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收益率论文,货币政策论文,股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安倍经济学”的实施手段包括:大胆的货币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和刺激民间投资为中心的经济产业成长战略。其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安倍经济学的主攻方向,由首相安倍晋三亲自负责。安倍政府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目的是制造通胀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日本物价上涨时,为防止价格损失,就会加快商品购买,刺激消费增加;同时,物价上涨导致实际利率下降,企业投资有利可图,安倍政府希望以此扭转日本消费与投资长期极度低迷的状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饱受通货紧缩困扰,实际GDP增长率维持在1%左右,通货膨胀率接近于0。为提振国内经济,日本央行曾在2001年推出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当CPI达到大于0%的稳定状态后,日本央行即于2006年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这使得日本公众认为日本央行仍是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不会实施长期的货币扩张政策,反而进一步加深了通货紧缩预期。针对日本经济的困境,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就曾指出,要重振日本经济,必须采取强刺激的量化宽松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惜一切代价结束通货紧缩,刺激投资、消费和出口,为日本经济注入新活力(1999)。2012年年底,安倍晋三首相上台后,重启量化宽松政策。2013年4月初,日本银行正式对外宣布实施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onetary Easing,以下简称QQE),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基础货币规模扩大1倍,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 QQE实施以来,其政策效果受到国际政界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是QQE政策应对通货紧缩以及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是否明显[1-3]。一些学者肯定了QQE的短期效果[4-5],集中考察了政策实施前后通货膨胀率、工业生产总值、进出口额、日元汇率等基本经济指标的变动[6-7],也有少数研究从资产价格、长期利率等角度入手简要分析了QQE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影响[8-9]。在长期效果方面,有学者认为QQE的刺激作用会随时间逐渐减弱[10];政策能否在长期仍起作用还要取决于经济结构的调整[11]、持续货币扩张的决心[12]等因素。一些中国学者则认为QQE政策实施的效果远低于预期,他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政策本身的弊端[13],二是安倍经济学“三支箭”的内在矛盾[14]。 本文从日本股票市场短期表现的角度研究QQE的政策效果。这是因为,以往的研究表明,股票市场是货币政策重要的传导路径[15],而货币政策确实能够对股票市场有较大的影响[16-17]。关于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可以总结为两类:一是通过VAR、SVAR等模型来检验货币政策冲击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18-19];二是将货币政策公告的发布看作一个事件,用事件分析法验证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20-21]。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非常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再次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22-23]。其中,关于日本非常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探讨多集中于2001-2006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对日本股价的影响[24-25],对2013年以来的QQE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较少。 本文运用事件分析法评估安倍政府QQE政策对日本股票市场的影响,选取了日本市场主要的标普东证指数和日经225指数,考察了2013年以来三个代表性货币政策公告事件(联合声明、QQE1、QQE2)对市场收益率的短期影响,并从市场预期的角度解释政策的有效性。从传统理论来看,预期是影响公众行为的主要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26]。克鲁格曼(1998)[27]在分析日本通货紧缩时,将预期因素引入跨期模型,指出为走出流动性陷阱日本银行需要“不负责任地做出通货膨胀承诺”。这是因为,传统观点认为短期或被预期为短期的货币扩张通常不会改变公众预期,因而不会刺激总需求。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货币政策的预期引导功能已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所重视,尤其是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行的过程中,各国央行尤其注重政策的连续性。 从2014年11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降低利率和下调法定准备金率,货币政策呈现出重视价格调控和预期管理倾向。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受到学术界关注。屈晶(2015)[28]认为货币扩张对股票价格有刺激作用,利率上涨则导致股票价格下跌。但针对2015年6月份以来的政策操作,易宪容(2015)[29]则认为政策组合拳打到了棉花上,没有发挥作用。为更好地比较中日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本文对2015年6月28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 本文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拓展了以往的研究:第一,采用事件分析法,系统研究本次QQE对日本股票市场的短期影响,并据此分析QQE实施以来市场预期的变化情况;第二,考察了2015年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降息和定向降准操作后,中国股票市场的短期反应,为进行中日货币政策比较提供实证基础。 一、2013年以来日本质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特征描述 2013年1月22日,安倍内阁与日本银行联合发布声明(即“联合声明”),宣称日本银行将采取针对稳定物价、推动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货币政策。同时,日本银行也计划推出量化宽松政策,订立2%的通胀目标,并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达成这一目标。同年4月4日,日本银行正式宣布实施QQE(即QQE1),并出台了包含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在内的一系列配套措施。随着QQE1的启动,日本股市上涨,日经225指数由1月初的10688点升至5月中旬的15000点以上。为确保经济可持续复苏,加快摆脱通货紧缩困扰,2014年10月31日,日本银行再次宣布加大QQE的力度,推出QQE2,扩大基础货币投放规模,增加长期国债、ETFs(交易所交易基金)和J-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资产的持有规模,延长国债的增持期限。在此政策出台当天,日本的股票市场反响强烈,日经225指数大幅攀升。 与2001-2006年期间较为温和的量化宽松政策相比,2013年以来的QQE最为鲜明的特点是明确的政策承诺,即对外公布明确的通胀目标和公开市场操作目标。此外,日本银行将2%的通胀目标由此前的中长期目标变为中短期目标,也表露出日本银行通过货币扩张来对抗通货紧缩的决心。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在当月初或上月末,日本银行都会公开披露本月的日本国债(JGBs)、商业票据(CP)和公司债券(Corporate Bonds)等资产的交易计划。自QQE实施以来,除贷款支持项目外,日本银行基本上都是按照公布的预定目标执行各项资产交易计划。 总结起来,日本2013年以来的QQE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由隔夜拆借利率改用基础货币。在2013年启动的QQE中,日本银行直接将操作目标定为基础货币(MB),并限定其年平均增长额为60~70万亿日元①。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由价格型改为数量型,加大了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控制力度,向市场表明央行坚持货币扩张的决心。第二,扩大了交易资产的购买规模,增加了资产的购买种类。2013年4月,日本银行发表声明指出,未来每月资产购买规模扩大为原来的4倍,每月购买数量达到7.5万亿日元,其中期限小于1年的国债0.22万亿日元,1年到5年期限的国债3.0万亿日元,5年到10年期限的国债3.4万亿日元,10年以上期限的国债0.8万亿日元,浮动利率债券0.12万亿日元,通胀指数化债券0.02万亿日元。在资产购买种类上,重新启动购买国库券,并重新开启3个月和6个月的针对抵押物的资金供给操作;同时将ETFs和J-REITs两类风险资产加入购买计划。另外,增加购买长期国债,拉长国债未到期期限。本次购买国债的品种还加入了30年和40年期国债,并肯定了开放购债的可能性,目的是将国债平均未到期期限延长3~7年,使之等于JGBs余额的平均期限。第三,明确交易对手方,扩大合格交易对手范围。2014年2月,日本银行出台针对购买交易资产条款的修订,明确交易对手方,将交易对手范围扩大到金融工具公司(Financial Instruments Firms)、证券金融公司(Securities Finance Companies)和短期投资经纪公司(Tanshi Companies)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此外,日本银行还扩大了合格抵押物种类范围,降低了期限在10年期以上的债券的抵押比例。扩大交易资产购买规模和扩大的各交易对手范围,均体现了日本银行风险容忍程度的提高。 本文拟用事件分析法评估安倍政府QQE政策对日本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而评估QQE的效果。 二、实证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确定事件、事件日、事件窗口和估计窗 本文采用短期事物分析法,选取2013年以来日本银行3个典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发布日——2013年1月22日(内阁与日本银行的联合声明)、2013年4月4日(QQE1)、2014年10月31日(QQE2)作为研究事件。考虑到联合声明与QQE1之间只相距50个交易日,因此,“联合声明”事件必定会出现在“QQE1”事件的估计窗内,正常收益的估计有可能受到污染。为避免这一问题,本文将联合声明的发生日期,即2013年1月22日定义为时间0。为了反映重大事件对市场预期随时间变化的影响,需要考察重大事件对不同长短的事件窗内收益率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联合声明”的事件窗设定为[-2,2]、[-5,5]、[-10,10]、[-15,15]、[-30,30]、[-50,50]。在此基础上,设定事件窗[-55,55]、[-60,60]、[-65,65]、[-80,80]、[-100,100]、[-120,120]作为事件QQE1[-5,5]、[-10,10]、[-15,15]、[-30,30]、[-50,50]、[-70,70]的替代区间,以事件窗内相较事件“联合声明”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和显著性增加值或减少值反映QQE1对各区间公众预期和收益率的影响。对于事件QQE2,将其发生日期,即2014年10月31日定义为时间0,选定事件窗[-2,2]、[-5,5]、[-10,10]、[-15,15]、[-30,30]、[-50,50]、[-70,70]、[-90,90]、[-100,100]。考虑到本次QQE实施的持续性,本文均将各估计窗设定为事件窗前200天。 (二)选取样本 为衡量政策对股票市场整体的影响,本文选取标普TOPIX指数(标普东证指数)、Nikkei225指数(日经225指数)的日收盘价作为研究对象,所采用的股指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数据库。 (三)估计正常收益率和超额收益率 估计正常收益率主要有常量均值收益模型和市场模型、市场调整模型3种方法。常量均值收益模型假定正常收益率在一段时间内一直维持一个常量;市场模型假定事件i在第t个交易日的实际收益标签:货币政策论文; 银行论文; 股票收益率论文; 日本银行论文; 国债利率论文; 国债指数论文; 预期收益率论文; 股票论文; 国债收益率论文; 银行资产论文; 经济论文; 外汇论文; 央行论文; 股票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