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淳
北京天华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1
摘要:针对现代建筑设计,在简述现代建筑设计创新基本步骤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建筑设计创新基本理论和创新理念,以此为实际的创新设计提供可靠借鉴,实现预期的创新设计目标。
关键词:现代建筑;建筑设计;设计创新
如今,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引入尽可能多的创新理念,以此在保证建筑功能和安全的基础上,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建筑体验,最终起到促进建筑设计更快发展的作用。
1现代建筑设计创新基本步骤
1.1设计准备阶段
在准备工作开始前,应对需要创新的各个对象进行全面考察,也可将它们视作准备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设计而言,首创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主要特征,然而首创性不局限于某个方面,也就是说建筑设计创新会体现于每个方面,需要设计人员做好前期准备与探讨。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重点考虑另一个重要问题,即创新设计是否可行,如果创新设计在实际中无法实现,将失去意义,因此在后续阶段中必须走好筛选[1]。
1.2设计选择阶段
完成设计准备阶段所有工作后,对罗列出来的每一个创新设计进行分析和筛选。没有主导意识与偶然出现的设计思路及其成果,都不纳入到创新方法之列,以此保证有效性。如果建筑设计的主体根据某个创新点来选择具体的创新方法,则外部环境一致的情况下,当创新成果未能达到主体目标时,及时所得成果具有创新意义,也认定主体所选创新方法是不可行的。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能为后续创新设计奠定良好基础,指明方向。以某个创新的角度入手选择适当的方法是该阶段工作重要内容。
1.3设计实施阶段
创新方法选择后的实施是通过对创新方法实际应用的有效控制来达到预期结果的具体过程,设计创新实际实施目的在于对创新的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使其能够沿着预定方向不断发展,直到取得成功。通过主动且有效的控制能大幅提高创新方法应用成功率。但对绝大多数创新方法而言,它的控制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第一,创新过程控制,它是在符合主观和客观要求基础上实施的,考虑到发展具有一定多方面性,所以需要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来作为出发点,将其作为主要方面;第二,伴随建筑设计创新不断深入,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到很多不同的问题,这需要设计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以目标为依据,不断取舍现有的知识与规律,从而在创新中正确修正前进方向;第三,当达到预期的创新目标时,就说明完成了对创新过程的有效控制[2]。
2现代建筑设计创新基本理论
2.1广泛借鉴设计理论
理论指的是人们对于不同事物知识的现有理解及论述,属于智力性的劳动范畴。在如今的建筑业持续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如不同的实例分析与观念指导,以及集合有多种经验实证和哲学思考的具有系统化特征的新理论。基于此,怎样有效提高设计组品的质量,成为广泛设计人员关注的焦点,这就需要充分借鉴现阶段产生的各类理论成果和新观念及新思想;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大胆尝试开放观念,利用自身敏锐思维,积极借鉴在国际上先进的相关理论及经验成果。在将来的工作中,应不断促进建筑创作的进步和发展,力求赶上国际领先水平[3]。
2.2注重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在建筑设计领域普遍提倡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使科学理论实现规范化与系统化。如美国著名科学和哲学家T·库恩曾在它的学说中提出利用科学范式能极大的促进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建设职业设计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构思创意,并将其体现到实际的设计工作当中。
2.3强化对本土论的分析和探索
对于本土论,它是指在建筑创作过程中,必须突出建筑的个性、所在地域及民族等特有的审美趣味,将民族文化传统和建筑艺术充分结合到一起。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而且地大物博,这对创造具有丰富文化特色的建筑是极为有利的,这也有利于不断促进民族文化建设活动,向国际展现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从而加深人们的自豪感。从这一点讲,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具有深远国际意义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念
3.1引进与创新理念
建筑艺术能代表一个时代特有的审美理想及历史传承,这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艺术。简单来说,设计艺术属于历史,它需要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与革新,需要完全放开博览古今,充分汲取相关经验和科技成就,进而创造出具有更高水准的建筑艺术。
3.2建筑设计需要与城市设计充分融合
建筑是其外部空间和场所在赋予某种创新构思后产生的特质集合,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包含多种建筑形式与空间因素,还包含这两种基本要素都无法展现的美学形式。建筑的形态设计和环境形态间有内在的相互统一与逻辑规律。在尊重环境具有的多样性和整体性基础上,创造出良好艺术形象。这不但是现代建筑具有的美学要素,还是能充分表现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对城市的充分尊重及认同[4]。基于此,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必须深入考虑城市特色,将其设计和建筑设计融合到一起。
3.3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建筑的创新设计是人们心理认知与美学意象的相互转换及映照,并非独立存在的。建筑艺术形象需要具备一定视觉表现力,甚至要具备视觉冲击力。伴随市政和公司等建筑不断发展,它们具备的基本意义已经不是单独的,还与公共精神有一定联系,并聚集了整座城市具有的首创精神;这是一个全新的凝聚点,将归属感、人为景观与心理认知都结合到一起,充分表现出人们的追求。此外,还能与象征性表现充分结合,产生全新美学意象。在设计实践中,应通过对重要公共建筑的分析与设计来充分体现出社会人为精神,并与市民具有的自豪感充分结合[5]。
3.4合理引入数字化技术
如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都在不断发展,数字化已从信息领域渗透至其它很多方面。鉴于人类需求不断提高,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数字化技术自然而然的引入到了建筑设计领域。现阶段,国内外很多研究人员都提出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必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而且部分新锐设计人员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自身设计能力,特别是在形态与空间两个方面。比如著名的弗兰克·盖里,它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它就是借助计算机扫描把建筑模型直接转化成施工图纸,然后再将图纸逐个分解成外墙板。通过对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和使用,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设计方式,在保证设计质量和加快设计效率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
3.5引入智能建筑的思想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对自身的工作与居住环境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向智能化方向的发展是满足人们这种要求的重要途径。在智能化建筑当中,可以见到很多不同先进技术,及其和建筑艺术之间的充分融合。另外,引入自动化监控系统,还能对信息资源和它对信息使用者的实际情况等实施优化组合,在满足信息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创造安全、灵活且舒适的空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使工作方式实现自由与独立都能成为可能,并通过网络连接手段,还能将办公渗透到家具当中,彻底打破传统思维和集群的方式。通过对这一模式的引入,除了能为人们日常学习与工作创造更多自由,还能起到节省占地、缓解拥堵和减少污染等重要作用。在现在的智能建筑的当中,人们可以享受到舒适且现代的条件,无论温湿度控制还是通风照明控制,都能充分利用大自然当中的光和热来实现,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营造人性化极强的生活环境。另外,对智能建筑而言,它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是十分丰富的,在满足建筑科学合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人们实际需求,有创造性和针对性的将智能化技术引入到建筑设计过程中,为建筑的使用者创造出理想的建筑空间[7]。
3.6可持续发展
自然能源无法再生,而且人类不节制的开发已经造成能源短缺,建筑作为能耗大户,在建筑设计中就引入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筑技术方面,对生态建筑而言,应在满足规划和选址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所有类型能源的消耗,保证资源利用率,尽量多的使用自然且洁净的能源,如风能与太阳能等,以此实现避免污染的目标。在生态建筑中,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新材料使用、新能源开发及应用等,其中有很多
下转第230页
并不是建筑专业,需要和其它相关专业的人员积极配合。在实际的创新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对耗能和节能的综合对比,增大对生态建设的实际关注度,从而创造出与过去保守空间完全不同的自然空间,最终为生态建筑后续发展与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作出应有贡献[8]。4结束语
建筑设计主体对一系列条件进行有效控制是实现设计创新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有效性和首创性是创新设计首要标准。对创新方法而言,人类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在一个新作品产生后,随之而来的是其采用的新想法。
参考文献
[1]陈文东,谢添,吴巍.基于传承与创新的黔东南苗族传统建筑文化的设计运用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02):186-187.
[2]李根.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的创新设计与生态理念的结合[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165-166+144.
[3]刘杰,曹晨.基于传统营造思维创新的现代木结构建筑设计探索——以江苏省某机关会议厅为例[J].建筑技艺,2018(11):86-90.
[4]屠苏南.创新而不“奇奇怪怪的建筑”——理性的建筑形式设计观[J].建筑与文化,2018(11):167-172.
[5]王晓东,徐丹.前海建筑管理模式创新——建筑与景观设计协调平台[J].城市建筑,2018(31):30-32.
[6]于奇.多方基地协同建设下建筑设计数字化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8(10):53-54.
[7]安雅·多姆莱斯基.在实践中孕育创新:建筑、工程与景观设计领域的研究范例[J].景观设计学,2018,6(05):120-129.
[8]刘小明.论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思维[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2):118-119+255.
论文作者:方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理论论文; 基础上论文; 方法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