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典诗文,渗透情感教育论文_程锦瑜

品读古典诗文,渗透情感教育论文_程锦瑜

————浅谈高中古诗文教学

程锦瑜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四中学

摘要: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有的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有的蕴涵了宁静淡泊的隐士情怀,有的包含浓浓的亲情等美好的情感,教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教育,进一步促成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情感 鉴赏

新时代的高中生,独生子女偏多,个性鲜明,普遍存在着对人、对事冷漠,等情感缺失的现象,以自我为中心,偏执,目无尊长,缺乏责任感等是当今一些孩子的特点。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而高中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古诗文在对学生的情感的熏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古诗文在高中课本中的比例逐渐加大,从必修课本到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先秦诸子散文》等都摘选了许多经典的古诗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健康美好情感的陶冶、得到人生的启迪。本文就从以下三点谈谈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古典诗文,获得情感教育。

一鉴赏人物形象,激发家国情怀

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现代的人精神素养极度匮乏,尤其是当代高中生,许多学生没有理想和信仰,对生活、生命显得很随意,懒懒散散,生活安逸,缺乏奋斗动力,年轻一代家国情怀远不如老一辈那么浓重。怎样帮助高中生树立远大理想,使他们能够成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了教育的重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塑造了诸多鲜明、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在鉴赏的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地会受到感染,得到启示。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鉴赏诗文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如读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让学生去想象和体会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站在汨罗江边,仰天长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痛,《廉颇蔺相如列传》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物形象,如蔺相如的宽容、国家利益至上、不计前嫌,廉颇的知错能改,顾全大局,都是基于“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前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苏武传》中苏武留胡不受辱,杖汉节雪地牧羊,苦忍十九年,成为富有名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典范。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面对破碎山河,想建功立业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孤独苦闷的爱国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越王勾践》中勾践卧薪尝胆,为兴国,强国而努力地奋斗,坚持。通过这些古诗文中经典人物形象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反复诵读,品味诗文意蕴,感受亲情

社会在进步,但人与人之间似乎变得越来越冷漠了,因为亲情的缺失,一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目无尊长。这样的例子新闻中多有报道。高中课本中不乏有许多反映亲情的经典诗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悟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特别重视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人的感情和诗歌的韵味往往正是反复吟诵表达出来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逐渐深入到诗词的核心。李密的《陈情表》就是一篇学习的典范。作为蜀汉旧臣,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闻名于乡。但他因侍奉与其相依为命的祖母而多次未去应召。后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急切,于是写下了这感人至深的《陈情表》。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读来令人潸然泪下,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人言“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教学中可以播放名家示范朗读,也可以由老师范读,让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优美的声音,最后学生再声情并茂地朗读,仔细咀嚼品味,进入诗中情境,感受李密的至情至孝。特别是读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些文句时,学生也为之动情,在感动于李密的祖孙情的同时,领悟到亲情的伟大。还有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在读到“儿寒乎?欲食乎?”时,学生也被归有光回忆母亲在世时对孩子问寒问饥,关切爱护的无限深情触动,联想到自己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感恩父母的教育。教授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抓住文中的诸多表达情感的虚词“乎,也、以、邪”等,去领会作者痛失侄儿的生离死别透彻心扉的无限悲痛之情。儒家的仁爱思想中的孝悌之义也是亲情的体现。孔子说,孝顺父母和敬爱兄长是仁爱的根本,如《论语》提到的,“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不敬,何以别乎”。孟子也提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的境地。精选这些儒家经典语录,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多读,多体会。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领悟亲情的真谛。

三创设情境,运用相关文化活动,培养健康美好情感。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自身生动的语言引导,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积极创设诗歌情境,将抽象的文字化为具体可感的视觉听觉的图像,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播放一些传唱较广的利用古典诗词改编的现代流行歌曲,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诸多用古诗词改编的影视歌曲等。还有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经典曲目,用新的音乐形式与诗人隔空对话,借助流行歌曲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让枯燥的古诗文变得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音乐中感受作品的魅力,去领会古典诗词中健康美好的情感。如《將进酒》中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的豪情和自信。《明日歌》中“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激励学生珍惜时光,产生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感。听乡村教师和孩子演唱的《苔》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感受平凡生命力的旺盛和顽强,激励学生不断向前的动力。课外布置学生各种专题的研究性学习,如以作者为专题,整合诗词,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去领会作家作品中渗透的情感,如从李白和苏轼的诗中学到了面对逆境时的旷达,乐观;陆游和辛弃疾的忧国忧民,对理想的执着;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孟浩然的隐逸情怀……还可举办古诗文竞赛,配乐诗朗诵等多样化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理解作品的内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多种积极健康的情感。

高中语文课本中那些文质兼美的古诗文,都是作者借此来反映社会,流露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对祖国壮丽山河的喜爱,有表现奋激抗敌,保家卫国的决心,有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对亲情的渴望,有对理想的执著和坚定等。因此在古诗文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的同时,也使他们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形成健康的思想和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容.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

[2]章李鸽.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4

[3]侯玉珍《阅读鉴赏评论》[M]中国铁通出版社,2001

论文作者:程锦瑜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品读古典诗文,渗透情感教育论文_程锦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