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湘西地区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湘西地区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困境与对策

吴力 李志红(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摘要: 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业是一种协同关系,两者的结合一方面促进了旅游业的多元发展;另一方面对我国优秀民族体育文化起到了保护与传承作用。湘西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民族体育文化底蕴浓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以及人文体育旅游资源,但其实际开发仍具有较大的空间。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与逻辑分析法,旨在探究其开发的优势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湘西地区;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湘西地区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又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在经济开发方面,旅游业成为湘西地区必不可少的一个朝阳产业。但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美好,纯粹自然景观的欣赏已不能单独成为湘西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定位,独具一帜的民族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协同发展成为了大势所向。民族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西地区可以充分挖掘当地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具备湘西文化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不仅可以创造经济收入,还能保护、传承传统的体育文化。[1]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重视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限制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信息化建设所需资源不足。若要完善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构建,应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加投入力度,尤其是各企事业单位应在这方面建设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并加强与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的有效沟通,以保障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得到领导者的足够重视以及资金能够得到连续与充足的供应。

一、湘西地区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

(一)国家政策优势

湘西地区不仅是湖南省重点开发的区域,也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其中湘西州和张家界两区一县还被国家纳入比照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范围,[2]相关部门也陆续颁发了一系列促进湘西地区发展民族体育文化旅游业的战略。例如,2017 年《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中表示要繁荣发展民俗、人文、历史文化,支持依托张家界和崀山神奇山水地质景观、湘西民俗文化、怀化胜利文化等,举办各类文化节会和开展特色节庆活动,并加快民族特色体育发展,积极开展群体性、观赏性体育活动,鼓励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2011 年《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年)》中表示,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实施特色民族村镇和古村镇保护与发展工程,形成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旅游村镇和跨区域旅游网络。

(二)自然资源优势

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其中不仅有鬼斧神工天子山、绝壁高耸八面山、雄冠湘西斗篷山、香火缭绕太平山、道教圣地五雷山、洞门大开天门山以及名闻清史腊尔山等山地资源;[3]更有沅水、澧水、酋水、灵溪水、双泉水、沱江、五道水等丰富的水资源,为湘西地区开展旅游业提供了优质的自然基础。同时,正是由于湘西地区四面环山,地势复杂,部分地区和外界接触较少,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形成和保存独特的民族体育文化提供了可能。

(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优势

湘西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回族等三十几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下,湘西地区少数民族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苗族的鼓舞、上刀梯、打猴鼓等;土家族的摆手舞、毛古斯、扭扁担、板凳龙等;侗族的芦笙舞、抢花炮、打陀螺等;瑶族的打霸王鞭、打铜鼓、踩高跷等;回族的打铆球、术球、踏脚等;白族的抢贡鸡、九子鞭舞等等。这些民族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健身、娱乐、教育价值,还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四)旅游业发展优势

在现代化背景下,我国民族体育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文化冲突下民族体育文化的弱势走向,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民族体育文化人才的缺乏上。从现代化与传统体育文化来看。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我国相对封闭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了巨大创伤。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体而言,保留下来的大多是符合现代审美、当代人的需要以及具有鲜明民族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政策支持等特点的项目。反之,那些不具备以上优点,并且单个民族独有的项目就有消亡的危险;从现代体育文化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来看。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进攻下,我国传统体育随着参与人数的减少,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从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影响来看,当代青年趋向于走出大山,出现了部分民族体育文化后继无人的现象,这对当代参与民族体育项目人数本就骤减的状况来说,无疑是双重打击,也给当地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考虑中长期电量合约分解的调频备用市场机制//董力,高赐威,喻洁,滕贤亮,涂孟夫,丁恰//(14):61

狗肉火锅是湘菜中的一大名菜。狗肉火锅必须选用新鲜壮年狗,加工时经过多次焯水,并投入近20种药材和调料,因此只感到狗香扑鼻,全无腥膻气,而且辣得过瘾。烹调前再加入一味西洋参,不仅能提高火锅品位,还可平衡狗肉热性,吃来更加滋补可口。

二、湘西地区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困境

(一)生态环境背景下,民族体育文化分布零散,难成体系

通常认为民族体育文化由三层结构构成,即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以及体育精神文化。其中,体育物质文化是表层基础;体育制度文化是中介和关键;体育精神文化是内核,保证和决定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制度文化的发展方向。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餐文化”背景下,为了经济效益去过度迎合大众的“口味”而导致产品庸俗化的现象、在表演中只求外在形式,穿戴上某个民族的服装,就贴上民族特色的标签等现象不乏出现。缺乏或夸大扭曲文化内涵的表演在短期内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们迟早会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最终面临惨痛的失败。民族体育文化旅游需要商业化,但对度的把握是我们当下要深思的重要问题。

(二)现代化背景下,我国民族体育文化面临重重挑战

当前,是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涌入旅游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基础,也为湘西地区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机遇,例如云南和广西以当地原生态民族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当地居民为演员主体,推出的《东巴乐舞》《香格里拉》《云南·映象》及《印象·刘三姐》等表演,区域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是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典范。[4]

由于地理位置等其他因素导致湘西地区民族体育文化分布零散,难以形成体系。通过仔细梳理并归档记载当地各民族体育文化,不仅可以查漏补缺,丰富湘西地区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也有利于将世代口口相传的体育文化用更保险的方法——文字记录下来,有助于后人查源追溯。另外,建立“活的”博览馆是指要渲染民族体育文化氛围,就是要让民族体育文化随处可见,更要让游客从踏进湘西地区就能随处可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圈时,要依托我们的群众基石,让民族体育文化成为当地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其真正参与进来。

(三)功利主义背景下,民族体育文化旅游的商业化歪曲

由于湘西地区地势多山,并且基础设施建设较差,部分地区之间形成了天然屏障,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较少,一方面使各自的文化得以原始的传承下来,保存了其独特的民族风貌;另一方面使部分民族体育文化难以挖掘或难以让其他民族接受,形成了“出不去,进不来”的困境。另外,由于大部分民族缺乏相应的文字系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基本上是通过言传和身教。这不仅给研究其起源与内涵增添了难度,而且限制了其广泛传播,也为挖掘其文化元素增添了阻碍。然而,湘西地区要想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圈,深入理解并正确归纳某一民族的文化内核是构建该民族文化产业体系的第一要务。

三、湘西地区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梳理各地民族体育文化,建立“活的”博览馆

另外,由于指挥员缺乏对实际战场的了解,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伤亡。冯仁昌举了一个例子:“我们没有坦克和装甲车的支援。但我军很多士兵都是乘着坦克前进的。当时有上级下令,要求战士们将腰带绑在坦克上,这样可以随着坦克来机动。但是越南军队使用了高射机枪,在山头上对我军进行扫射。由于腰带来不及解开,很多士兵被打死在车上。”

(二)促进民族体育文化元素与现代化的协同发展,丰富市场供给

目前民族体育元素与现代化的结合方式,有民族体育文化元素结合广场舞的形式,也有将民族体育文化元素融入舞台剧中的形式等等,给观众带来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视觉盛宴。例如张家界《魅力湘西》产品的开发,在保留大湘西原生态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将民族体育(如苗鼓、茅古斯、爬梯等)进行提炼升华,使传统体育技艺等与现代舞台之声、光、电技术完美融合,最终打造出“火·鼓”“千古边城翠”“追爱相思楼”“狂野茅古斯”“豪情合拢宴”“英魂归故乡”等一个个饱含风情又流光溢彩的精品节目,在旅游市场享有了较高知名度。[5]当前,民族体育文化元素的挖掘以及将其融洽的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是开发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一大重任。

(三)积极开展民族体育赛事,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

任何接待地要想发展旅游,就必须开放自己的社会文化门户,接受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冲击。[6]在当今社会,想要独守自己的传统文化是不可能的,民族文化必须不断的接受着现代化、其他文化的洗礼。单独的民族文化,尤其是不符合当代生产水平,物质生活水平、精神文化水平的项目,正在逐渐消失,即便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促进多民族体育文化的交流以及竞赛,可以促进民族之间文化的互动,帮助其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思维方式;还可以壮大参与项目的人群,为其项目的传承打下基础。另外,民族体育赛事的举办还有助于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正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不仅会提高举办国的国际影响力,还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应。

(四)构建民族体育人才培养系统,创立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品牌。

民族体育文化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由人创造出来的,当一个民族体育项目缺乏这个主体参与时,便是空中建房。因此,想要开发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一个民族体育文化人才培养系统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仅要培养会民族体育文化本体的专业人才,还要培养具有民族体育文化底蕴的创新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只有通过这些人才的骨干带头作用,广泛传播民族体育文化,让民族体育文化真正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才能为民族体育文化品牌的创立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以及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五)调研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营销策划

由于文化相异,个性鲜明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给游客带来新奇感的同时也会带来不适应,而一个旅游市场的开发需要尽可能的降低游客对当地民族体育文化的反感又要保持吸引力。此时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策划出独特的旅游品牌发展方向。此外,还要加强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合理加工利用,使其成为一个适合当代审美、不破坏其精神内核又能重复展出的表演或产品。

参考文献

[1]陈宇.分析湘西地区传统体育旅游开发[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8):108.

[2]张琰飞,朱海英.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机制研究[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

[3]李康学.走玩大湘西[M].民族出版社,2008.

[4]王兆峰.湘西凤凰县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2):21-29.

[5]李延超,赵雪.当前少数民族体育产业的市场定位及开发策略——基于《魅力湘西》民族体育资源开发的经验与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3):61-67.

通讯作者: 张小林。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C1152);湘西州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项目。

标签:;  ;  ;  ;  

湘西地区民族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