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给经济学和统计学研究带来了很多便利,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经济学研究的数理化取向依赖数据采信的科学化,大数据理论助推经济学数理化趋势向更深人方向发展。大数据理论为劳动经济数据统计及统计指标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劳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优化,要在指标设定、采集方法和数据使用上进一步优化,更加科学、有效地推动经济统计工作发展。本文就大数据在劳动统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劳动统计
引言
劳动工资,事关劳动者的生存与发展;劳动工资统计事关国家劳动用工政策和社会稳定和谐,十分重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工资状况结构越来越庞杂,传统的劳动工资统计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加以改革,需要引入新的理念和技术手段加以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大数据与劳动工资统计的融合发展,便成为新形势下劳动工资统计的一种必然的路径选择。
1大数据对统计分析方法发展的影响
大数据对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吗?数据的变化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程高度吻合的关系。数据的变化经历了数据的产生、科学数据的形成和大数据的诞生。统计学的产生发展就是对科学数据进行研究的过程,其方法有:基于实验数据产生的概率论、分布理论、回归分析方法、小样本分布理论和假设检验方法;基于观察数据产生的误差正态分布、最小平方法、相关分析法;由于得不到全体的数据,人们通过总体中部分个体的数据,来达到认识总体特征、继而进行统计分析的目的,进而产生了多种具体的抽样调查方法,用尽量少的样本得到尽量精确的推断。如今,随着进入智能化时代,数据的产生有了新的方法,各种设备每时每刻都产生大量的数据,不局限于最传统的纸媒,其形态也不局限于表格、文本。大数据的诞生必然不再像科学数据那样用传统的统计方法。由于采用全部数据,不强调因果关系,只是通过相关性发现存在的联系。庞大的数据无法通过目前的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的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决策的依据。其通过云计算采集数据、通过分布式处理技术处理数据、通过特定的存储技术(云)存储数据、通过感知技术形成结果。
2大数据在劳动统计中的应用
2.1构建广域多点的工资数据采集平台
要充分运用统计单位名录库和“一套表”联网直报的成果,对于规模以上单位,采用在线联网直报。至于行政事业单位、规模以下抽中单位要改变上交纸介质,由区(县)统计局专业人员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上录入的模式,开发创新构建广域多点的工资数据采集平台,由各单位在新开发的平台上采集数据,不仅能缓解在联网直报平台上,规模以上单位用户多的压力,而且不会导致关键数据丢失。国家层面要加快开发广域多点的劳动工资数据采集平台,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必须要加快基础配套,布好统计网络专线,配备好高性能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使劳动工资数据采集手段现代化、常态化。同时,全力推进商场、超市和电商等企业电子化记录在统计调查中的应用,加快研究开发企业电子化财务报表和生产经营记录自动导入统计联网直报系统的软件。加大对政府部门电子化行政记录的应用力度,进一步强化统计与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测绘等部门电子化行政记录数据导入采集平台功能,直接由调查单位用原始数据上报,实现统计过程高度可控,数据集中汇总、存储和多功能分析,为开展大数据抓取、处理和应用奠定基础,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共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优化数据采集的工作方式和统计工具,构建以劳动者个人为填报单位的劳动数据库
2015年国家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了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的差别,加上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劳动者社保账户逐步实现跨区域流转,建立以个人账户型的劳动数据库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可能。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手段,劳动者本人的就业、收人、参加培训等情况能够在大数据环境下直接采集,既可以避免劳动者流动造成的重复计算,又能够更加准确、如实地反映个体差异。当然,建立劳动者个人的填报系统是一个十分浩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对劳动者本人的素质有较高要求,而且对建设数据库的技术手段提出新的难题,目前现行分区域、分部门、分行业的社会保障系统,已经为未来的数据化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起点。
2.3劳动资源配置方面
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薪金设计,其目的都是劳动效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是传统统计方法对劳动效率的诠释。在大数据时代,统计不再拘泥于一个或多个指标,而是在现行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可能是具有某一类特质的团队领导直接影响整个团队完成工作的进度;也可能是由于季节变化影响某个阶段生产任务变化,导致了阶段性的冗员,如何优化人员配备,需要从大量历史数据中发现相关关系。大量的数据和不能量化的因素是传统统计学无法做到的,不拘泥于量化指标和因果关系使大数据摆脱统计方法的局限,发现更多意想不到的关联,这种关联的价值在于能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2.4创新工资数据发布方式,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公众对数据的重视和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低工资标准、就业率等统计指标的发布,不仅各级政府官员及其管理决策者关心,企业经营者同样需要。在政府和企业同样的价值需求下,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是确定在岗职工社保缴费基数、医疗费统筹基数、住房公积金缴纳基数、经济补偿金基数、工伤赔偿基数、人身意外伤害赔偿基数、最低工资标准、年度工资指导线、集体工资协商的基础,也是确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年度退休费调整标准的基础。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多少,上涨还是下降,对职工的当期和远期收入都有影响,把这些指标关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系统——工资大数据运用系统。基层统计部门要创新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数据的发布方式,要通过电视、新闻媒体、年鉴、公报、网站向全社会公布。以电子商务、即时通信、搜索引擎为主体的网络经济时代,社会年平均工资、最低工资、就业率等数据将实现全社会共享,增强其可视化、公开化、透明化和应用便利性,是政府所需、人心所向。
结语
大数据理论扩展了我们观察经济、社会现象的新思维、新视角和新方法,海量的大数据也为我们开展经济研究供应着源源不断的数据支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经济学的数理化趋势将会更加明显,劳动经济学的相关数据统计要因应变化,更新指标体系,优化采集方式和方法,强化数据统计分析的建模工具研究,最终实现数据采集和利用的高效和增值。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著.大数据时代[J].盛扬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2]陈倩.大数据背景下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技咨询,2016(21).
[3]田茂再.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重构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统计研究,2017(5).
[4]向书坚,平卫英.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研究生统计思想的培养[J].统计教育,2017(11).
[5]王华.经管专业中的统计学教学探讨[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7(7).
[6]徐春骥.提高“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6(15).
论文作者:刘轶伦,刘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数据论文; 劳动工资论文; 方法论文; 工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劳动者论文; 基数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