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作为基层医院如何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及后期并发症。方法:总结2015年我科诊治8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史,临床特点,检验结果,随访1~3月,了解有无后期并发症。结果:发现近年手足口病婴儿病例增多,皮疹形态多样化,脱甲现象增多,体温持续39.0℃以上,呕吐,肢体抖动,白细胞总数升高,淋巴细胞升高,手足心疱疹少,出疹晚,为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后期并发症;重症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176-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疱疹,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脑水肿和循环障碍等。近2年发现患手足口病后1~3月出现脱指甲,指甲断裂现象,文献亦有报道,为了探讨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通过临床分析早期发现重症手足口病。
1.一般临床资料
2015年我科共诊治手足口病83例,其中男55例,女28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7岁,以1~3岁为主。其中住院治疗43例,发病季节为11月、12月较多,3月份少见,其他时间散在。
2.诊断标准
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诊断指南》的诊断标准。
3.临床表现
3.1 发热
住院治疗43例患儿均有发热,热程3~7天,体温38℃~39.5℃,门诊治疗40例患儿无发热或仅有一过性发热。出疹时间:大多数于发热当天伴有皮疹,2例重症病例于发热第3天出疹。皮疹分布(1)手、足、口10例;(2)手,足,口,臀部20例;(3)手,足,口,臀部,小腿,手臂9例;(4)手,足,口,臀部,会阴部4例。皮疹特点:为椭圆形或圆形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呈疱疹或小溃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并发症
并发支气管炎者5例,伴有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者7例,2例有抽搐,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
3.3 辅助检查
43例住院患儿血白细胞总数均高>15×109/L,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均查心肌酶谱,心肌损伤者15例,2例重症头颅CT示脑水肿,脑脊液检查提示病毒性改变。
3.4 随访
所有手足口病患儿随访1~3月出现脱甲,指甲断裂,凹凸不平者25例。
3.5 治疗
所有住院病人予以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或利巴韦林抗病毒,头孢硫脒或美洛西林钠抗感染,阿昔洛韦乳膏外用,对症退热,重症患儿予以甘露醇,苯巴比妥止惊等治疗5~7天,全部治愈,2例重症患儿10天出院。
4.讨论
手足口病主要由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重症者可引起心肌炎、脑水肿、脑炎等,严重者可因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或脑干脑炎,迅速死亡。来我院就诊的83例患儿中男孩多于女孩,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7岁,以1~3岁为主,与往年相比,发病年龄更小。发病季节以11月、12月较多,7、8、9月散在,1~3月无,可能与今年气候变化有关。住院治疗43例患儿均有持续发热,白细胞总数升高>15×109/L,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重症2例,表现为抽搐,肢体抖动,重症者皮疹较少,出疹较晚,头颅CT示脑水肿,脑脊液检查提示病毒性改变。所有病例随访1~3月出现脱指甲,指甲断裂、凹凸不平者25例,多为手指甲,多个甲受累,也有累及趾甲,文献报道原因不是很清楚,也有认为是暂时性甲生长受到抑制所致。临床上发现脱甲病应追问1~3月前是否患过手足口病,当手足口病皮疹严重时要提醒家属注意观察指甲变化,可能会出现脱甲现象,新甲一般会在2~3个月后逐渐长出。
作为基层医院,不能及时进行EV71病毒检测,根据指南的诊断标准,当发现高热持续不退或反复时应考虑重型病例的可能,当发生肢体抖动、无力时可能是神经系统病变的早期症状,是患儿发展为重型病例的早期特征,当白细胞>15×109/L,血糖>9mmol/L,是诊断手足口重症病例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05.
[2]李兰娟.手足口病、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
[3]汤建萍,胡梦叶,韦祝等.儿童手足口病后脱甲病的临床特点[1]、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12):1275-1276.
[4]卫生部《肠道病毒EV17感染重症病例的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版).
论文作者:张德蓉,林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手足论文; 皮疹论文; 重症论文; 患儿论文; 病例论文; 指甲论文; 白细胞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