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人民医院眼科 661600
摘要: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AC,又称变应性结膜炎)是一类常见的眼表过敏性疾病,其主要是由I型及IV型变态反应引起。该病最主要的症状是眼痒,常伴有结膜充血、水肿和乳头、滤泡增生等体征。随着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其药物治疗也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对该病近年的中西医治疗概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过敏性结膜炎;治疗进展
1、前言
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又称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过敏原的一种超敏性免疫反应。其患病率约占总人口的20%。主要的过敏原为春秋夏季花粉、室内尘土、尘螨、多价昆虫、蟑螂、狗毛、大籽蒿、臭椿、法国梧桐等,其中多认为前3种过敏原最长见,但也有报道化妆品过敏已列居所有过敏原首位,而传统认为的过敏原所占比例有所降低。
2、现代医学治疗过敏性结膜炎
目前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以局部点药为主,主要可分为抗组胺药、稳定肥大细胞、双效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免疫抑制剂、激素及特异性免疫治疗。
2.1抗组胺药
临床常用的主要有0.05%依美斯汀(埃美丁)、0.05%左卡巴斯汀,均为选择性H1受体拮抗剂,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从而缓解眼痒、结膜充血等症状。
2.2肥大细胞稳定剂
常用的有4%色甘酸钠、0.1%洛度沙胺、0.1%吡嘧司特和2%奈多罗米,均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组胺和其他过敏介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其中色甘酸钠作用最弱,其余三种在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同时,亦可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他多种炎症细胞的活化,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血小板等。
2.3双效药物
此类药物既可抑制组胺与受体结合,又能稳定肥大细胞,故具有抗组胺与稳定肥大细胞双重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药物。
(1)奥洛他定:有临床研究报道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显效快、疗效好,且对眼部组织几乎无不良反应,是目前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一种较理想药物。
(2)酮替芬:其作用机制与奥洛他定相似,但在改善眼痒、流泪等方面不如奥洛他定。
(3)氮卓斯汀:亦有同时拮抗H1受体、稳定肥大细胞作用,从而抑制细胞活化及炎症介质释放,有临床报道盐酸氮卓斯汀1天2次就能起到最大的作用,所以也成为一些人们很好的选择,但与奥洛他定相比,其疗效略差。
2.4非甾体类抗炎药(non stemidalanti 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NSAlDs是环氧化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同时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从而发挥抗炎、止痛的作用。由于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较大,故临床不建议长期使用,但仍有应用及报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普拉洛芬:有报道表明,同时应用普拉洛芬与依美斯汀,不论在有效率,还是治愈率上,均比单独使用依美斯汀高,且用药过程中未见明显不适感与副作用。
(2)双氯芬酸钠: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为国内自制的NSAIDs类眼局部药物,并改良滴眼液制剂成分,已应用于临床。王欣等对90例(180只眼)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别给予0.05%依美斯汀滴眼液、0.05%依美斯汀滴眼液联合0.1%普拉洛芬滴眼液、0.05%依美斯汀滴眼液联合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结果表明NSAlDs能快速、有效缓解急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症状与体征,并且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与同类进口滴眼液的疗效相当,是一种有效、安全又经济的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辅助治疗药物。
2.5免疫抑制剂
顾名思义,免疫抑制即是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使机体对接触的抗原不敏感,从而减少症状的发生,其本质是干扰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包括以下药物。
(1)环孢霉素A:可以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活化,抑制颗粒蛋白、过敏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有研究报道,环孢霉素A是通过抑制Th2细胞活化来起作用的。亦有临床研究显示用1%的环孢霉素A治疗严重VKC,疾病早期在减轻症状、改善预后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而对于病程较长者,此药在控制症状及局部抗炎上亦有很大的疗效。
(2)他克莫司(FK506):是新一代的免疫抑制剂,可有效阻断钙调磷酸酶活性,继而抑制细胞因子的起始转录和T细胞的激活,并能扭转Th1/Th2失衡。一自身对照试验研究表明,FK506局部治疗顽固性春季角结膜炎安全有效,且其能明显改善严重过敏性结膜炎的眼痒、充血、流泪及异物感等症状。
2.6特异性免疫治疗
过敏性结膜炎,即变态反应性结膜炎,其发病关键是接触致敏原,所以从理论上说,避免接触致敏原是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而其反复发作的特点亦是因为不可能产生一个无致敏原的环境。临床常用的方法只是对症“治标”,远期疗效不佳,促使医者寻找“治本”的治疗方法——特异性免疫疗法,又称脱敏疗法,是使过敏机体对致敏原逐渐耐受,最终至不应答。
3、中医药治疗
3.1古代文献对过敏性结膜炎的记载
过敏结膜炎属中医“目痒”、“痒若虫行症”的范畴,它是以眼部发痒为主要特征的眼症,病变部位主要为胞睑内面及白睛,胞睑为肉轮,在脏属脾,而白睛为气轮,在脏属肺,故本病与脾肺关系密切。《太平圣惠方·治目痒急诸方》:“夫目痒急者,是风气客于睑眦之间,与血气津液相搏,使眦痒而泪出。”《秘传眼科龙目论·眼痒极难忍外障》:“此眼初患之时,忽然时时痒极难忍,此乃肝脏每有客风,胆家壅毒冲上所使。”《银海精微》:“痒极难忍者,肝经受热,胆因虚热,风邪攻充,肝含热极,肝受风之燥动,木摇风动,其痒发焉。”《世医得效方·眼科》:“痒极难忍,眼痒极甚,瞳子连眦头皆痒,不能收敛。此因清净腑先受风热得之,宜服驱风一字散。”
3.2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目痒”、“痒若虫行症”多由风、湿、热引起,亦可由血虚所致,相关的脏腑多为肝、脾。其治疗多从风、湿、热、血入手,采用祛风止痒、清热利湿、养血熄风等方药治疗。如风邪侵袭证,宜祛风散邪止痒,方用驱风一字散加减;风热壅目证,宜祛风清热,活血消滞,方用加减四物汤加减;脾胃湿热,兼受风邪证,宜祛风清热,除湿止痒,方用除湿汤加减;血虚生风证,宜养血熄风,方用四物汤加减。
4、结语
随着对AC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不断研发出治疗AC的药物及药物组合。临床实践中应针对不同病因和临床类型选择药物,改善眼过敏反应患者的症状,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并减少皮质类固醇的局部应用。眼部炎症会损害眼表,最终形成干眼症。因此,在药物开发方面,研制含有保护眼角结膜润滑剂的眼用制剂,以及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复方制剂将是本领域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刘亚男,史薇,赵欣.中西医结合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87.
[2]白敬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435-3436.
论文作者:廖文军1, 孙学文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结膜炎论文; 药物论文; 细胞论文; 抑制论文; 组胺论文; 变态反应论文; 滴眼液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上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