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东扩中的“波兰现象”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兰论文,现象论文,欧盟东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欧盟东扩的进展,波兰等10个国家,已经于2004年5月1日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改写欧洲政治版图的欧盟第五次扩大顺利完成。然而,就在波兰即将入盟的前夕,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将波兰比作美国的“特洛伊木马”。更有甚者,苏格兰的一份报纸在2003年6月初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其标题竟然是:《特洛伊驴子定调加入欧盟》(注 :转引自阮宗泽《波兰:美国放在欧洲的“木马”?》人民网2003年5月14日。)。
对即将入盟的新成员波兰,欧盟成员国的媒体为何持这般明显的调侃口吻?原因很简单 ,在2003年3月爆发的伊拉克战争中,被喻为“新欧洲”的一些中东欧国家基本上奉行 亲美的外交政策,与积极反战的法、德等“老欧洲”国家拉开了距离。波兰则是“新欧 洲”中的一个大国,充当了“新欧洲”的先锋。它不仅参与发表了支持对伊动武的8国 声明,而且顶住国内反战呼声,向海湾派遣军队,成为与美英并肩作战的少数国家之一 。听起来,“特洛伊木马”很像是对波兰在伊拉克战争中倒戈,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的 外交立场的一种比较贴切的比喻。但是,这种说法就描绘波兰在欧盟东扩进程中的种种 作为似乎就不够全面也不贴切了。所以,在本文中,将波兰在入盟过程中的种种表现称 作欧盟东扩中的“波兰现象”。
一 “波兰现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什么是欧盟东扩中的“波兰现象”?本文将其内在涵义界定为以下几点:波兰被称作“欧盟东扩第一国”;波兰在入盟谈判中要价高且从不肯轻易让步;波兰时常就欧盟一些重大问题出来“搅局”和公开唱反调;波兰不仅不愿意做“二等公民”甚至要争取做欧盟中的大国。
(一)波兰在10个候选国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被称作是“欧盟东扩第一国”
波兰位于中欧的东北部,北部濒临波罗的海,无论就其人口规模还是国土面积而言,都称得上是“新欧洲”中的一个大国。但是,在申请第一批入盟的10个中东欧国家中,波兰的地位原来是比较靠后的。
首先,根据2001年年底欧盟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显示,波兰与欧盟一些富裕成员国的差异在申请国中排在倒数第2位,因此在欧盟吸纳新成员国的时间表上只比排在最后的罗马尼亚早一年。欧洲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波兰要达到欧盟中等富裕程度的75%还需要33年时间。但是,这份报道还表明,这项预测是根据各申请国2000年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的经济增长规划做出的。实际上,2000年波兰的人均国内产值已达到欧盟中等水平的38.9 %,大大超过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据波兰官方统计,20世纪末波兰人均国内产值约为4800美元(注:《波兰与欧盟国家的富裕程度差距悬殊》,中国新华网2001年12月5日12:00 http://finance.sina.com.cn。)。
其次,由于波兰在入盟后农民应享受与欧盟成员国一样的直接补贴以及入盟后欧盟成员国购买波兰土地的各种限制条件等问题上与欧盟形成激烈的争执,其入盟的谈判进程比别的候选国要明显地缓慢。到2001年年底为止,波兰与欧盟仅结束了29个需要谈判领域中的17个,不仅远远落后于塞浦路斯和匈牙利、捷克等第一批入盟候选国,连第二批入盟候选国中的斯洛伐克和立陶宛等国也赶上了波兰(注:李增伟:《波兰新政府扬帆启航》,人民网2001年10月23日。)。
然而,到了2003年即将入盟前夕,波兰却成了“欧盟东扩第一国”。不仅10个中东欧候选国公认这一点,连对其十分不满的德国也承认,“没有波兰的东扩”是没有意义的。
(二)波兰在入盟谈判中始终坚持强硬立场,要价高且从不轻易让步
在欧盟成员国公民租赁和购买波兰土地问题上,波兰的强硬立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波兰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来自欧盟国家的个体农民,只有租赁并亲自耕种这些土地3~7年以上者才有权购买土地。西部和北部的租赁期为7年,中部、南部和东部为3年。此外,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必须是不间断地、合法地住在波兰。合同必须由自然人签署。政府还规定,从欧盟国家到波兰租赁并耕种土地的农民,如果以享有贸易权的联合公司形式出现,则不能享受签订合同3~7年后将土地买下作为私有财产的权利。他们若想取得这种权利,必须以自然人身份重新签订合同(注:《波兰就欧盟国家农民购买波土地确定谈判新立场》,中国新华网2002年3月3日 1:58 http://www.sina.com.cn。)。波兰农业人口占40%以上,而且历史上波兰曾多次被列强 瓜分,对外国可能“蚕食”其国土一直心有余悸,因此在与欧盟谈判中一直坚持较强硬 的立场。特别是农民党和自卫党,他们要求在入盟后有一个更长的过渡期。即使在2004 年以前已开始租赁土地的欧盟农民,其过渡期也只能从波兰正式入盟之日算起。这些条 件已成为阻碍波兰入盟谈判的最大障碍(注:《波兰就欧盟国家农民购买波土地确定谈 判新立场》,中国新华网2002年3月3日 1:58 http://www.sina.com.cn。)。
波兰在与欧盟国家进行入盟谈判时经常开出较高的价码,而且从不肯轻易让步。2002年12月9日,欧盟与10个候选国代表在布鲁塞尔就财政补贴方案举行谈判。在10个候选国中,波兰是向欧盟要价最高、立场最为强硬并一直坚持到最后的国家。尽管波兰作为最大的候选国拿到的财政补偿几乎是所有候选国的近一半,入盟头3年波兰将获得约200亿欧元的预算补偿,直接补贴提高至40%也大致符合波兰内部掌握的谈判预案,但是波兰认为,丹麦的方案是要从候选国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部分钱,因此表示不满意(注:《欧盟东扩:对候选国直接补贴方案遭质疑》,2002年12月9日http://www.tvb.com.cn/news/finance/2002—12—9,1,3,98562203.shtml.)。
此外,丹麦外长默勒对波兰政府提交的一份“长长的清单”感到十分吃惊,其中包括希望得到更高的牛奶配额和更多的农产品直接补贴。他警告说,如果波兰“不想成为欧盟的一员,那么我也只能接受”(注:《欧盟东扩:对候选国直接补贴方案遭质疑》,2002年12月9日http://www.tvb.com.cn/news/finance/2002—12—9,1,3,98562203.s html.)。
(三)在入盟谈判中时常出来“搅局”,甚至公开唱反调
1.和瑞典一起反对实行与北约相互竞争的军事行动
2003年12月2日,瑞典首相佩尔松和到访的波兰总理米莱尔在斯德哥尔摩表示,瑞典和波兰反对欧盟采取任何与北约相互竞争的安全与军事行动。在会谈结束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即将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的波兰总理米莱尔说,欧盟内部所采取的任何双边或多边军事行动都不得与北约进行竞争,而只能是对北约的一个补充。波兰还认为欧盟没有必要设立外交部长一职,只设外交代表即可,此举显然意在削弱欧盟对外用一个声音讲话的力度(注:《波兰和瑞典反对欧盟采取与北约竞争的军事行动》,中国新华网2003年12月3日,http://news.tom.com/1003/2003—12—3—492430.html.)。
2.在财政补贴方案上与马耳他一起反对丹麦方案
2002年12月,在欧盟讨论财政补贴问题的布鲁塞尔会议上,10个候选国中塞浦路斯和斯洛伐克明确表示愿意接受丹麦提出的财政补贴方案,有6个国家表示将对丹麦的方案作进一步的研究,只有波兰和马耳他表示拒绝接受该方案。它们认为,丹麦的方案体现 了对新成员国的歧视和不公正。捷克和匈牙利则指责波兰破坏了早先达成的东欧候选国 结成统一战线的协议、私自放弃了直接补贴问题、转而把财政补偿放在谈判的首位。
3.多次拒绝设立欧盟边防部队管理波兰边界的提议
东扩实现后,波兰同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的边界将成为欧盟的新边界,并且是除芬兰外最长的一段欧盟边界线。目前,每年进入欧盟的非法移民大约在100万人左右,所以今后波兰的边界防范对大欧洲的建设至关重要。但是,波兰多次拒绝设立欧盟边防部队管理波兰边界的提议,认为这涉及国家主权。不仅如此,波兰还提出管理边界的费用应该由各成员国分摊,而不应该由波兰自己来承担。
4.在欧盟制宪会议上联合西班牙一起出来“搅局”
2003年12月,在布鲁塞尔峰会上欧盟制宪进程因为波兰和西班牙两国坚决反对宪法草案中的“双重多数”表决机制而暂时搁浅,波兰和西班牙两国在峰会中坚决维护有利于自己的《尼斯条约》确定的表决机制。波兰在此次欧盟峰会提出的方案与欧盟制宪委员会的主要分歧是在投票表决机制、欧盟委员会委员组成、与北约协调共同防务和基督教 价值等几个方面,而分歧的焦点是欧盟宪法中的投票表决机制。波兰和西班牙两国坚持2000年《尼斯条约》赋予它们的投票表决权。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强调,《尼斯条约》是被所有欧盟国家接受的。在此次欧盟峰会前,波兰甚至表达了“要么尼斯,要么死亡”的决心。就这样,在波兰和西班牙的反对下,对欧洲一体化具有关键性影响的欧盟制宪进程暂时搁浅(注:金钊:《要么尼斯,要么死亡:波兰反对欧洲宪法有关条款》,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8日。)。
(四)不仅不愿意做“二等公民”,而且要争取做欧盟中的大国
2002年6月17日,波兰副总理兼农业部长卡利诺夫斯基表示不能接受德国总理施罗德提出的延期讨论欧盟农业补贴政策的建议,认为这一建议剥夺了波兰农民同欧盟农民一样获得直接补贴的权利,使波兰成为欧盟的二等成员国,这样的建议绝对不能接受。卡利诺夫斯基称,延期讨论农业补贴政策将使入盟谈判受到挫折(注:《波兰反对延期讨论欧盟农业补贴政策》中国新华网2002年6月18日,http://finance.sina.com.cn.)。
波兰众议院2002年7月举行的辩论欧盟制宪会议的工作时强调,不应把欧盟扩大看成是西欧国家送给东欧国家的礼物,欧盟东扩会给所有欧洲国家带来益处。据波通社报道,波兰众议院议员表示说,首先,欧盟扩大带来的益处在于确保共同安全,在防止恐怖活动、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色情交易等方面欧盟成员国可以采取共同行动;其次,欧盟扩大将会确保成员国经济稳定均衡地发展,也会促进波兰经济的增长。波兰众议院还表示,一方面新成员国应该积极做好准备,努力适应加入欧盟带来的新挑战,另一方面,欧盟也应该加紧改革,为扩大创造条件(注:《波兰强调欧盟东扩给所有欧洲国家带来 益处》,据2002年7月25日新华社电。)。
波兰外长齐莫舍维奇在2003年12月21日的议会会议上,就波兰2004年对外政策发表的讲话时指出,波兰对外政策的新目标是加强在北约和欧盟中的地位。他强调,加入欧盟标志着波兰实现了十多年前制定的对外政策的最后一个战略目标。现在必须明确,波兰需要什么样的欧洲,波兰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
波兰付诸上述举动的原因,固然有着明显的利益诉求,其目的旨在“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若不是有着极其特殊的缘由和背景,以及明显的客观优势和物质条件,波兰在入盟过程中决不会出此极端之举。
二 对“波兰现象”形成背景的分析
为何在欧盟此次东扩的进程中,会出现“波兰现象”?“波兰现象”形成的背景是什么?
(一)成为“欧盟东扩第一国”的客观优势和条件
1.波兰本身具有的一系列客观优势条件
称波兰为“欧盟东扩第一国”,一点儿都不过分。这是因为,无论是幅员还是人口,它都是10个中东欧新成员国中的“龙头老大”。波兰共和国位于中欧东北部,北濒波罗的海,西邻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东北和东南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相连。面积312 68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28公里。据2000年统计,波兰人口为3864.4万。由于地缘的 关系,波兰与其邻国——欧盟中的两个大国法国和德国长期以来保持着比较密切的经贸 和投资关系。由于历史与政治因素,波兰是中东欧国家中惟一与美国保持一种特殊关系 的国家。因此,对于波兰名列首批入盟国,无论是欧盟成员国还是中东欧其他候选国都 不存异议。
2.处在东西方大国之间的传统地缘政治地位
由于地处欧洲中部,波兰在欧洲地缘政治史上一向具有重要作用。在东欧发生剧变之后,美国曾希望波兰能够带动一些中东欧国家向美国靠拢。而波兰则希望借助美国的“提携”成为中东欧地区有影响的地区性大国。近年来,波兰在中东欧国家中率先加入经 合组织和北约,在对伊动武以及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一路追随美国,不惜和德国、法 国等欧盟中的大国意见相左。
国际舆论还认为,波兰正在充当起美国在欧洲代言人的角色。波兰在加入欧盟的同时,在欧洲安全政策上旗帜鲜明地倒向美国。在德、法有关组建欧盟新的防务力量、伊战后美国在伊拉克的主导作用和如何处理跨大西洋关系等问题上,波兰都明确表示不能削 弱美国的作用,成为美国树立的“新欧洲”国家中的样板。
3.体制转型中对其他中东欧国家的示范效应
在政治剧变后的经济转轨过程中,波兰是实行美国为中东欧国家设计的“休克疗法” 取得成功的一个典型代表。之后,波兰又是中东欧国家中最早走出“转轨性衰退”实现 经济增长的一个国家,并且在吸引外资方面也走在前列。据统计,1989年以来,波兰共 吸引外资500亿美元,是东欧各国中吸引外资最多的一个国家。仅在格但斯克和克拉科 夫两地,德国投资的企业就有约7000家。大量外资的进入,使波兰经济保持了年均增长 6%左右的速度。因此,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甚至称之为“新时期最成功的改革”。波兰作 为中东欧的一个大国,被看作经济转轨最为成功的一个样板。由此可以相信,波兰对其 他中东欧新成员国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
(二)历史演绎的结果:“夹缝中国家”的大国抱负
多少年来,波兰民族定居和立国在东欧大平原的西部地带,在历史上是斯拉夫人与德意志人长期种族斗争的中心,也是东正教和天主教反复争夺的地带。“一个民族的家园如此移动,这在近代史上仅属独一无二”(注:[英]艾伦·帕尔莫著,于亚伦等译:《夹缝中的六国——维特纳会议以来的中东欧历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页。)。
自从有了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学说,人们开始相信地理可以决定一国的命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英国历史学家艾伦·帕尔莫这样来描述波兰的命运:“既然维斯拉杜平原可使从腹背两侧进犯的敌军都易于攻入,波兰的边界便反复变迁,因此她成为以往几世纪里欧洲惟一的一个版图不定的国家”(注:[英]艾伦·帕尔莫著,于亚伦等译:《夹缝中的六国——维特纳会议以来的中东欧历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页。)。波兰在1795年从政治版图上被一笔勾销,直到1918年才恢复成一个独立国家。
然而,在波兰获得独立地位还不足1/4世纪时,几乎导致了波兰“第四次被瓜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被希特勒德国彻底打败后,波兰参加了对苏联的战争,但是这丝毫无助于挽救波兰的命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后,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又狂妄地认为由于德国被打败,苏联被削弱,波兰有可能成为中东欧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完全无视苏联红军已经占领了波兰全境以及德国东部的客观现实。最终战后波兰的版图与社会制度全部都是由苏联安排的,波兰人完全没有挑选和反抗的余地(注:《性格即是命运——评波兰的外交战略大转型》,中国新华网2004年3月27日,http://www.excite city.com/china/chat/military.)。
波兰作为地处欧洲大陆地缘政治中的一个中等国家,多次遭外族入侵和受到大国包围 而不能发挥与本国的国力和抱负相应的影响;经历了数百年的国破家亡和颠沛流离,波 兰民族还是没有学会外交上的精明圆滑和冷静自制。相反,几百年来却长期生存在夹缝 之中,处在以法德为首的西欧世界和以俄国为首的东欧世界之间的欧洲大陆地缘政治轴 心地位,其大国抱负由于长期得不到实现而显得有些过度膨胀。尤其是在二次大战后的 几十年冷战时期,波兰作为“欧洲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个成员,在外交上不得不依从 于苏联,使波兰的大国抱负再次受到压抑。欧盟此次东扩被看作是一个极好的历史机缘 ,波兰无论如何都会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来圆其多年的大国梦。
(三)波兰国内反对牺牲国家利益加入欧盟的呼声较强
在入盟谈判过程中,波兰国内一直存在反对牺牲国家利益加入欧盟的呼声。波兰教会和其他社团担心波兰入盟后,外资廉价购买波兰的土地和国有资产,也对入盟持谨慎或反对态度。它们虽然支持波兰入盟,但反对欧盟提出的不平等条件。随着幻想让位于现实,波兰人对西方的热情也急剧降温。几年前,还有80%的波兰人支持波兰加入欧盟,目前支持者已降到50%左右。受国外竞争和国内企业倒闭的影响,贫困人数却直线上升,目前已达550万。波兰有800万农民,其中半数处于贫困状态,他们成了反对波兰加入欧盟的主要力量(注:方祥生:《波兰人“入盟”前的困惑》,载《光明日报》2001年8月29日。)。
在“搅黄”欧盟宪法问题上,波兰采取的强硬举动也同样是其内政的一种反映。首先,对欧盟宪法的抵制,受到波兰国内民众的普遍支持。2003年12月的布鲁塞尔峰会前一天的民意测验表明,29%的人认为波兰应该否决欧盟宪法;61%的波兰人支持政府采取强硬立场以让《尼斯条约》尽量长时间地存在,但同时认为要尽一切可能寻找妥协之道,以使欧盟宪法不至搁浅;只有2.5%的被访者认为波兰应该全盘接受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宪 法草案;其次,波兰朝野在抵制欧盟宪法问题上的立场空前一致。议会在野的右派主要 政党支持政府在制宪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于是就有了“要么尼斯,要么死亡”这样的 口号。波兰总理米莱尔12月4日在一次直升机事故中挫伤了两根脊骨,但仍坚持坐着轮 椅出席了布鲁塞尔峰会。经过长途飞行和艰苦谈判,米莱尔总理虽然面露疲惫,但还是 用略显虚弱的声音表达了不会在投票表决机制中让步的强硬立场。波兰朝野一致认为哪 怕是否决欧盟宪法,也比同意让新成员国接受不平等待遇强(注:金钊:《要么尼斯, 要么死亡:波兰反对欧洲宪法有关条款》,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8日。)。
(四)伊拉克战争后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将得到强化
波兰和美国长期以来保持着一种十分特殊的关系。近两年来,波美关系一直处于上升态势。早在2001年6月,布什就对波兰进行过访问。正是在那次访问中,布什发表了对外政策演讲,公布了北约第二轮东扩的时间表。随后,在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去年7月访美时,布什又明确宣称,美波“两国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分析人士指出,波美双方刻意深化两国特殊关系是双方互有需要。布什这次又选择在波兰发表讲话呼吁加强美国和欧洲的关系,这也是对波兰特殊地位的首肯。
此外,波美关系正朝着在欧洲以外地区进行合作的方向发展。波兰参加美国发动的伊 拉克战争,是两国首次在国际问题上进行重大合作。波兰舆论认为,由于德法出乎意料 地激烈反对美国对伊开战,美国担心今后再遇到紧迫的国际问题时,这些传统的欧洲伙 伴仍然不会同美国合作,因此特别需要发展波兰这样的新盟友,而波兰方面目前也十分 重视以伊拉克战后重建为契机,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加强合作。
观察家注意到,波美两国在军事方面的合作有可能进一步加强。对两国媒体今年初一度盛传的美国设在德国的一些军事基地将被移至波兰的消息,波美政府人士不仅不再遮掩和否认,反而表示两国正在就这一问题进行接触和磋商。美国的军事基地移至波兰东部一旦变成现实,无疑将会进一步拓展美国对欧亚大陆战略纵深的影响,其意义不可小视。
三 “波兰现象”对欧洲一体化发展前景的影响
(一)东扩后“波兰现象”有可能扩大化与持久化
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将会处在怎样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波兰在扩大后的欧盟中究竟能够起到多大的影响?而这一点又取决于“波兰现象”只是入盟过程中的一种偶然的外交行为,还是会成为入盟后较长一段时期里一种持久性的外交原则。
第一,波兰的影响首先来自于它本身具有的自然优势上。中东欧其他7个新成员国(不算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的面积总和仅比波兰多1/3,国内生产总值仅多10%,人口却少10%。10个候选国在入盟头三年将“分享”大约400亿欧元的财政补贴,而波兰将“鲸吞”其中的50%,独得约200亿欧元左右。
第二,波兰的影响将体现在它所拥有的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上。冷战时期波兰处在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最前沿,冷战结束后,它成为东欧国家体制转轨的“优等生”,对其他东欧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近两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又和波兰建立起了足以影响该地区的一种特殊关系,因此,欧盟扩大特别是向东扩张不能不对波兰格外关照。
此外,波兰的影响还将体现在今后作为欧盟新成员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上。欧盟希望利 用波兰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在同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欧盟“新邻居”的未来 交往中发挥作用,为欧盟下一步即第二轮东扩打下扎实基础。
波兰对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所具有的影响,决定了其外交抱负的大小。波兰媒体分析说,利用自身的块头和在此轮东扩谈判中树起的强硬形象,波兰希望今后在欧盟内部充当捍卫中东欧地区利益的代言人,担当中东欧地区的领头羊(注:邵进:《讨价还价到最后欧盟东扩波兰份量有多重》,新华社华沙12月14日电,http://online.cri.com.cn/772/2002—12—29/105@132888.htm.)。加入欧盟之后,波兰将成为新成员国利益的代言人和最佳谈判代表,从而造成讨价还价的增加。设想在波兰的带领下讨价还价的增加,将会导致新成员国的谈判立场逐渐强化,其结果是在入盟后涉及新老成员国利益冲突的问题上有可能会达成一些对新成员国比较有利的妥协;或许会做出一些对新成员国经济发展程度更快赶上老成员国的更有利的某些决定。
波兰总理米莱尔表示,波兰在布鲁塞尔的立场表明波兰没有屈服压力,波兰没有改变立场。这说明波兰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伙伴,对欧盟宪法草案是负责的。他说,波兰将在欧盟制宪问题上继续与欧盟各方开展对话与合作(注:《欧洲一些国家对欧盟未能达成 制宪协议表示失望》,中国新华网2003年12月1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12/14/content—1230040.htm.)。
波兰作为最大的候选国俨然以一个“斗士”的面目出现,它扬言要为扩大自己在欧盟中的影响而斗争,甚至宣称今后要利用已经获取的正式与会资格,尽可能地封杀某些不利条款。新老成员国讨价还价增加,是否会导致磨合速度减慢?尤其是在欧盟进一步向东扩展时,波兰因为地理位置靠近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国家,必将会对这些国家起到重要影响。波兰新外长齐莫舍维奇不久前在说明波兰对外政策调整的方向时声称,波兰外交政策的新方向之一是要加强与周边国家亦即东部邻国的关系,拓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据此,可以做这样一种预测性判断:东扩后在欧盟内部“波兰现象”有可能成为一种持久性的外交原则,并且有可能在中东欧新成员国中被逐步扩大。
(二)扩大后欧盟的领导核心:“魏玛三角”加上英国?
虽然欧洲联盟的扩大和欧盟宪法的制定,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但是,这次伊拉克战争前后的外交万花筒却预示着,未来政治统一的欧洲却未必能形成统一的外交声音。以西班牙、意大利、丹麦和原东欧10个国家为核心的“新欧洲”,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更可能会和美国立场一致,而与法国、德国为代表的“旧欧洲”分道扬镳。
当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把反战的法国和德国贬斥成“旧欧洲”,而把支持出兵的东欧国家褒扬为“新欧洲”时,欧洲被形象地切成两半。现在,波兰也开始把欧盟一分为二:波兰表示其和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及爱尔兰是亲密伙伴;但是在提及德国和法国时却称需要与这两个国家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而波兰人普遍信赖美国,对欧洲却 缺乏信心。
法国和德国又是怎样看波兰呢?法国总统希拉克因为波兰在打击伊拉克问题上支持美国就把波兰人贬斥为“坏欧洲人”。德国人怎么说呢?在2003年5月举行的“魏玛三角”会晤时,德国人骂波兰人忘恩负义。
然而,欧盟成员国对于波兰与法、德等国的关系却有着另一种解释。著名的欧洲一体化专家、德国学者科勒—科赫教授认为,在欧盟内部,由于法国和德国经常处在利益的两端,所以,一旦这两个国家就某个有争议的问题达成一致,就意味着其他成员国的利 益都会被覆盖到。这就是“法德轴心”在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中经久不衰的精神所在 。在英国进入欧盟之后,由于英国在政治经济各方面又处在与法德两国有分歧的另一端 ,其内部的这种领导架构便随之扩展为“法德轴心”加英国。在欧盟东扩实现之后,由 于波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新入盟十个成员国的利益,于是波兰所采取的外交行为将 成为新成员国的利益象征。所以,未来欧盟的领导核心框架或许可以用同样的思路来构 建:“魏玛三角”再加上英国(注:据德国学者科勒—科赫2004年3月29日在同济大学讲 学时以《欧洲一体化面临的三大挑战》为题做的专题报告。)。
1991年,在德国前外长根舍的倡议下,波兰、法国和德国外长在德国名城魏玛举行三边会晤,建立每年定期会晤机制,“魏玛三角”由此而来。此后,三边会晤议题从外交逐步扩大到了军事、经济和文化等众多领域,会晤级别也从部长上升到了政府首脑。按照德国人的设想,“法德轴心”是欧洲建设的发动机。但是,随着欧盟向中东欧扩展,波兰在未来欧盟中占据重要一席,因此,“魏玛三角”以“法德轴心”为模式,旨在为欧洲建设和欧洲的一体化发挥重大作用。应当承认,在伊拉克战争前,“魏玛三角”促进了波、法、德相互间的关系,也为欧盟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但是,这一机制因伊拉克战争而受到了损害。种种事实表明,以波兰为首的“新欧洲”正在成为美国在欧洲大陆的新的坚定盟友。波兰这种紧随美国而与法德“背道而驰”的做法,使“魏玛三角”的作用大打折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美国拆毁了“魏玛三角”(注:吕鸿:《国际论坛:“魏玛三角”新问题》,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1030/1926958.html.)。
在经历过伊拉克战争,波兰与德法两国离心离德之后,“魏玛三角”还有可能被修复吗?波兰新外长齐莫舍维奇在2003年12月谈波兰2004年对外关系时强调,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爱尔兰是波兰在欧盟中的最亲密伙伴。波兰同它们在欧洲外交和防务等领域的立场十分接近。齐莫舍维奇还表示,波兰要同德国和法国建立信任关系。他指出,由于历史经历、地理位置和发展条件的不同,最近波兰和德法之间几次出现意见相左,但波兰希望和德法不会产生利益上的冲突(注:《欧盟宪法草案遭遇分歧,德法等国打算另立核心》,中国新华网2003—12—15http://news.cqnews.net/system/2003/12/15/000337655.shtml).)。
不久前在西班牙马德里发生了特大连环爆炸案,波兰民众担心波兰将会成为极端组织的下一个袭击目标,将近一半的波兰人也反对政府向伊拉克派兵。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于今年3月18日表示,波兰在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受到了误导,波兰正在考虑将军队提前数月从伊拉克撤回。对此,在波兰入盟前不久有评论家指出,波兰在前一段时期过于亲近美国,这与普遍反战的欧洲很不相称,波兰在5月1日加入欧盟,因此现在该是调整政策同欧盟加强合作的时候了(注:孙玉庆:《波兰总统称在伊情报受到误导,考虑提前数月撤军》,中国新华网2004年3月19日,http://www.cnnb.com.cn.)。
据观察,在加入欧盟之后,大部分波兰人还是选择作“欧洲公民”并乐观看待波兰入盟的前景。然而,作“欧洲公民”也意味着波兰人选择打造一个全新的波兰。因为入盟 后波兰人的思维需要更新,综合国力需要提升,波兰将经历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以适 应欧盟内部的激烈竞争。波兰副总理贝尔卡在波兰正式入盟后不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 时指出,对波兰而言,入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入盟后,波兰在出口、农业等许多领域 会有很大机会,年轻人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入盟的初期,波兰社会多少会有 些震荡。至于入盟是否会导致波兰今后若干年的对外政策出现重大转折?目前尚未见到 更多的迹象来验证这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