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 四川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重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预后优良率(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96%)(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干预中应用重症护理可有效提升预后效果,提供令患者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重症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属心内科高发危重症疾病类型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病死率过的显著特点,患者常伴有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脑卒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1]。为了改善预后,探讨更加高效的护理模式,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分组后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实施临床干预,并就预后效果展开了研究和探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1~84岁,平均(69.24±8.54)岁。观察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42~85岁,平均(69.65±8.36)岁。所有患者均获知情权。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验、心电图检测确诊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②发病时间<12h。排除标准:①精神病;②感染病;③妊娠及哺乳期病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入院登记、遵医嘱用药、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重症护理干预:(1)构建和谐护患关系,重视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变化,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及时复位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必要时可予以镇静剂。(2)生命体征检测,随时查看患者胸痛部位、胸痛频率,细心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3)饮食指导,患者发病6h内禁食,之后可逐渐进食流质、清淡、易消化食品,多食用新鲜果蔬。(4)使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指导患者展开床上排便训练。(5)介入术拔管后,加压包扎穿刺点,控制输液滴速,防治静脉炎。(6)重点监测患者有无心包填、造影剂过敏等并发症,了解并发症特点,配合医师对症处理。(7)结合患者实际恢复情况,科学制定体育康复训练计划,酌情调整运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宜。
1.3观察指标
(1)预后效果评价:①优秀: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抢救成功,无心肌梗死复发或接受再介入治疗;②良好: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生命体征水平趋于稳定;③较差:未达到上述标准,预后优良率=(①+②)/46×100%[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其中<12岁患者由家属填写问卷,包括服务态度、护理过程、治疗环境、心理护理及总体评分五个维度,各20分,满分100分,划为3个不同等级,①非常满意:90≤评分≤100分;②基本满意:60≤评分<90分;③不满意:评分<60分,护理满意度=(①+②)/46×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23.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满意度、预后效果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X2检验,结果显示,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预后效果对比
观察组优秀28例,良好15例,较差3例,预后优良率93.48%(43/46);对照组优秀17例,良好18例,较差10例,预后优良率77.78%(35/46)。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X2=4.579,P=0.032。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非常满意39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无,护理满意度100.00%(46/46);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25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86.96%(40/46)。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X2=4.457,P=0.035。
3讨论
重症护理要求加强护士专业技能训练,确保其充分掌握各项实践操作技能,根据接诊患者病情实施针对性护理,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和有效性,防控并发症情况,促进患者预后顺利康复[2]。本文采用的重症护理通过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康复锻炼、并发症护理等干预措施,可结合患者病情特征,帮助患者解决各项生理及心理需求,达到改善预后的临床干预目的。有学者研究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重症护理能够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为患者提供更加高质、令人满意的护理服务[3]。与上述分析一致,经本文研究可知,观察组预后优良率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更加明显,体征恢复优良,预后效果更加显著。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6%(P<0.05),表明观察组对医院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过程、治疗环境、心理护理及整体护理质量更加满意。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重症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疗效显著症,因此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郭莹,岳百慧,许梦怡. 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 河北医药,2016,38(21):3346-3348.
[2]刘敏,荣燕,翟飞飞,等.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探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1-4.
[3]杨文梓,汤丽丽,孙亮. 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的影响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212-215.
论文作者:马新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满意度论文; 重症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体征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