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及护理对策探讨论文_孙兰

孙 兰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 215200

【摘 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探讨干扰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3 年6 月 -2014 年3 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确诊并进行住院治疗的40 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采用李建明编制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调查睡眠质量,与正常人睡眠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 SRSS 评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其中睡眠不足、觉醒不够、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睡眠态度方面评分低于常模(P <0.01),干扰睡眠主要因素为疾病与药物影响、内心活动、医疗环境。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较正常人具有明显差异,疾病本身及药物应用、医院环境、患者心理活动均对其有明显影响,应采取合理的护理对策,帮助患者有效调整睡眠,提高睡眠质量,提高其机体免疫力。

【关键词】呼吸内科;睡眠质量;护理对策

睡眠质量不高是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临床常见症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缓则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咯血、胸闷、气促等因素导致夜间醒来次数增加所致。睡眠质量不高,不仅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注意力与活动能力,严重影响其预后,也能促进焦虑、抑郁、易怒等不良情绪蔓延。为分析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探讨干扰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 年6 月 - 2014 年3 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确诊并进行住院治疗的40 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12 例,年龄21 - 80 岁,平均年龄63.2 岁。病例纳入标准:①自愿接受各种量表和问卷调查;②意识清楚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③生活基本自理;④住院 7 d 以上;⑤ >18 周岁的成人;⑥非危重患者以及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1.2.1 睡眠状况调查采用李建明编制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此表基于过去 1 个月内患者的睡眠状况,共包括睡眠不足、睡眠质量(睡眠后是否觉得充分休息够)、觉醒不够(晚上已睡够觉,白天仍打瞌睡)、睡眠时间(晚上睡眠几个小时)、入睡困难、睡眠不稳(入睡后中间容易醒)、早醒(醒后再难入睡)、梦魇(晚上噩梦)、服药情况(吃安眠药情况)、睡眠态度(失眠后心情)等 10 个项目。每个项目分 5 级评分(1 - 5),最低分为 10 分,最高分为 50 分。评分愈高,说明睡眠问题愈严重。

1.2.2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睡眠影响因素问卷列出了 3 大类(疾病与药物、心理、环境)14 项因素,为是非题形式,患者选择回答该因素“是”或“否”即可。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 SPSS1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x ±s)表示,采用单样本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本组患者睡眠干扰因素情况疾病与药物:咳嗽、咳痰30 例,胸闷气促 18 例,呼吸困难 10 例,兴奋、谵妄 6 例,药物的应用12 例;心理因素:担心病情和医疗费用25 例,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 8 例,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 16 例;环境因素:噪声32 例,护士夜查房 22 例,光照 13 例,对床位不适应 8 例,睡眠颠倒 9例,活动量减少 9 例。

2.2 40 例患者 SRSS 总分各项目评分与常模比较 见表 1。

3 讨论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严重困扰住院患者,造成 SRSS评分系统的睡眠不足、觉醒不够、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睡眠态度等项目与常模相比评分显著升高。呼吸科患者容易焦虑、烦躁,进一步影响失眠后心情;COPD 患者有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较重时可出现谵妄、兴奋、昼夜睡眠倒置等症状,易出现睡眠不稳、早醒、睡眠不足等。此外,体内缺氧、合并心脏病也能对睡眠造成极大的影响。有报道显示,呼吸疾病能够影响异相睡眠、慢波睡眠。苯二氮卓类可缓解入睡困难,增加睡眠时间,减少睡眠不稳次数,但低剂量长期服用增加皮质区兴奋性,显著缩短异相睡眠和慢波睡眠,长期应用可增加耐受性和依赖性,逐渐增加剂量会减少脑电图的振幅;且能抑制呼吸中枢,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抑制咳嗽反射使痰液不易排出,因而除非患者出现抽搐、癫痫,很少应用该类药物,这也可能是本研究服药情况较常模组无统计学的原因。在本研究中,SRSS 评分常模与调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梦魇、服药情况及睡眠项目 3 个项目与常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患者所做噩梦少有关,与服药情况无意义可能与本院有意识限制镇静催眠药的应用有关。睡眠质量比较无差异考虑与问卷护士提问时没有解释清楚,患者以为 24h 的睡眠是否充分,因我科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颠倒,虽晚上睡眠不足,但白天却能补充充分,另外也可能与本次取样较小有关。

针对呼吸内科患者睡眠质量不高的问题,可采取如下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按摩是非药物干预中比较重要的措施,其能促进血液与淋巴液循环,放松肌肉,减轻疼痛,恢复代谢平衡等而发挥减轻焦虑和缓解紧张的作用,主要措施有揉、捏、按压、滚动、拍打和敲击,这些措施均需要缓慢而有节奏,同时有力与稳定。

我科护士对少数患者进行了试验,发现适当的按摩的确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通过音乐改善睡眠称为睡眠疗法,其能减慢心率、呼吸速率,减少氧耗量,增加有效通气量,疏解患者心理状态,且方便可行,值得一试,但需注意播放的音乐仪器不能干扰周围的医用仪器,声音不能过大免得影响周围患者。我科对一些年轻的患者找出适合这种节奏的曲子于夜间用耳机播放,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其神情安逸,表情放松,入睡时间有所缩短,但对老年及重症患者是否有疗效暂不能肯定。渐进式放松训练是指一种逐渐的、有序的、使肌肉先紧张后放松的训练方法,旨在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从而减少睡眠不稳与早醒次数,提高睡眠。

参考文献:[1]吕媛,陈艳.睡眠护理对呼吸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6:144.[2]刘祎,崔社怀.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04:60-61+64.

论文作者:孙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9

标签:;  ;  ;  ;  ;  ;  ;  ;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及护理对策探讨论文_孙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