密码算法IP核,但是从芯片系统化角度来看,相关研究还处于跟踪世界进展的状况。当前国内研究差距主要有:一方面,集中关注硬件功能和算法多样化设计,缺少以片上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密码服务安全体系的研究;另一方面,没有引入内涵更为丰富的安全性论证,仅采用“抵抗已有安全威胁”的方式来说明其安全性,缺少安全模型与安全性证明理论和方法。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密码片上系统安全模型构建与验证方法研究”和国家密码基金“密码芯片安全技术及其模型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SoC的密码服务安全建模及其实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使芯片能够向信息系统提供通用、灵活、安全的一系列密码服务。论文在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两方面取得了以下创新点:1、提出了抗DPA攻击的分组密码算法设计方案通过对两个声称抗DPA算法的实例攻击得知,在算法运行过程中,其中间变换环节和中间值寄存器的能量信息仍可被攻击者利用。为此,提出了一种针对可重构S盒的掩码方案,并基于该S盒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抗DPA攻击DES加密流程。和已有方案相比,本文方案对S盒的掩码保护硬件消耗少,且对抗DPA分组密码算法设计更具普适性。2、提出了密码SoC安全接入策略及接口模型设计方案针对传统USB安全隐患,提出了密码SoC安全接入策略。面向单机终端和内网终端,提出了两种USB安全接入方案,并分别设计了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和已有协议相比,本文协议在增加少量通信轮数的条件下,计算代价大幅减少,更适合嵌入式应用环境。在对传统USB设备控制器的实现基础上,以基于单机终端的安全接入方案为原型,给出了一款安全USB接口及其驱动设计方案。验证结果表明,该接口满足预期安全要求,可为密码SoC提供物理级接入保护。3、提出了符合ISO/IEC7816-8的密码服务系统设计方案依据片上密码服务软件实施架构,结合ISO/IEC7816-8定义的密码安全相关行业间命令体系,提出了以面向对象和消息驱动为基础的密码服务系统设计方案。设计了由安全环境分量、功能算法结构和密码算法环境为基本对象的密码服务系统三层关联架构,并遵循C语言语法规则设计了与之相关的各类操作的接口和流程,在通用性、灵活性和安全性方面提高了芯片的密码服务能力。4、提出了适合ECDSA的新七元联合稀疏型表示算法为了提高ECDSA中n0P+n1Q的计算效率,提出了新七元联合稀疏型表示算法,证明了新七元联合稀疏型的唯一性,并证明了其平均联合Hamming密度约为0.3023。采用新七元联合稀疏型计算n0P+n1Q时,比最优三元联合稀疏型效率约提高了13.18%,比一种五元联合稀疏型效率约提高了2.33%,比另一种七元联合稀疏型效率约提高了2.92%。5、提出了基于UC理论的密码SoC安全性分析方法在对密码协议和密码SoC的设计方法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将UC理论应用于密码SoC安全性分析的思想。通过构造作为安全基础的混合模型,证明了密码SoC安全设计与其理想函数的等价性。理想函数中攻击信息或是任意长的随机数、或是基于数学问题的敏感数据变形结果、或是非敏感明文数据,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理想函数的安全性不证自明,由此证明了混合模型下密码SoC设计的安全性。

朱文莉[6]2015年在《基于国际可持续建筑评价框架的BSA体系及适用性研究》文中认为对自然能源与矿物能源的过度消耗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与环境危机,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各国普遍遵守的基本准则。可持续发展框架的确立对建筑行业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以建筑可持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分析数据为基础,建筑可持续性评价成为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建筑可持续性评价面临的问题,如相关议题集中于建筑在环境领域的性能表现、缺少对国际通用评价框架的研究等,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辨析与度量出发,在探寻建筑可持续性的结构与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具备国际适应性与可比性的BSA(Building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建筑可持续性评价体系。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现有建筑可持续性评价体系研究,对国际通用的建筑可持续性评价框架和国家层面的建筑可持续性评价体系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其发展历程、应用范围、评价领域、评价条款、基准权重和体系特征,重点关注地域特征、发展现状、设计理念、技术体系及建筑相关产业对评价体系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为现有建筑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分析,以对现有体系的研究为基础,对建筑可持续性评价体系进行综合分析与专项分析,综合分析的内容包括对其价值负载、影响因素、体系特征即各评价体系之间的关联性、共性、特性以及与城市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专项分析的内容包括环境领域关键指标的评价条款与基准设置,以及其在社会领域、经济领域、政策领域的相关规定。第三部分为BSA建筑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在前两部分研究内容的基础上,BSA建筑可持续性评价体系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论为依据,以降低环境影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为目标,涵盖环境领域、社会领域、经济领域、政策领域4类建筑可持续议题,兼顾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社会文化的公平性、经济发展的合理性、政府政策的引导性以及技术体系的先进性,具备清晰的构建原则、构建方法、层级结构和构成要素,通过评价模型、评价条款、衡量基准、权重体系等要素的设置,构建出兼顾时间上的动态发展与空间上的适应演化的建筑可持续性评价体系。第四部分为BSA建筑可持续性评价体系的应用与展望,将BSA建筑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应用于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建筑项目的评价,对其进行案例检验,论证其适用性与可操作性。此外,对BSA建筑可持续性评价体系的完善、更新与推广进行初步讨论。

史伟民[7]2011年在《邮资机邮资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邮资机是邮政行业最重要的专用装备,具有自动加盖邮资符志、自动记账、结算和邮资联网监管等功能。它能有效解决传统“邮资已付”邮戳造成的邮资管理漏洞、杜绝大量邮资人为截流,并大大地提高邮件处理效率。中国邮政从2003年起全国停用“邮资已付”邮戳,采用邮资机自动处理大宗邮件。英、美、法等发达国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面推广使用邮资机,而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研究邮资机,由于涉及邮资安全的关键技术一直未能突破,严重制约了国产邮资机研制,并且只能依靠大量进口解决国内需求。本文围绕邮资机中涉及邮资生成的表头机构,以及邮资敏感数据运行的控制系统和网络管理,综合机械设计方法、控制技术和信息安全理论,系统研究邮资机邮资安全技术,论文的研究对于实现邮资机国产化和解决我国邮政资费安全管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邮资机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邮资机邮资安全问题,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二章,根据表头功能需求,研究了基于公理设计的通用设计过程模型,提出了融合耦合度、信息量、技术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的设计方案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并基于所提出的设计过程模型和评价方法进行机械式邮资机表头结构设计。针对邮资机表头的机构安全性和运动高速性要求,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步进式数控调资过戳表头,采用定侧隙齿轮齿条互斥互锁机构,实现了可靠调资和高效过戳。基于摆线运动和匀速运动规律设计了过戳运动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控制策略,实现了高速过戳状态下表头线速度对邮件运行速度的同步跟随,确保了邮资戳印加盖的位置精度和戳印清晰度。第三章,提出了基于ARM+FPGA结构的邮资机安全嵌入式控制系统,通过对邮资机嵌入式平台的硬件结构、以系统安全为目标的操作系统裁剪、安全协处理器、登录控制、应用程序、以及电磁防护、物理防护等各个层面的综合设计,使邮资机控制系统可以抵御系统故障或人为攻击,确保邮资数据安全运行。针对邮资机核心数据安全问题,提出了嵌入式环境下的邮资机本地数据安全机制,数据以密文形式交叉分散存储,提高非法读取难度;在物理上通过冗余存储方式保证数据可靠存在,并以IDA纠栅算法逻辑分析提取有效数据。设计了基于交叉CBC模式的AES算法协处理器,并将其与嵌入式系统和独立存储模块集成封装,构成安全嵌入式控制系统,确保邮资机运行及本地邮资数据存储安全,使其具有抗攻击、防丢失、及异常恢复能力。第四章,在系统分析PKI体系和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基础上,针对邮资机邮资符志的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公钥密码体系签名的数字邮资符志发行和稽查机制,建立了基于CA认证的DPM发行系统模型,重点研究了邮资机端基于椭圆曲线的ECES密钥对生成、数字证书申请和数字签名等关键技术,生成了包含将签名信息、数字证书和数字邮资信息的DPM数据包,确保了DPM信息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和可稽查性。第五章,根据邮资机联网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在全面分析邮资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组网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分布式技术的邮资机集群运行和管理平台,并制定了邮资机接入网络管理体系的技术规范,开发了将邮资机管理、邮资管理、稽核授权和运行调度功能兼容的联网集群运行和管理平台,实现了邮资机远程注资、运行状态在线稽查、在线结算,确保了邮政部门对邮资机及其资费的全面、实时、高效管理。第六章,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佚名[8]2005年在《计算技术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文中提出1710 计算技术与计算机科学0508858面向对象程序回归测试的修改影响分析[刊,中]/谭晓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5(6).—70-73(C)程序被修改后,要保证程序能正常运行并且修改不能给程序质量带来任何负面影响。回归测试是必要的。为了减少测试的时间和成本,应该只需对程序修改所影响部分进行重测,修改影响分析就是一个鉴别出程序修改影响部分的过程。根据面向对象语言的特点。本文提出一个修改影响分析方法。参5

马琳[9]2007年在《电子商务安全中间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网络应用的日趋深化,电子商务这一新兴商业模式已被广泛地接受。由于受安全的限制,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中所需解决的关键之一。中间件技术在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本文正是基于中间件的思想,采用安全中间件来解决电子商务系统开发过程的底层安全问题。安全中间件为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安全基础构架,屏蔽安全技术的复杂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介绍,从宏观上把握目前电子商务系统的产生背景、目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形成对电子商务系统安全问题的全局了解。然后分析了中间件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与意义,并进行了分类介绍。根据电子商务的安全需求,提出运用安全中间件来解决开发电子商务系统中对安全模块的重复开发。详细分析通用安全中间件CDSA(Common Data Security Architecture)的构成及其特点,详细阐述了CDSA中的关键部分——安全服务提供者(SSP)和通用安全服务管理(CSSM)的设计和实现。在SSP中重点讨论了加密服务模块(CSP)和证书服务模块(CertSP)的实现,在CSSM中重点讨论了API接口的实现、CSSM的工作流程和CSSM对SSP模块的管理等。CSSM对安全服务重组的是一个MOP问题,本文引入了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的混合算法GAPSO算法解决此问题,实验表明GAPSO算法在安全服务重组的应用上有其优越性。本文实现的安全中间件力争实现通用和安全的两大目标。

王红熳[10]2009年在《智能网容灾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当今IT系统已成为大多数业务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IT系统的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直接影响到业务流程的连续性。为保障组织的业务连续运作和灾难生存能力,企业或政府必需建立具有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的IT系统。同样,电信网一些核心设备承担了非常关键的服务,这些设备的业务连续运作和灾难生存能力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用于集中提供增值业务的智能网IN(Intelligent Network)就是其中的关键设备之一,智能网的可靠性是运营商必须考虑的问题。智能网发展初期,容错计算机系统是智能网的首选平台。随着呼叫量的激增,容错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已成为智能网系统能力的瓶颈。为此,具有较高处理能力的高可用HA(High Availability)计算机系统已逐渐成为智能网系统的首选平台。HA系统确保本地应用系统在多机环境下具有抗御任何单点故障的能力,一旦系统发生局部的意外(如掉电、网络故障等),HA系统可以迅速确保系统的应用继续运行。但是HA系统无法完全承担应用系统发生重大灾难时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例如,当应用系统的一个完整环境因灾难性事件(如火灾、地震等)遭到破坏时,仍然需要提供系统的可用性,并要迅速恢复应用系统的数据、环境,立即恢复应用系统的运行,这需要容灾(Disaster Tolerance)系统提供远程的实时备份系统。本论文针对电信领域智能网系统的容灾方案展开研究工作,分析智能网及其增值业务的容灾需求,研究高可靠、高性能、低成本的大规模智能网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具体实现方法,并对其可用性、系统性能、配置容量等进行数学建模和理论分析论证。论文中对研究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了详细阐述,相关成果可归纳如下:1)智能网系统的风险分析模型和业务评估指标从智能网的功能、组网、运作模式入手,总结智能网自身特点,建立了智能网的风险分析模型,提出了分别从业务平面和物理平面两个层面进行智能网业务影响分析,并给出了业务重要性的评估指标和评估算法,总结出智能网多层次容灾设计指标以满足不同增值业务的容灾需求。2)业务中断损失与中断时长函数关系的建模针对智能网业务中断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对智能网业务中断损失与中断时长的函数关系进行建模,在确定可容忍损失条件下可以计算出可以容灾的最大中断时长。3)具有二级安全防护体系的智能网容灾体系提出了智能网容灾的四层技术体系架构和通用的三层容灾系统结构,对多种智能网容灾系统的拓扑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设计了实现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的具有二级安全防护体系的智能网容灾系统方案,提出了基于7号信令的、无结构瓶颈、无前端调度节点方式的广域负载均衡和切换机制;对所提出的智能网容灾方案进行可用性的数学建模和分析,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案可以满足容灾需求。4)智能网容灾系统的性能分析和最小代价配置计算方法针对容灾系统结构,建立了多任务、FCFS的闭合排队网络模型,使用MVA算法对SCP容灾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找出SCP系统的性能瓶颈。分别从应用层面、逻辑层面和物理层面的视角,提炼出智能网SCP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提出了同时满足高可用性和多业务性能指标多个约束条件的最小代价配置计算方法。通过对比演算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计算出满足容灾需求的、成本代价最低的智能网SCP容灾系统的配置容量。

参考文献:

[1]. 通用数据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D]. 盛乃军. 北京化工大学. 2000

[2]. 芯片操作系统安全体系分析与应用研究[D]. 欧阳小星. 广东工业大学. 2011

[3]. 通用数据安全平台中基于PMI的授权管理体系研究[D]. 王鸣灏. 西南交通大学. 2004

[4]. 智能卡COS的研究与设计[D]. 黄健. 广东工业大学. 2008

[5]. 基于SoC的密码服务安全建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杨先文.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2

[6]. 基于国际可持续建筑评价框架的BSA体系及适用性研究[D]. 朱文莉. 天津大学. 2015

[7]. 邮资机邮资安全关键技术研究[D]. 史伟民. 浙江工业大学. 2011

[8]. 计算技术与计算机及网络设备[J]. 佚名. 电子科技文摘. 2005

[9]. 电子商务安全中间件设计与实现[D]. 马琳. 湖南大学. 2007

[10]. 智能网容灾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D]. 王红熳. 北京邮电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  ;  ;  ;  

通用数据安全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