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两种范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两种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生态建构
林少雄(上海大学)/《艺术百家》,2013.3.24~28
随着新一轮改革的启动,城镇化已成为中国组织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此情形下,城市的发展与文化生态的建构就成为城市发展内涵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与这个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软的指标,应与一座城市的经济、军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文化的最高表征是精神,任何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禀赋与文化气质,也有自己的文化生态。城市文化生态建设,将会使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充实,更加系统完善。一座城市的发展,最终以其文化生态的建设及其繁盛为重要标志。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构建,所以从生命系统论的角度理解,城市是有其自身生长的功能、规律与发展阶段的生命体,对内而言,它应该是一个自足、自生而又充满活力,具有造血功能的生命系统;对外而言,它又是开放、包容、有机的完整系统。因此城市文化生态的建构可以从纵向、横向、活态和模态等四个坐标中寻求自身的定位。
全球化与场域精神:麦当劳在东亚城市的“文化定制”逻辑
邵颖萍(南京大学)/《社会》,2013.3.184~203
在现代生活中,麦当劳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化和理性化的有力象征,由此还生成了很多新词汇:“麦式思维”、“麦式迷思”、“麦工”、“麦当劳精神”,当然还有“麦当劳化”,一个以麦当劳为研究主题的学科领域似乎已经形成。自其诞生之时,麦当劳在打造餐饮帝国的同时,无疑也构建起了一个话语帝国,学界对于麦当劳的关注,从最初的“工商研究”、“经济研究”,逐渐转向“文化研究”、“社会研究”——与前者的诸多赞誉不同,后者对麦当劳的社会和文化解读却大多饱含质疑甚至谴责。麦当劳作为全球化过程中的获益者和推动者——或者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争议主体——对于研究全球化过程中全球与地方的关系互动是不可多得的样本。通过厘清麦当劳这一美国文化的符号载体是如何在东亚都市这一特定的地方场域被当地普通民众(不同文化生境、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人群,而不仅仅是学界精英)赋予复杂的意义和内涵,从而演变成一种事实上的“全球地方机构”,我们得以重新理解麦当劳文化在世界文化变迁中的意义,即“全球化的故事并非文化的同质化”。
麦当劳在东亚的文化定制,遵循着一整套的行动逻辑:在行动的程式上,以尊重地方文化打入当地市场,通过饮食规训、消费规训、时尚规训、公益规训等碎片化的文化渗透,将“文明”、“现代”、“潮流”、“欢乐”等具有正面意义的标签灌输给消费者并获得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在行动的实质上,通过让渡边缘价值和边缘利润,争取业务扩张的空间和时间,以浅层的文化定制获得深层的效益增值,将一般意义上跨国公司地方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负面抵抗降到最低,实现“名利双收”;在行动的时机上,通过借20世纪中后期全球深层一体化而迅速扩张之力,在消费全球化的同时实现生产全球化,在东亚业已形成的消费市场和消费阶层的整体氛围下,有效降低了扩张成本和寻租成本。在这个过程中,麦当劳作为“文化定制”的行动主体,通过初期的妥协和让渡获得实质上的进场和收益,而地方文化虽然在双方互动的初期有一定的话语表达和符号投射,却仅仅停留在表面,扮演着弱势参与者的角色,而且随着麦当劳“核心标准化+地方边缘化”的“文化浅层定制”的策略的深入,地方文化的话语表达日渐式微。需要关注的是,麦当劳的“文化定制”并不单纯地压制了地方的“文化自觉”,而是极具技巧地引导地方在参与这个“文化浅层定制”的过程中,逐步由“文化自觉”转变为“文化不自觉”——这个过程是悄无声息的。而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启发地方由“文化不自觉”回归“文化再自觉”。
标签:麦当劳论文;