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 40001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120例肺结核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同时对观察组的患者加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效果优良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率,值得广大护理人员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肺结核;心理护理;护理干预
肺结核比较常见和多发,其治疗和护理措施一直都为人们所关注。为了分析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现对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同时对观察组的患者加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120例肺结核患者是由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有38例、女性患者共有22例,各占总数的63.3%、36.7%;年龄在24-68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43.6±7.6)岁;临床分型为I型肺结核的共有13例、II型肺结核的共有27例、III型肺结核的共有20例,各占总数的21.7%、45.0%、33.3%。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有36例、女性患者共有24例,各占总数的60.0%、40.0%;年龄在22-67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42.4±6.8)岁;临床分型为I型肺结核的共有14例、II型肺结核的共有25例、III型肺结核的共有21例,各占总数的23.3%、41.7%、35.0%。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①监测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跳、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等体征和指标,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不良情况应立即上报医师并给予及时处理;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和防治措施,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③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合理控制患者的饮食,必要时可专门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一份营养食谱,叮嘱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刺激性食物;④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加强环境管理,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安静、空气清新及温湿度适宜,给患者创造一个优良的养病环境;⑤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成分、用法等等,并对患者做好药敏测试。同时对观察组的患者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如下:首先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后即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与患者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并通过日常对患者的密切观察来掌握其精神情绪,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排遣抑郁、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并多多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给予患者积极向上的心理引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情,从而有利于改善预后。
1.3 评价标准
护理效果优秀:患者主动积极参与治疗情况较佳,病情改善显著,精神情绪较佳;护理效果良好:患者主动积极参与治疗情况良好,病情有所改善,精神情绪良好;护理效果较差:患者主动积极参与治疗情况较差,病情没有改善或加重,精神情绪不佳。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临床研究中所记录的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所有计量资料均采取t检验,对所有计数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效果优良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临床数据对比可详见表1。
3 讨论
肺结核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它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近二十年来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病老人小孩均可得,发病时可缓可急,主要症状表现为低热、盗汗、咳嗽、多痰、消瘦、胸痛、乏力、纳差及呼吸困难等。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肺结核患者的预后,但常规护理往往忽视了对患者心理的干预,事实上患者的心理情绪等因素也对其病情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才能够提高护理效果。
根据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出研究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率,值得广大护理人员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红.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4:1981-1982.
[2]王莉端,潘琴,陈荣. 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广东医学,2014,11:1802-1804.
[3]谢菲. 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理质量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5,01:136-137.
[4]王妍,陆英.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研究[J]. 当代医学,2015,03:124-125.
[5]陈英丽. 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理质量的影响[J]. 现代养生,2015,16:251.
[6]邹新花,张尊敬,杜一琴,叶敏捷. 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2012,03:281-282.
论文作者:屈双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6
标签:患者论文; 肺结核论文; 心理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