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奈尔与美国陆军作战师改革(1917—1945)
★ 刘 忠
摘要: 从1917年远征法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适应、准备和赢得战争,美国陆军以机械化为方向,以标准化、合成化为重点对作战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强势崛起。麦克奈尔全程参与、推动和领导了这次大改革,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陆军的大脑”,美国“地面部队的总设计师”。
关键词: 麦克奈尔 美国陆军 作战师 改革
Gen.McNair and Reform of U.S.Army Divisions from 1917 to 1945
20世纪上半叶是美国陆军迅速崛起的时期,也是英才辈出的时期。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中,美国陆军由一支小型边防军迅速成长为世界性的强国军队,得益于以机械化建设和战争需要为指导,以作战师为重点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并由此形成了为战而改、边战边改、战后必改的优良改革传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莱斯利·麦克奈尔全程参与和主导了作战师的改革,并因其卓越的工作和贡献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陆军的大脑”,美国“地面部队的总设计师”① Christopher R.Gabel,The U.S.Army GHQ Maneuvers of 1941, U.S.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Washington, D.C.1992.p.14. 。
一、美国远征军方块师
莱斯利·麦克奈尔,1883年5月25日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镇,是苏格兰移民后裔。1898年进入明尼苏达商学院攻读机械工程学位,在校期间表现出很高的数学天赋,并因满头白发得绰号“白种人”。1900年春从商学院毕业后,麦克奈尔进入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表现优异,毕业后先后到野战炮兵部队和军械部任职。1916年,约翰·潘兴率领美国远征军入侵墨西哥时,麦克奈尔任第4炮兵团连长,由此与潘兴结缘。当时潘兴的远征军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高级军官年龄过大、作战经验不足,缺乏作战指挥和战场勤务、通信方面的能力。为此,潘兴将很多不能胜任的高级军官调离岗位,麦克奈尔和乔治·马歇尔等一批年富力强的初级军官得到重用和提拔。
这一时期正是美国陆军大转型的关键期。由地区性强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的美国迫切需要一支强大的陆军来“开拓其世界大国的冒险事业”② [美]拉塞尔·韦格利:《美国陆军史》,丁志源等译,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第304页。 ,1898年的美西战争正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关键一战。美西战争结束后,在新任陆军部长鲁特的领导下,陆军根据在战争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构建起了现代陆军的雏形。但当时美国陆军的任务主要是征服土著印第安人和对墨西哥的边境作战,缺少强大的战争对手和紧迫的战争威胁做牵引,改革继续深入的动力不足,在部队规模、组织动员、指挥作战和装备后勤等方面仍远落后于欧洲强国军队。
(1)K2O:1~3质量及分子9.8、99-9.1、97-6.8、72;4~6质量及分子9.7、103,6.6、70,9.197;7~8质量及分子11.2、119,8.2、87;
黄油、猪油样品溶解后摇匀,倒入体积为10 mL小烧杯中,放于温度为80℃的水浴锅中水浴30 min。参照AOCScd16-81标准(直接NMR方法),将6 mL样品倒入内径0.8 cm的固脂管中,采用连续分析法在测定温度下水浴恒温一定时间后,将样品放于小核磁共振仪中,测定温度依次10℃、20℃、25℃、30℃、40.0℃测定温度保温时间均为30 min。
从一战战场返回国内后,麦克奈尔先后到陆军步兵与骑兵学校、普渡大学后备军官训练团和野战炮兵学校任职,这使得他有时间和精力集中研究军事和作战问题。在此期间,麦克奈尔曾作为莱斯特委员会的成员,参与解决一战时远征军遇到的为攻击步兵提供机动火力支援的问题,并短暂地担任过美国陆军夏威夷军区负责作战的助理参谋长,负责拟定联合防御计划以应对日本对瓦胡岛可能实施的海空攻击,这是当时美国主要的战略关注点,麦克奈尔的出色工作为他赢得了良好声誉。1936年,陆军决定将第2步兵师作为试验师进行三三制编制试验,需要有才能的人来领导试验师进行客观的试验和组织创新,这时陆军领导人想到了麦克奈尔。1937年6月,麦克奈尔被任命为试验师的参谋长。① Mark T.Calhoun, General Lesley J.Mcnair—Unsung Architect of the US Army,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016.p.158. 在试验过程中,麦克奈尔根据陆军部和各兵种院校提交的有关机动能力、火力、作战正面、持续战斗能力等问题清单,分六个阶段展开试验:一是在驻地进行组织和预备训练,二是连以下分队进行训练和测试,三是营、团两级及其支援单位进行训练和测试,四是师进行集结,五是对组成的战斗队进行测试,最后是对师进行整体测试。麦克奈尔对测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都进行审查,几乎在所有相关文档上都签了名,为作战师改革方案的最终出台做了大量详实、细致的工作。1939年3月,出于对麦克奈尔在过去两年的能力和工作的高度认可,并考虑到步兵师三三制改革试验已基本完成,陆军参谋长马林·克雷格和副参谋长马歇尔指派麦克奈尔去领导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对学校的课程进行重大修改和强化战时动员的内容,使毕业生能够适应即将到来的机械化战争。作为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院长,麦克奈尔能够监控三三制步兵师组织编制调整的最新进展,努力促使陆军根据最新情况修改条令,确保学校的课程能使学生与陆军组织和条令的最新变化保持一致。② Mark T.Calhoun, General Lesley J.Mcnair—Unsung Architect of the US Army,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016.p184.
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改革探索
1939年9月16日,升任陆军参谋长的马歇尔批准了三三制步兵师结构,美军按照三三制重组了第1、第2、第3步兵师,新建了第5、第6步兵师。③ John B.Wilson, Maneuver and Firepower: The Evolution of Divisions and Separate Brigades, U.S.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Washington, D.C., 1998, p.133. 与方块师相比,三三制师取消旅一级,减少1个步兵团,人员压缩到1.5万人。师下设3个三营制步兵团、师属炮兵指挥部(辖3个榴弹炮营、1个通用支援炮兵营)、摩托化工兵营和军需营等,大幅度增加了卡车的数量,实现完全摩托化。步兵团各自配属1个榴弹炮营组成师的3个战斗队,师属炮兵和步兵团反坦克连的火炮都可用作反坦克火力。麦克奈尔在新编制中初步实践了“入池”思想,即将坦克、防空炮及大量的勤务和支援单位都放进“部队池”,由军和集团军统一指挥,作战时按需要配属给师,以精干师级作战力量和提高各单位的使用效率。由此,三三制步兵师改革初步成型。改革在减少指挥层级、精简人员的同时,增强了反坦克火力,以汽车取代畜力大幅提高了摩托化水平,适应了机动和火力致胜的战争新特点。
⑱蔡春、朱荣、蔡利:《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探讨——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观的视角》,《审计研究》2012年1期。
方块师改革方面,陆军也长期停留在论证和争吵阶段,改革阻力大进展非常缓慢。③ 对方块师进行三三制改革的矛盾焦点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高层军官的阻力。很多高层军官都参加过一战,他们更倾向于成熟的方块师。而三三制师属于新生事物没有实战经验,大量部署有很大风险;二是三三制师规模较小。批评者认为其进攻兵力少火力弱,过于依赖外部支援;三是对高级军官职位的影响。取消旅一级也意味着准将位置的减少,断了很多上校军官升迁的台阶。 一战后,美国远征军和陆军部都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对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仅1918年12月到1919年6月间,远征军就召集了20多个委员会,每个委员会都要根据战斗经验对战后陆军的重组、装备采办和条令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报告建议。改革方块师的问题成为讨论的焦点,也得到了德高望重的潘兴的支持,但在改革的具体方案上却难以取得一致意见。④ 战后追随潘兴的传统主义者认为具有高度机动性的步兵依靠步枪和刺刀就能赢得未来的战争;以萨默罗尔少将为代表的火力倡导者,主张进攻行动取决于步兵冲击前使用决定性的火力来摧毁敌人的防御;而另外一小群人倡导合成化的兵种,将所有单位都组成一个战斗编组,这样陆军就能够得到大量的火力支援,包括自动步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37毫米火炮和具有机动性的榴弹炮。 直到1939年,美国制定了“先欧后亚”战略,明确以希特勒德国为主要战略对手,以德军为主要作战对象,马歇尔、麦克奈尔和查菲相继成为陆军的主要领导人后,装甲部队的建设才提上日程,作战师的编成改革由此进入了快车道。
1917年4月,美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潘兴组织远征军开赴法国战场对德作战。麦克奈尔作为美国远征军第1师负责训练的助理参谋长,与负责作战的助理参谋长马歇尔一道前往法国,由此开启了两人不同寻常的交往。为应付一战这种大规模的战争,陆军的主要作战单位需要由团一级向师一级扩展。为此,远征军主要编成了2旅4团制的步兵方块师(因师、旅、团三级展开后呈方块形状而得名),师下辖2个两团制步兵旅,1个野战炮兵旅和工兵团等,人数高达2.8万人,几乎是德国和英法盟国步兵师人数的2倍。陆军之所以编制大规模的作战师,出于多种考虑:一是因缺少训练有素的军官,潘兴决定控制师的数量来减少军官的需求量,以使有限的合格军官能配满师一级;二是用人数上的优势弥补战斗能力和战斗经验的不足,保持远征军组织和作战的独立性,防止被打散后加强到英国师和法国师中去;三是为适应美军野战条令的战术需要,即对敌坚固阵地实施突破需要大量人力提供持续作战能力;四是通过1914年以来的战争观察,陆军认为火力的增强使阵地战的伤亡率迅速攀升,需要充足的人力补充。投入战场后,美军方块师的人数优势得到一定体现,但过于臃肿,指挥层级多、部队机动性差的问题更突出。西线战场的观察和实践,使麦克奈尔对陆军的改革问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即和平时期陆军在组织、编制、训练和战争准备方面的不足严重限制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并直接导致了远征军的重大伤亡,亟需战后进行深刻总结和大胆改革。一战结束后,美国陆军和政治精英层在改革的必要性上达成共识,进而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改革努力。
作为机械化军事革命的开端,一战充分显示出坦克、飞机等机械化兵器的作用和巨大发展潜力,并在一战后引发了德、苏、英、法等欧洲强国的机械化军事革命。但一战后的美国陆军仍是落伍者,装甲部队建设迟迟开展不起来,方块师的改革一直推进不下去。
1941年9—11月,美军在路易斯安那和卡罗来纳举行了第二场演习,麦克奈尔中将担任总导演。演习的参加人数占陆军总兵力的一半,耗资2000万美元,61名士兵在演习中丧生,演习的规模和对抗激烈程度都史无前例。在麦克奈尔的要求下,演习不预设脚本,只给参演双方基本情报和总体任务,尽可能使用实装而不是“一个人手举一面旗就代表一辆坦克”④ “No More Phony Maneuvers”, Times, 16 June 41.p.19.转引自 Christopher R.Gabel, The U.S.Army GHQ Maneuvers of 1941, U.S.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Washington, D.C., 1992.p.49. 。整个演习连续不间断进行,直到决出胜负后再复盘点评。演习的结果再次证明了装甲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和强大的突击力,其中巴顿指挥的第2装甲师直捣蓝军司令部,俘虏了蓝军司令德拉姆中将。同时演习也表明,面对反坦克火力和战术的快速进步,装甲师的编成结构不合理:轻型坦克偏多,中型和重型坦克偏少;坦克兵偏多,步兵和炮兵偏少。在卡罗来纳演习中,2个装甲师的760辆坦克在大约等量自行反坦克炮的打击下一度停滞不前⑤ Christopher R.Gabel, The U.S.Army GHQ Maneuvers of 1941, U.S.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Washington, D.C., 1992.pp.170~ 171. ,说明在强大的反坦克火力威胁下,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步兵和炮兵的有效保护与支援,坦克兵将难有大的作为。12月3日,陆军召开会议对演习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4天后日本突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
1940年5月,为检验新的三三制步兵师和装甲试验部队,陆军开始在路易斯安那进行第一场大规模演习。演习中,由第1、第5、第6步兵师组成的第4军,与由第2步兵师和第1骑兵师临时组建的第9军进行军级规模的对抗。演习暴露出美军在指挥、战术和装备上存在严重问题,同时证明了三三制步兵师改革方向的正确性,以及装甲部队相比于步兵和骑兵等传统兵种具有特有的优势和潜力。演习期间正值德军机械化部队进攻英法盟军,演习结束时英法已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战争的残酷事实有力地驳斥了美军中坚持认为闪击战只适合对付波兰这种二流军队的那部分人,统一了机械化建军的思想。随后美军正式组建了第1和第2装甲师,确立了装甲兵独立兵种的地位,任命查菲为首任装甲兵司令。骑兵出身的查菲仿造德军设计了装甲师,师下辖1个装甲旅、1个步兵团、1个野战炮兵营和1个工兵营,共12697人,381辆坦克。战术上,查菲强调装甲力量的任务是冲击、突破和翼侧包抄,因此将轻型和中型坦克营的比例确定为3∶1,作战中两个轻型坦克团负责纵深突破,中型坦克团提供掩护和支援,这反映出“装甲师的战术条令还是骑兵的固有传统,即强调冲击力和速度而不是合同作战”① Christopher R.Gable, World War II Armor Operations in Europe.In George F.Hofmann and Donn A.Starry ed., Camp Colt to Desert Storm: The History of U.S.Armored Forces,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9, p.146. 。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而且受到各个因素阻碍的综合结果,因此要求教师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利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设计出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听力训练策略。
三、两次大规模对抗演习
与此同时,陆军以第7骑兵旅为基础组建装甲试验部队第1骑兵师,并组织大规模的对抗演习来测试装甲师和检验步兵师。
一战时美军曾组建了装甲部队,但大战一结束就被裁撤,为数不多的装甲力量被分散到步兵和骑兵中。1920—1932年间,每年投给装甲部队的16.7万美元经费仅能购买两辆MKVIII中型坦克。由于受标准架桥设备7.5吨承重的限制,美军基本放弃了发展中型和重型坦克,而是选择发展轻型坦克。① 美国陆军部的发展计划要求轻型坦克不超过5吨、中型坦克不超过15吨。这些重量限制是为适应国家和陆军的舟桥承重限制要求,以及出于对轻型坦克便于运输的考虑。 为此,陆军部拒绝了发明家克里斯蒂设计的15吨中型坦克,后者转而把一部分坦克底盘卖给了苏联,苏军借此生产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最好的中型坦克T-34。② 参见[美]拉塞尔·韦格利:《美国陆军史》,丁志源等译,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第429页。 后在查菲的强烈建议下,美国陆军才于1932年成立了试验部队第7机械化骑兵旅,进行了一些装甲战方面的探索。
同时,为解决训练大量新动员的作战师的问题,1940年7月,陆军部组建陆军总司令部,负责对美国动员的所有野战部队的组织、训练和装备情况进行全面监督,麦克奈尔被任命为总司令部参谋长。② 1940年,陆军部以潘兴的美国远征军参谋部为原型组建了总司令部,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兼任总司令部总司令。为减轻一身二职的负担,马歇尔选择麦克奈尔为总司令部参谋长,全面负责总司令部工作。 1940年12月,刚组织完演习的麦克奈尔晋升为少将,但军衔和职务的矛盾仍很突出。作为总司令部参谋长,麦克奈尔要经常与5名中将和35名少将打交道,并在即将举行的更大规模演习中担任总导演,需要更高的军衔。在马歇尔的强烈建议下,1941年6月罗斯福总统批准麦克奈尔晋升中将,由此他的权力和威望得到了大幅提高。在总司令部里,为保证工作效率,马歇尔强调参谋军官的年轻化,将任职年龄限制在50岁以下。麦克奈尔坚持组织的小型化,最初总司令部只有7名军官,到了1941年7月,尽管陆军部授权编制人数达到了156人,职责任务开始大量增加,参谋人员也只增加到64人。③ Mark T.Calhoun, General Lesley J.Mcnair—Unsung Architect of the US Army,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016.p.218. 年轻化和小型精干的总司令部里都是一些精力旺盛、富有创新精神的军官。
从本文所得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河南省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率、老龄人口抚养比和卫生机构数量高度相关。
1942年3月,陆军根据演习暴露出的问题对装甲师进行了大幅改革:取消旅一级,编2个装甲团、1个步兵团和3个炮兵营;战时以装甲团为基础编成2个战斗指挥部,每个指挥部下辖1个装甲团、1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装甲师的坦克、步兵和炮兵营的数量比由之前的8∶2∶2调整为6∶3∶3;中型和轻型坦克营的比例由1∶3调整为2∶1。重组后的装甲师减少了指挥层级,增强了火力和防护力,强调以营为单位进行步坦炮合成作战,而不再坚守1940年的装甲骑兵作战传统。
四、战时的标准化、合成化改革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全面参战,美国陆军面临着在短时间内组建大量的作战师并向海外大规模投送的压力,“时间”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诚如马歇尔所言:“这个国家的安全更多地依赖时间——把我们的巨大资源组织起来的时间以及将这些资源投送到海外从事一场世界性战争的时间”① General Marshall's VICTORY REPORT: Biennial Report of the Chief of Staff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1943—1945, to the Secretary of War.Distributed by Mountain Grove Post No.4197 Veterans of Foreign Wars, Mountain Grove, Missouri.p.8. 。为使陆军参谋长能够从行政事务中脱离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作战问题,陆军部在1942年3月进行了重组,在撤销陆军总司令部的同时建立了陆军地面部队司令部、陆军勤务部队司令部和陆军航空队司令部三个平行的职能司令部。麦克奈尔领导下的陆军地面部队司令部承担训练美国本土部队,并将其人数从当时的78万人扩充到1943年7月的220万人的艰巨任务。② Mark T.Calhoun, General Lesley J.Mcnair—Unsung Architect of the US Army,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016.p.250. 在船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确保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装备、训练和向海外各战区投送大量部队,麦克奈尔创造性地提出了“标准化”的思想,即按照标准化的编制装备表新建和重组步兵师与装甲师。
麦克奈尔认为,师是基本的标准化作战单位,军和集团军是“特遣部队”,平时只设置指挥机构,无须保留建制部队;战时根据任务需要从标准化作战师中抽调部队临时编组即可。关于步兵师的标准化改革,麦克奈尔明确了“精简”和“入池”两项原则。精简就是限制师的规模,最大程度削减非战斗人员和装备。入池则通过全面实践“部队池”的原则来精干作战力量,最大限度上削减作战师的规模。重组后的步兵师减少了1200多人,作战时通常配属一个半坦克营和其他支援分队。1943年8月,陆军要求所有的步兵师开始采用新的编制结构。
关于装甲师的改革,麦克奈尔不仅强调标准化,而且更加强调合成化。1943年初在卡塞林山口战役中美军首战失利,暴露出装甲师在坦克性能和反坦克火力等方面都落后于德军。战役结束后,麦克奈尔及时听取战区意见和总结教训,对装甲师进行大幅改革重组,取消团一级编制,将作战单位整合为13个营;取消轻型坦克营,将坦克、步兵和炮兵营的数量比调整为3∶3∶3③ Christopher R.Gabel, World War II Armor Operations in Europe, In George F.Hofmann and Donn A.Starry ed., Camp Colt to Desert Storm: The History of U.S.Armored Forces,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9, pp.154 ~ 155. 。战斗中,装甲师下辖2个由坦克、步兵和炮兵营组成的战斗指挥部,剩余力量编为预备队。整编后的装甲师减少了3000多人,坦克减少到263辆,为方便后勤保障减少了车辆种类。1943年9月,新的编制表出台,装甲师开始以此为标准调整编制。整个战争期间,美军在欧洲战区的16个装甲师占美国对德地面作战部队总数的近1/4④ 美军欧洲战区的部队作战序列和装甲师编制情况,见General Marshall's VICTORY REPORT: Biennial Report of the Chief of Staff of the United States Army, 1943—1945, to the Secretary of War.Distributed by Mountain Grove Post No.4197 Veterans of Foreign Wars, Mountain Grove, issouri, pp.52 ~ 53. ,这些装甲师中的步兵全部乘坐半履带车,师属炮兵装备为坦克底盘改装的自行火炮,机械化、合成化程度明显高于德军装甲师。
五、结语
尽管麦克奈尔主导的美军作战师改革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大量精简导致师的独立作战能力不强,入池的做法不利于合成化训练,特别是他所确立的标准化原则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战区的特殊需要,但这些指责和批评对于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麦克奈尔来说难免过于苛求。总体来看,美国陆军作战师的改革没有照搬德军和苏军编成大集群机械化作战力量的经验,而是根据机械化战争的普遍规律,立足自身国情军情,结合战场实际,边建边战、边战边改,短时间内先后组建了89个以步兵师和装甲师为主的合成化、标准化的作战师,走出了一条美国特色的机械化陆军转型建设之路,这就是最大的历史贡献。麦克奈尔所强调的精简、入池,以及组建步兵师的团战斗队和装甲师的战斗指挥部这种任务部队的思想,符合了机械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和战场的特定需要,进而奠定了二战后美国陆军部队编成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 E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883-(2019)03-0106-05
[作者简介] 刘忠,南昌师范学院讲师、军事科学院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专业博士后。
[责任编辑:肖石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