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塘沽离职干部休养所 天津 300451
【摘 要】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对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采取牵引治疗,手法治疗,中药热敷,静脉给药等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患者治疗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68例随访患者中,治愈48例,占70.58%,显效10例,占14.70%;好转5例,占7.35%;无效5例,占7.35%;总有效率92.64%。结论 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高效,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腰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自发性腰痛半放射性下肢痛,疼痛呈典型的神经节段性分布,受累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过敏或迟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1],其中L4-L5和L5-S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我所近年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共68例。其中46例,女22例,年龄17-66岁,平均41.5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21年;有外伤史者15例。腰4—腰5—骶1椎间隙病例多见。
1.2诊断标准[2](1)多数患者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在部分患者有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急性发作的腰骶部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咳嗽、打喷嚏及排便)时疼痛;(3)脊柱侧弯,患病部位椎旁有压通,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直腰抬高试验阳性;(4)神经体征:感觉异常、腱反射异常、运动无力等;(5)CT或MR1检查证实L4/L5或L5/S1水平椎间盘突出;(6)实验室检查无急性炎症反应表现(血沉C反应蛋白等在正常范围内)。
1.3治疗方法
1.3.1牵引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开始牵引重量约人体重量的1/4,或从15kg开始,逐渐增加至人体重量的2/3,或50kg左右,1-2次/d,每次牵时间30分钟,每10分钟返回休息1分钟,一般1-2个疗程。牵引结束后绝对卧床休息1小时。
1.3.2手法治疗 每天两次,要腰臀部及患侧下肢施以滚、推、揉、捏等手法10分钟,从上而下战袍按、弹拨夹脊、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阿是穴等穴10分钟[3]。腰椎卧过伸扳法和侧卧斜扳、轻手法放松患肢肌肉。
1.3.3中药热敷 当归、桂枝、制川乌、细辛、乳香、泽兰、伸筋草、透骨草、红花、牛膝、鸡血藤、毛冬青、海洞皮、苏木、杜仲各25g,装入药袋,水煎,水中放入两条棉质毛巾,水沸后25分钟取出毛巾,挤出毛巾中多余的水分,下面垫一塑料薄膜,待温度适宜后、敷于腰部,2次/天,一次30分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4静脉给药 急性期由于神经根水肿,充血炎症反映而引起剧烈疼痛时,可予20%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注射液5-1ml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k中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3天。
1.4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间椎盘突出症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直腿抬高70º以上;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能胜任一般工作;好转:临床症状较前缓解,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与好转率之和。
2结果
患者治疗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68例随访患者中,治愈48例,占70.58%,显效10例,占14.70%;好转5例,占7.35%;无效5例,占7.35%;总有效率92.64%。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证”的范畴,其病机为气血淤滞不通,或风寒、湿邪郁阻经络,“不通则痛”。腰间盘突出致病肌理主要有三种学说,即机械压迫学说、化学刺激学说及免役学说。本病是在腰椎间盘退娈基础上产生的,患者因各种诱因,如急性扭伤、慢性劳损及受凉等作用下,导致纤维环破裂,液体状髓核从破裂处溢出,沿椎间盘与神经根之间通道扩散,髓核的糖蛋白与B蛋白神经根有强烈的化学刺激性同时大量的组织胺释放了出来,产生化学性神经根炎[4]。在炎症情况下,多种化学媒质使血管对蛋白和通透性升高,在神经根内、外、膜及神经根、椎窦神经根中渗出大量炎性蛋白,导致局部缺血与电解质紊乱,刺激神经根及椎窦神经,引起神经支配区的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关键在于解除神经根的压迫、软组织黏连及周围软组织炎症,纠正椎间关节失稳,恢复脊柱内外平衡[5]。腰椎骨盆牵引治疗,能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部肌肉酸痛紧张或痉挛得到松驰,有利于腰椎间盘间隙增宽,减少髓核压力,有利于突出物部分或全部回纳。推拿能促使局部气血动行加快,加速炎症的吸收,减轻对其神经的压迫,同时也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通过手法牵引可以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促使髓核加纳,通过腰部斜扳或旋转复位等手法可以调整后关节紊乱,松解神经根的粘连。中药热敷治疗通过温热刺激使药力直达病所,还能使全身皮肤和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改善局部组织营养、降低代谢瘀滞产物,消除或减轻神经根的水肿及炎症反应。西药静脉滴注的脱水疗法,用于急性期发作者,能迅速消除载菌炎症引起的神经根水肿。
综上所述,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安全高效,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烈弥,陈筱玲,祁忠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1683-1684.
[2]戈祝新,蒋培龙,戴恒亮,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2例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03):1363-1364.
[3]江振家.腰椎定点正骨复位结合针刺治疗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07):99-101.
[4]董桦,王金贵.辨证分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4(07):124-125.
[5]怀德生.综合方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06):58-59.
论文作者:刘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神经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患者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炎症论文; 疗效论文; 疗程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