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山医院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肢体功能康复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诊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患者均进行了取栓术治疗,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例)和研究组(n=50例),对照组患者在取栓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取栓术后则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肢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4.0%,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肢体功能康复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急性脑梗死;并发症;肢体功能康复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突然中断供血引起的脑组织坏死的疾病,在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肥胖以及高血脂症人群中较为多发,该病起病突然,有耳鸣和眩晕感[1]。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主要是通过溶栓治疗和基础治疗两种,患者治疗后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2]。本研究鉴于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肢体功能康复情况,现有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诊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患者均进行了取栓术治疗,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例)和研究组(n=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40岁至69岁,平均年龄为(53.7±6.3)岁;病程4-31天,平均病程(12.33±4.98)天。研究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41岁至70岁,平均年龄为(53.8±6.5)岁;病程5-31天,平均病程(12.38±5.01)天。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中,且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取栓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以及提供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等。研究组在患者在取栓术后则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包括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即术后制动、术口护理、抗凝处理以及并发症护理。其中术后制动是护理人员定时给予患者按摩受压部位,将患者上肢撑高进行减压;还需用毛巾约束患者的术肢,由专人负责照看,确保术肢能够得以伸展,同时将患者固定在床位的栏杆上。术口护理,即护理人员需加压处理术口,包扎好伤口,并用盐袋或者沙袋压迫穿刺口,观察6小时,若未出现渗血现象则可解除沙袋;鞘管拨出后,护理人员需每隔30分钟检查一次患者的术口情况,若未出现渗血现象则改为每隔60分钟检查一次。抗凝处理,即护理人员需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同时耐心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讲解相关的抗凝事项,宣传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和家属的依从性,并叮嘱患者不可使用牛奶、豆浆等食物,防止腹胀。在并发症护理中,护理人员需协助医生对绷带进行拆除,严格观察患者的伤口,一旦出现破损或者血肿等情况,需处理及时。合理指导患者下床活动,确保患者活动时不会有出血的现象发生。
1.3判定标准
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情况采用以Fugl-Meyer运动量表即FMA来评定,其中满分为100分,患者的恢复情况越好,分值也越高。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
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4.0%,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n(%)]
3讨论
目前有研究显示,采用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DSA取栓术较为常用[3]。但有研究表明,DSA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后,容易导致皮肤破损、脑出血和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4]。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进行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4.0%,可见,针对性护理干预即采用术后制动、术口护理、抗凝处理以及并发症护理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而肢体功能康复情况评分对比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的FMA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FMA评分,由此可知,采用术后制动、术口护理、抗凝处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情况。
综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邢玉平.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A01):410-411.
[2]杜波,胡迪.急性多灶性脑梗死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护理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A01):441-442.
[3]蔡少青,曾艳,杨露.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8,47(2):258-259.
[4]徐敏,魏慧,杨红燕.1例急性脑梗死伴血小板减少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509-511.
论文作者:李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术后论文; 发生率论文; 针对性论文; 脑梗死论文; 肢体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