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仪化第二小学 211900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予以普遍关注的实践性课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读书交流课不是对故事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整本书的回顾、总结与提升,要与学生当下的生命相结合。带领学生在整本书中“走个来回”,先要能走进去,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形象和故事情节;还要能走出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锻炼自己的书面表达,促进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消化理解。
《夏洛的网》是一部描写关于友情的童话,这节读书交流课的目标主要紧扣三个方面:走进故事,抓住主要人物和典型情节回顾故事主要内容;通过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对作品主题、自己阅读体验的思考;通过主要人物形象评析,形成情感共鸣,对书中“爱”的主题进行提升。
围绕这三个教学目标,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思索:
一、梳理脉络,重温故事
1.“读书推荐”导入,对读书情况摸底了解,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和兴趣。
2.走近人物,走进故事。通过对最感兴趣的人物的交流,讨论中把握住两条主线:夏洛为威尔伯织了几次网,分别织了什么字,感同身受夏洛织网的辛苦;感知威尔伯的先后变化,感受他的成长,同时感受到友情的力量和爱的传递。要抓住细节设计话题,深入语言层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特色及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
3.升华感情,提炼主题。通过电影片段的再现,通过感人场面的回顾和对文字的有感情朗读,提炼出故事的主题,并将故事中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围绕“威尔伯是否配得上”和“夏洛是否值得”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整个故事去思考去评价。通过话题的层层推进,从具体到抽象、从浅显到深入,后一个话题成为前一个话题延伸、深化的自然,形成链状。这样的话题,能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在辩论中明晰,成为有思考力的读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寻找自我,链接生活
话题的设计要有延伸性,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追问现实生活,感受到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有影响和指导意义的。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其实生活中像夏洛这样无私地帮助朋友的人还有很多,下面请在你读过的、听过的或者看过的故事中去找一找。
2.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你的好朋友又是怎么帮助你的呢?
3.原来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的夏洛,老师相信你们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夏洛,把爱无私地奉献给别人,到时你也会惊奇地发现,你生活中的夏洛将越来越多。
将“爱”的主题延伸到生活中的事例,再联系到自己的身边事例,从“大爱”到“小爱”,再到“身边的爱”,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成长,学会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
三、分享启迪,交流方法
鼓励他们课后去演一演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去看一看故事改编的电影,去唱一唱电影的主题曲。通过“读书卡”、“名片”、“手抄小报”、“读后感”的展示,让学生明白除了课堂交流,读后分享的方式和途径还有很多种。展示学生自己的读后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分享,对学生的读书成果给以肯定和点拨,对读书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走近作者译者,推荐阅读
读完《夏洛的网》后可以延伸阅读怀特的另外两部童话名作《精灵鼠小弟》和《吹小号的天鹅》。这三本书都是同一位翻译家翻译的,通过对翻译家任溶溶的简介,推荐译者的其他翻译作品和其他儿童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推荐学生阅读某一作家的系列作品后,对这位作家的题材选择、语言风格、谋篇布局等方面有侧重地了解与评析,使学生对这位作家的创作特色有比较完整的一定深度的了解。打通了文本与儿童的隔阂,在阅读中汲取生命的营养。
在读书交流课上,遵循“兴趣第一,儿童本位”的原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和分享阅读收获的一个平台。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求同存异。读书交流课不同于教材中课文的教学之处在于它允许学生在阅读的某些点上“不求甚解”,教师不要人为拔高要求。教师只在某几个点上将学生阅读引向深入,体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这种自主阅读后的讨论,方式、氛围应该放松随意一些。要持一颗童心,打通文学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在交流中不仅要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更要引导学生和作者对话,和书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努力拉近作品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论文作者:卞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故事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话题论文; 本书论文; 兴趣论文; 《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